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92.80±35.08)m L,手术时间(108.30±23.20)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0.60±5.50)枚;患者术后开始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胃肠蠕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0±1.16)d、(5.38±0.20)d、(2.05±0.50)d及(10.08±0.60)d;患者手术后无感染、胰漏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且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置入冠状动脉支架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河南省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职工医院置入冠状动脉支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没有转开腹手术病例.患者的手术时间25~95 min,平均手术时间(55.67±12.35)min;麻醉时间33~115 min,平均麻醉时间(70.64±13.86)min;术后苏醒时间22~35 min,平均术后苏醒时间(31.54±13.64)min.结论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风险比较大,对麻醉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术前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才能使术中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47例麻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  罗林丽  黄蔚 《西部医学》2012,24(5):928-929,9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47例宫颈癌经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全身麻醉资料,对生命体征改变、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各时点SBP、DBP、HR、SpO2、PetC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201±18.8)min,平均麻醉时间(213±20.1)min,平均拔管时间(9.3±4.0)min。术中5例(10.6%)患者并发了皮下气肿,8例(17.0%)患者并发了少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结论全麻下经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麻醉要求较高,应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机械通气参数,加强监测,预防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镜蛇形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T管引流45例为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置眼镜蛇形自行脱落胆道支架39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0.82±19.52)min、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2.87±0.86)分、住院总费用(2.444±0.29)万元,对照组手术时间(153.24±45.12)min、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5.91±1.35)分、住院总费用(2.698±0.61)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镜蛇形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减轻,治疗费用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方法、可行性和效果.方法:6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术2例.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全胃切除(327±33)min;近端胃切除(243±38)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295±39)min;远端胃切除(265±4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248±183)ml;近端胃切除(145±92)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326±107)ml;远端胃切除(127±76)ml.清扫淋巴结(18.6±12.3)枚/例.术后患者平均第1次排气时间(3.7±1.2)天,下床活动时间(3.4±1.0)天,进流质时间(4.5±1.5)天.术后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可行、安全,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李明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00-100,102
目的探讨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所有观察对象的手术麻醉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平均麻醉时间为(72±12.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5±11)min,平均术后苏醒时间为(30±10)min。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麻醉要求,且手术风险性较高,因而术前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总结其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04月收治的8例胰体尾疾病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治疗评估等。结果对8例患者均顺利的实施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其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时间(210±45)min、术中出血量(250±60)mL、排气时间(2.5±1.5)d、住院时间(9.5±2.0)d,8例手术7例痊愈、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组为5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为54例患者行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18.35±2.98)min,术中出血(96.06±1.86)mL,术后排气时间(22.13±0.53)h ,术后住院天数(4.17±0.15)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天数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于本院胸外科就诊并住院接受贲门癌腹腔镜下手术根治治疗的30例贲门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开放性手术的30例贲门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结果:3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贲门癌患者中,27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手术,3例出现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6±49)min,术中出血量为(182.7±18.4)m L,胃肠道恢复时间为(4.6±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0.4±3.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48)min、(197.2±19.8)m L、(5.7±1.3)d、(12.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手术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现象。结论:腹腔镜下进行贲门癌切除术和食管胃吻合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该手术方式安全、有效,能够达到开腹或开胸肿瘤切除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志 《当代医学》2021,27(19):146-1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完成情况、病理分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3.52±10.65)min,术中出血量(103.25±10.26)mL,淋巴切除数量(18.26±3.24)枚,进食恢复时间(3.15±0.83)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5.52±5.88)h,术后住院时间(13.45±3.26)d;术后病理证实远近切缘均为阴性,病理分型:低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12例,高分化癌2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栓素A2、血流动力学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0)、术中1 h(T1)、术后30 min(T2)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同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栓素A2(TXA2)、血浆内皮素(ET)及D二聚体(D-D)水平,并比较其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96±1.37)min、清醒时间(8.29±2.14)min、拔管时间(13.18±1.66)min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4.12±1.08)min较对照组短(P0.05);T0及T2时两组MAP、HR、Sp 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两组MAP、HR均较T0时升高,而Sp O2下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较观察组明显(P0.05);术后7 d两组ET、TXA2及D-D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ET(88.79±1.22)ng/L、TXA2(375.15±1.88)ng/L及D-D(263.15±1.8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4.65%较对照组低20.93%(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改善围术期指标,同时对血栓素A2影响小,术后D-D水平低,明显降低DVT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46-48
