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安宁疗护模式对肿瘤晚期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肿瘤晚期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60例,家属各60名。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出院准备计划,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安宁疗护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及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照顾者家属应激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出院准备计划+安宁疗护用于肿瘤晚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负面情绪,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程序化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能缓改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家属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期内给予患者安宁疗护,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入选的患者共50例,按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在其临终期的护理干预内结合安宁疗护,能有效提高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的负性情绪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出现负性情绪的32名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实施干预.对比2组护士心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结果 对比2组心理干预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AS)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D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护士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明显改善其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终患者在居家照顾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而居家安宁疗护秉承全人、全家、全队、全程的照顾理念,能够满足居家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全方位需求。本文报道1例乳腺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照顾历程和居家安宁疗护过程,并总结居家安宁疗护工作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居家安宁疗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80-182
目的 观察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8 月本院肿瘤病房中的64 例临终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 年5 月~2018 年6 月收治)与观察组(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每组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比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并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安宁疗护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194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列为科室研究对象,实施安宁疗护,为观察组。同期另外194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则实施传统护理,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比较,观察组SAS、SDS分值改善幅度更大,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分值更高,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家属实施延续性心理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延续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6.43%高于对照组83.93%,家属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家属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安宁疗护的方法,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3例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皮肤护理等缓解患者病痛的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支持,以使患者轻松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同时也使患者家属在心理上得到安慰。结果本研究23例患者的病痛程度得以减轻,身心方面的舒适度均得到提高,临终前的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终生存质量,使患者可以平静、有尊严地离世,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家属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复发患者负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膀胱肿瘤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膀胱肿瘤复发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干预对实施安宁疗护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宁疗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管理,2组患者均护理2周。对比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个人存在、社会支持及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管理干预联合安宁疗护能够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与负性情绪,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52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安宁护理+心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可明显缓解晚期肝癌患者疼痛,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给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缓疗护病房,给予安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癌症临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患者提供舒缓疗护病房,并实施环境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0d。患者的疼痛评分为(0-1)分。该疼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痛感,10分为痛感难以忍受。患者家属对舒缓疗护的满意度为97.6%。结论给癌症临终患者提供舒缓疗护病房,并给予安宁护理后,缓解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他们人生末期的生活质量,从而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死亡。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ICU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的临床状况及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态;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我科安宁疗护成员对肺癌晚期患者实施安宁疗护,让患者最终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而又无遗憾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方法科室成立安宁疗护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措施,具体包括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及个性化的照护,协助终末期患者积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并帮助家属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结果此项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同,收治的1例晚期肺癌患者在我们的关怀照护下安详地离开人间,家属平静接受患者死亡,对安宁疗护工作很满意。结论安宁疗护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高尚的人文关怀,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践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及个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做好安宁疗护工作,充分显示安宁疗护的温暖和力量,从而使临终患者真正达到优逝,患者家属心灵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肿瘤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1500例肿瘤患者,经筛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均53分时]发现500例肿瘤ASD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安宁疗护。统计2组遵医行为,对比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遵医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SDS、SAS评分较低(P0.05)。结论安宁疗护用于肿瘤ASD患者,有助于消除负面心理,建立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全面照顾,提高患者临终的生存质量,使其能够在舒适和安宁中离开,并使家属得到慰藉的居丧照顾[1].其宗旨是维持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其最佳状态.尿毒症是较典型的重大疾病,老年尿毒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长期较低的生存率和巨额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尿毒症患者的临终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海燕 《新疆医学》2022,(4):459-460,471
目的 探究在新冠背景下对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施行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5月本院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前者施行常规护理,后者施行立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可知,在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需求,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安宁疗护最佳实践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立意抽样法,对10名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和9个次主题,其中照护负担维度包括生活状况受到影响、心理负性体验明显,照护需求维度包括渴望专业的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渴望获得照护相关知识与信息。结论终末期癌症安宁疗护患者照顾者肩负多重照护负担,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照顾者的重视,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中的主体作用与桥梁作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安宁照护服务,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患者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采用安宁疗护的效果分析及中期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肿瘤晚期患者86例,均处在临终期,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主要使用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增加使用安宁疗护。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前,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的得分是61.17分和57.63分,对照组是61.34分和57.82分;在实施护理工作和安宁疗护之后,研究组的得分是39.72分和41.13分,对照组是44.27分和47.23分;在中期生活质量评分当中,研究组的评分得分是88.6分,对照组是79.2分。结论: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采用安宁疗护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中期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