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情况下,经直肠给予~(201)铊主要由肝脏吸收。在门腔分流和门脉高压者,心/肝吸收比率增高。为估价~(201)铊诊断肝硬化的可能性,作者对33例经腹腔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的伴有肝功能异常但无临床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进行此项检查,同时作肝、肾功能和胆汁酸测定。肝活组织检查示18例CAH 不伴肝硬化,余15例伴肝硬化。另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目的为确定慢性肝炎在发展至肝硬化前的个别解剖特征是否通过造成血流阻力而在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方法:(1)病人;为作肝脏活检而入院的49例患者的临床和生化资料,表明其均有肝功试验异常。(2)记录压力:使用气囊导管测定肝静脉楔嵌压阶差(WHVPG),以估测门静脉压力。(3)组织学评价:根据光学显微镜观察,将病人分成5组:基本正常8例、慢活肝(CAH)12例、慢活肝转变成肝硬化(CAHTC)9例、确诊肝硬化8例和其他12例。(4)肝活检的半定量估价;组织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Wilson病(Wilson disease,W 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提高对WD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对5例WD的肝脏穿刺活检组织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网纤/Masson、PAS、罗丹宁铜染色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WD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首诊年龄24-47岁,中位年龄38岁.临床主要表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眼底检查示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K-F环)等,所有病例血清铜蓝蛋白均89.3 mg/L.光镜:中-重度慢性肝炎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3例,轻度慢性肝炎1例,肝组织轻微病变1例;罗丹宁铜染色示肝细胞内多少不等的不均匀颗粒样物质沉积,部分病例以汇管区周围Ⅰ区带的肝细胞多见.电镜:肝细胞胞浆内可见高电子密度特征性Wilson颗粒,并见大小泡脂滴及色素颗粒小体.结论:WD的常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光镜组织学改变均不具有特异性,电镜超微结构特征性Wilson颗粒是WD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故肝脏穿刺活检有助于WD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Rennedy和Knudson1977年首先提出肝肺综合征(HPS)。HPS包括动脉氧合异常、肝功损害和肺血管扩张。本文分析了1984~1991年Hayo医学中心的22例HPS患者,男12例,年龄21~70岁,平均49岁。其中8例用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astatin)类似物治疗。HPS诊断基于对比增强二维超声心动图(20例)或~(99m)TC巨集白蛋白肺灌注扫描(2例),仰卧位肺血管造影7例。16例肝活检及6例硫化胶体~(99m)TC核素成象确诊肝硬化,其中隐源性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慢活肝5例,胆汁性肝硬化及Wilson病各1例。伴食道静脉曲张及腹水者分别为12例及6例。18例(82%)有肝病症状体征,4例有呼吸困难,15例有杵状指。胸片多为  相似文献   

5.
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130例的肝活检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5例,慢性小叶性肝炎(CLH)16例.在 CAH 病人中,并未发现有肝掌、蜘蛛痣及肝外表现。发现如有二项明显肝功能异常者在 CAH 占84.6%,而CPH 仅为13.3%;类风湿因子(RF)测定在 CAH 病人中阳性率为60.7%,而 CPH 为11.1%.  相似文献   

6.
儿科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肝损伤。由于肝脏功能储备强大,许多肝脏疾病常在发展到晚期时才有临床症状,因此实验室检查对确定是否存在肝脏损伤及其类型非常重要。如无黄疸的病毒性肝炎、某些肝硬化(如Wilson’s病)和药物肝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凉血活血中药治疗STB>171μmol/L,中医辨证为血淤血热证的慢性肝炎146例,(105例肝活检证实)。单一中药治疗3个月后,显效125例,有效10例,47例治疗65天后二次肝活检证明肝脏主要病变明显改善或修复;22例分别由CAH轻、中、重型转为CPH及CAH轻、中型;13例治疗前有肝纤维组织增生,治疗后11例获得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对早期病例的诊断并不容易。我院近10年以以来共对20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肝穿活检组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肝超微结构改变,发现4例早期肝豆状核变性  相似文献   

