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病历摘要 男,6月龄。因发热,咳嗽伴喘1周来院。患儿因发热、咳喘3d于当地医院诊断肺炎住院,住院期问静脉输注青霉素钠盐每日160万u3d,不见好转,胸片提示肺炎、肺脓肿转入我院。患儿于生后1.5月龄时曾患肺炎1次,10d治愈,3d后又患肺炎,又治疗半个月。无结核接触史。查体:T37.8℃,P132次/min,R64次/min,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呼吸急促,鼻扇及三凹征明显。胸阔对称,右肺上界叩诊浊音,呼吸音弱,  相似文献   

2.
对先天性肺囊肿普通X线误诊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肺血肿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伤性肺血肿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9岁。因车祸后头痛、头晕0.5d入院,诊断轻型颅脑损伤。予对症支持治疗后3d行胸片及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两个类圆形中高密度病灶,中见囊状透亮区,未见明显血气胸。在脑外科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入胸外科。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发病以来痰量少,无痰中带血及咯血。查体:T36.5℃,P76次/min,R18次/min,BP118/8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胸廓未见明显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4.
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2):1846-1847
肺炎性假瘤是由非特异性类症所致的肺内瘤样病变 ,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 ,易与肺癌相混淆 ,自 1995 - 10~ 2 0 0 3- 0 7,我院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 2 7例 ,均经病理学证实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31~ 6 9岁 ,平均 4 9岁 ,病程 1个月~ 3a,平均 3.5个月 ,主要症状为咳嗽 2 0例 ,咯血或痰中带血 11例 ,胸痛 10例、发热 8例、胸闷 3例 ,1例无症状查体发现肺部有异常块影。术前误诊为肺癌 13例 ,肺结核或肺良性肿瘤 10例 ,确诊为肺炎性假瘤 4例。1.2 X线胸片及 CT检查 病变均为单发球…  相似文献   

5.
我科1985-02~2002-08共外科手术治疗肺囊肿54例,其中误诊为其他疾病41例,误诊率75.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囊内麻醉在B超导向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肿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囊内麻醉在B超导向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肿术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无严重心、肝、肾病史及乙醇过敏史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符合超声介入治疗的甲状腺囊肿患者104例,其中将58例作为治疗组,男17例,女41例,年龄26~70(37±8.80)岁;囊肿最大直径2.4~4.9cm;单侧50例,双侧8例;囊内单腔19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误诊1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先天性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 ,但目前在儿科仍为少见病 ,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 ,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 1980 - 0 1~ 2 0 0 1- 12收治的 14例中误诊 1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4例。确诊时年龄最小者 10月龄 ,最大者 8岁。 8例为单个肺囊肿 ,2例为多发性。 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咳嗽、气促、紫绀、呼吸困难 ,发热 7例 ,咳脓痰 4例 ,咯血 2例 ,喘鸣 2例。查体 :双肺呼吸音粗糙 ,闻及湿罗音 5例 ,哮鸣音3例 ,无罗音 2例 ;局部呼吸音低 ,叩浊音 4例 ,叩鼓 2例。胸部X线 :每例均摄片多次 ,报告示双肺纹理增多…  相似文献   

8.
显微喉镜下声带囊肿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7-2005-04共收治声带囊肿78例,其中一半以上术前曾误诊为声带息肉、肥厚性喉炎,后在显微喉镜下手术证实为声带囊肿,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8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097-3098
对我院1998-01~2003—12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87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49-3349
对上颌囊肿手术切口失误1例的处理体会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5岁。因上颌正中囊肿在某医院行囊肿摘除术,术后1周切口不能愈合到我院要求进一步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无异常,上腭正中处见有约0.8cm×0.5cm瘘口,边缘整齐,软组织瓣下方无支持骨壁,通过瘘口可探查上颌囊肿摘除后空腔大小约2.0cm×1.5cm,与鼻腔无交通,无肉芽组织生长,空腔内有少量食物残渣,瘘口无脓性分泌物引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于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350-4351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对面部美容影响较大,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不仅妨碍美观,而且可以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导致弱视形成。目前临床上治疗上睑下垂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我院2000-01~2005-10采用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50例81眼,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新生儿先天性肺囊肿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21日龄。因早产后21 d,反复呼吸困难、发绀21 d入院。患儿为31周早产儿,出生时有呼吸困难、发绀,诊断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治疗2 d后好转,生后11 d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经抗感染治疗10 d病情无好转。查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湿罗音。入院立即X线胸片检查:两肺野可见明显斑片状影,右中肺野内见多个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光区,左下肺亦见一个大薄壁囊状透光区。肺部CT检查可见右肺多发圆形囊性病灶,壁薄光滑,有条带状分隔,囊内为…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女,4岁。因婴儿型内斜视于2005-07-26在我科行右眼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截除术。2006-02患儿生肿物于2006-03-01来诊。检查发现:右眼内眦角结膜隆起呈包块状,色灰、质中,无明显充血。当日在局麻下行手术探查:右眼内眦部偏上见结膜表面原内直肌后徙处上下2枚小囊肿突出,经分离结膜、筋膜后使其充分暴露。剪破囊壁,有黄色液体流出。  相似文献   

14.
一期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1995-2005年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12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胸外科1990~2005年共收治结核性毁损肺75例,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22~61(平均30)岁。其中45岁以下71例,占95%。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咳脓痰、发热,术前痰查结核菌有51例阳性,肝功能异常4例,肺功能异常36例,心电图异常17例:本组均经过1a以上规律、足量抗痨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侧毁损肺53例,右侧22例,23例对侧肺有陈旧结核病灶。手术方法采用胸膜内全肺切除、胸膜外全肺切除、胸膜内全肺切除+胸改、胸膜外全肺切除+胸改。  相似文献   

16.
对我科1994-10~2005-08行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治疗肺癌24例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4例,年龄36~70(平均52)岁。其中鳞癌18例,腺癌6例。左上肺叶肺动脉袖状切除6例,左上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切除3例,左上肺叶肺动脉侧壁切除8例,右上肺及肺动脉侧壁切除5例,右中叶及肺动脉壁切除2例。袖状切除血管最长为3cm。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门诊2005-05~2006—08因各种宫颈病变行高频电波刀环形切除术(Leep)治疗的1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64例(81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额肌瓣悬吊术30例(34眼),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34例(44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正矫成功率95%o,无欠矫及过矫,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正矫成功率75.7%,5例欠矫。结论: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首选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8-01~2003-09收治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ing,FDGE)15例,对其诊断和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辉  黄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4):2733-2734
对先天性舌下腺囊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岁。因左颌下肿大于2006-01-08入院。患儿出生后,家人发现小孩左侧颌下肿大,触摸无哭闹,并逐渐增大。0.5a前,于当地医院诊断左颌下囊肿,行颌下囊肿摘除术。术后1个月,左颌下又肿大,来诊,以先天性舌下腺囊肿术后复发收入院。查体:患儿意识清醒,发育正常,左颌下肿大,无压痛,皮色正常,表面可见4~5cm长术后瘢痕,口腔黏膜正常,口底无异常,牙齿误龋坏,左颌下穿刺抽出无色透明黏液。全麻下口内切口行左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抽出全部囊液,左颌下加压包扎。术后7d拆线、去除颌下加压包扎,创口一期愈合,左颌下无肿大。术后3个月复诊,面部对称,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