目的 以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患者应用开腹脾脏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6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287.46±36.01)mL、手术时间(105.39±15.27)min、拔管时间(4.71±1.50)d、术后住院时间(7.66±2.48)d,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335.23±35.28)mL、(83.51±14.34)min、(6.23±1.49)d、(10.23±2.60)d,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DBIL为(7.23±1.30)μmol/L、AST为(37.28±4.39)μmol/L、ALT为(40.13±3.28)μmol/L,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为(9.64±1.35)μmol/L、(51.19±4.47)μmol/L、(47.36±3.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IL为(26.02±3.17)μmol/L、对照组为(25.68±3.19)μmol/L,两组TBIL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肺部感染者,胸腔积液率为6.25%、切口感染率为6.25%、腹腔积液率为12.50%。观察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取得确切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国同歌  李鑫  刘双 《当代医学》2016,(13):60-6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管插管全麻处理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及胆道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完成取石处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管插管全麻处理后,进行常规开腹取石,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引流处理及抗感染处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0.1±11.2)min,术中出血量为(42.1±15.1)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2.1±5.7)h,住院时间为(7.1±1.9)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8.7±28.9)min,术中出血量为(102.7±21.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58.2±9.1)h,住院时间为(14.3±2.2)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给予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比较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恶心呕吐、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腹后10min,无创动脉压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同时,观察组的无创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6.24±2.34)min、恢复呼吸时间(5.76±2.21)min、拔管时间(8.31±2.13)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2±2.84)min、(15.49±5.14)min、(24.18±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无恶心、呕吐现象发生,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有9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全凭静脉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其麻醉效果较好,患者在术后苏醒较快,比较安全,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68-869
目的:探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急腹症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个组。观察组74例运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74例运用CO_2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20min,血气指标变化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pH值明显波动,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自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血气指标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9例患者麻醉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组,n=44)和七氟醚(R组,n=45)两组。记录两组诱导前(T0)、置喉罩时(T1)、置喉罩后5 min(T2)、气腹后15 min(T3)、拔管时(T4)MAP、HR、SpO2。记录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R组除诱导时间为(208.6±19.8)s较T组长,其停药后至拔管时间(233.6±26.6)s、清醒时间(265.7±24.1)s均较T组短,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中R组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与T组比较,P<0.05。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安全、有效,苏醒快,加快了临床周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以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具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以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52例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106.47±37.25)min术中出血量(83.39±57.6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4±0.27)d,术后住院时间(6.59±1.28)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涛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6):700-70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实施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7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24.56±29.87)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78.34±25.64)min;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8.65±6.71)h,排便时间(98.52±9.98)h,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92.32±7.85)h,排便时间(156.72±11.26)h;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9.87±1.89)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5.76±4.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具有胃肠功能恢复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优点,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本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分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情况。结果:7例手术时间67~115 min,平均(87±12.5)min;术中出血量55~120 m L,平均(82.0±13.5)m L,术中生命体征及循环稳定。1例在术后5 d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经强心、利尿等抢救后心功能恢复,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结论:对于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需严格术前准备及评估,术中有效麻醉监护及技术操作,术后控制液体摄入量,加强围手术期综合处理,保障尿毒症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冮悦 《吉林医学》2013,34(16):3136-3137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就诊的19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98例患者(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15.7±2.6)h,术后住院时间(5.2±3.1)d,术中出血量(70.8±20.4)ml,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7.1%;对照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25.6±3.8)h,术后住院时间(8.7±4.3)d,术中出血量(100.6±22.7)ml,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为30.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住院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逐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