9.
正肝豆状核变性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报道,故又称为Wilson病,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在肝脏及其他组织中沉积,导致肝脏、神经和精神系统异常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疾病,经Wilson病诊断积分≥4分可确诊。临床上,成人型Wilson病常难以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鉴别,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准确而及时的治疗。现报道上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浆内毒素的变化与肝脏病理、生化、中医证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本组60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生化或肝活检确诊。其中慢迁肝7例,慢活肝21例,肝硬化32例(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26例)。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非侵入性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病的价值。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并予以量化。对98例酗酒者进行FibroScan检查,并对肝脏硬度超过13kPa的患者进行肝活检,评价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肝脏硬度超过13kPa的53例患者中,9例患者由于超重未能得出准确的测量数值,8例拒绝肝活检,3例因患有其他疾病而未能进行肝活检。在33例肝活检患者中,12例确诊为肝纤维化,21例为肝硬化。肝脏硬度阈值为13kPa的酗酒患者存在肝硬化的阳性预测值为97%。结论 FibroScanR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我们认为:1,肝脏硬度低于8kPa的酗酒患者可能不存在肝纤维化;2,肝脏硬度介于8.0至13.0kPa之间时,肝纤维化可能正在形成;3,肝脏硬度超过13kPa时,肝硬化已经形成,应该考虑为该类患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Wilsons 病被描述为一种进行性脑退变伴肝硬化和角膜 Kayser-Fleischer 环。青少年患者肝病象征往往先于神经系症状,而且并发急性溶血性贫血。Wilson 病的肝脏表现变化很大,有描述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暴发性肝炎。鉴别 Wilson 病与慢性活动性肝炎很重要,因为两者的特效疗法不同。本文报告1例急性 Wilson 病的诊治。女性18岁,既往健康。入院前3周疲乏、虚弱、腹痛、腹泻、发热,黄疸2天。以急性肝炎合并急性肝衰竭由外院转入。检查:皮肤黄染,体温38℃,角膜有 Kayser-Fleischer 环。腹部胀满,轻度积水,肝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381例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时,共发现血清学诊断为非乙非丙型肝炎者61例,为引起临床注意,报告如下。1990年12月至1992年1月共收集到肝病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442份,每例只收集1次,采血后立即分出血清,-20℃冰箱保存,统检。其中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8例;肝炎后肝硬化(LC)136例;肝硬化后原发性肝癌(HCC)143例;ALT升高者102例。本文442例中用血清学方法有61例(13.8%)为非乙非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本文采用Cn-C_7试剂盒曾与C100-3(Ortho)对  相似文献   

14.
肝活检是一种重要诊断措施,但伴有出血的危险。据信这种危险性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有关。作者在局麻下经腹腔镜引导下对51例病人(平均49.6岁)作了60次肝活检(8例作一次以上活检)。观察并记录了活检后肝出血的时间。若出血超过10 min则直接压迫止血。凝血病或血小板减少为肝活检禁忌症,但本组均未进行预防性纠正。结果:组织学:7例正常、11例肝炎、9例脂肪肝、4例转移性癌及20例肝硬化。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53.9,平均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诊断肝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检查诊断肝硬化是通过腹腔镜下观察到肝脏表面弥漫分布小结节和肝脏质地变硬 ,以及腹腔镜直视下取肝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1] 。然而由于肝硬化时肝脏病变是不均匀的 ,因此活检标本的误差常导致组织学检查的假阴性结果。我们分析了腹腔镜检查所见肝脏表面的特征性表现与腹腔镜直视下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11月经临床确诊并在我科接受腹腔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 32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31~ 4 8岁。病因主要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2 2例 (6 8.8% )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75例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各种肝脏疾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8年7月-2011年9月进行的675例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诊断及脂肪变性的构成比,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率,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结果 72.6%(490/675)的肝脏穿刺患者为肝肿瘤或瘤样变、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15.7%(106/67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49.1%(52/106)的患者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及肝损害,33.0%(35/106)患者为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比率高达30.7%。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普遍存在于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性疾病,尤其是肝硬化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比率高达30.7%,需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临床上屡见不鲜,但造成肝功衰竭并致死者并不常见,我院10年中遇4例。为吸取教训,现报告如下: 例1 男,20岁,诊断:Ⅲ(上0中0)/(-)(+)进展,SGPT350u(正常≤100u),HBsAg(+)开始用PAS,SM加RFP或RFD,104天后出现肝病症状,SGPT540u,SB102.6μmol/L,HBsAg~(+++)。又29天后死于肝功衰竭伴MOFF,死后肝穿诊断①慢活肝伴亚急性肝坏死;②肝硬化伴广泛淤胆。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最近对无症状带抗原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可以发现其中约10%患者肝组织学呈 CAH 改变,约40%呈 CPH,40%左右为肝脏非特异性反应,仅10%患者肝组织学在光镜下无明显改变。根据后者在肝细胞内病毒复制活跃,而肝内病变轻微,所以有人认为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6年2月~1987年2月在住院病人中随机抽样27例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给予人白细胞干扰素(IFN),作为治疗组,全部病例HBsAg、HBeAg阳性超过6个月;年龄18~43岁,平均31岁;男19例,女8例;病程11~69个月。全部病例经肝活检证实;CAH、CPH、CAH伴肝硬化倾向者和慢性HBV携带者分别为11、7、4、5例。以同期住院25例慢性HBV感染者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治疗组:IFN(第二军医大学生产,500万u/5ml)500万u/d,肌注,每周3次,共8周。对照组:口服复方维生素B溶液,3次/d,每次10ml。两组患者在给予IFN或安慰剂前及后每周检测SGPT、SGOT及甲、乙肝血清学指标,并同时抽取血清标本放置在-20℃低温冰箱中12~24月,集中送检HBV、DNA、DNAP(ElisA法、)两组在停药后12~18个月分别有15和10例重复肝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HD11超声仪、3.5MHz高频探头、Bard活检枪及活检针对肝脏进行穿刺,对穿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肝组织108块。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38例,慢性丙型肝炎4例,肝细胞癌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1例,D-J综合征并成人特发性胆管缺失综合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确定肝脏损害的病理性质,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