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的病因,并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系统比较,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6月本院的AOCS患者256例,对其各年龄段的发病原因作出分析,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165例,手术治疗组65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AOSC患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内镜治疗组的病死率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起重要作用。结论:对AOSC患者应该首先明确其病因,对于年龄较轻、基础情况良好、肿瘤性疾病、内镜治疗不成功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大、基础病症较多、梗阻为单纯的结石或良性狭窄引起者可采用内镜治疗,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窭入路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至我院就诊的74例垂体瘤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43例,年龄19 ~61(32.9±9.8)岁.40例为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患者(神经内镜组),34例为显微镜治疗患者(显微镜组).两组患者共随访6个月.比较显微镜及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进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半年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时激素恢复情况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镜组肿瘤全切率为82.4%,神经内镜肿瘤全切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8,P<0.05).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方法:128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行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及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甲状腺切除术,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n=76)和传统组(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n=80).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6例甲状腺切除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引流量及术后对镇痛的需求等无显著差异.与传统组比较,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手术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显著增加(P<0.05);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镜组复发1例(1.32%),传统组复发2例(2.5%),复发病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及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可行而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昌玉  李伟  张录  夏克何 《安徽医学》2012,33(3):288-290
目的评价婴幼儿TOF早期根治性治疗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月龄2~36个月TOF婴幼儿88例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月龄12个月为界,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2~12个月,平均(6.5±4.6)个月,B组45例,12~24个月,平均(16.8±6.6)个月。比较不同年龄组手术病死率、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A组1例(2.3%)死亡,B组8例(17.8%)死亡,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患儿更多需要升压药维持,但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龄小于12个月婴儿TOFⅠ期根治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低,早期手术治疗婴儿TOF可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该院经ERCP及相关介入方法治疗ABP 56例为内镜组,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另选内科保守治疗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天数、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ERCP、EST及ENBD可以迅速改善ABP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与传统手术对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5 年1 月-2017 年1 月 该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31 例。病理为腺瘤性息肉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癌。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分为内 镜组80 例与外科组51 例。内镜组为内镜下治疗,外科组为外科手术切除,统计两组的息肉直径、部位、形态及 病理类型,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费用、住院及禁食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息肉直径较小者(≤ 2 cm)、带蒂 息肉及癌前病变者多选用内镜下治疗,而直径较大者(≥ 3 cm)、广基息肉、癌变者多选用外科手术切除,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组治疗费用低、住院及禁食时间短、并发症少,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内镜下治疗费用、禁食时间较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内 镜较传统手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魏沛  陈丽娟  徐利  刘允允 《当代医学》2021,27(19):29-31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病灶直径>2.0 cm和病灶直径<2.0 cm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 ESD能缩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舞阳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4例SABP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与开腹组,各47例。内镜组行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开腹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死率(2.13%)与开腹组(6.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SABP,可降低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ACST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科手术组67例,内镜组59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比较2组的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临床治愈共109例。手术组及内镜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6%、93.2%,病死率分别为16.4%、6.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8%、13.6%(P<0.01),胆道平均引流时间分别为34.2、16.8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2、20.6d。结论ACST内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程短的优点,是ACST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胆管镜联合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各60例,分别编入内镜组及开腹组,内镜组采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开腹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内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方法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6年4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牙源性上颌窦病变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22例),B组(21例).A组采用内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部肿胀的消退时间、面部麻木情况及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辅助组与传统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短(P<0.05),出血量少(P<0.05),术后面部的肿胀消退时间短(P<0.05),面部麻木的发生率低(P<0.05);住院费用低(P<0.05).结论 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病变较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环 《医学综述》2010,16(15):2389-2390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6例老年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 ,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和早期内镜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治疗组相比,早期内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内镜治疗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疗效确切,应大力推广,是老年ABP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病变不超过中鼻甲基板、需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各100例,分别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度、住院费用、患者评价、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等.结果 局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鼻腔渗血量、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或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评价得分比较、麻醉效果、术后3个月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麻醉效果、近期疗效相当,且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疼痛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于内镜微创治疗,观察组给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72例患者中胃部良性肿瘤患者44例,肠道良性肿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联合内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吻合口瘘、大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致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运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两种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1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2例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82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二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而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无,对照组2例鼻腔黏膜粘连。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撑喉内镜下长柄镰状电刀手术切除会厌囊肿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6月-2009年8月收治的52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2组均在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组在采用长柄镰状电刀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喉钳手术切除,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疼痛减轻,随访52例患者6~18个月均无复发,对照组有1例术后会厌部分缺损.结论 采用长柄镰状电刀在支撑喉内镜下切除会厌囊肿,定位准确,术野清晰,损伤轻,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设备投资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钻孔组和内镜组,各30例.钻孔组患者采用钻孔外引流术,内镜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MESSS)评分.结果:内镜组患者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组(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钻孔组,MESSS评分低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钻孔组的26.67%(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钻孔外引流术,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脑水肿及GC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重症监护时间、30天内病死率、90天mRS评分等指标。结果 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失血量、神经纤维束破坏程度、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30天病死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内镜组90天mRS评分好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付强 《当代医学》2021,27(33):88-90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因大肠癌于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指标、并发症情况、复发、转移及身体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较低,卡氏评分较高(P<0.05).结论 采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大肠癌患者,疗效显著,且并发症情况较少,病情复发率显著降低,利于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