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以及4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白蛋白(ALB)浓度进行检测,同时进行131I-OIH肾图检查。观察肾脏指数(RI)和半排时间(C/2)的变化,以探讨其在EH患者肾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在EHⅠ期患者中,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Ⅱ期患者仅血清β_2-MG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但Ⅲ期患者以上放免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同时肾图RI明显下降(P<0.01),c/2明显延长(P<0.01)。因而可认为测定血清、尿β_2-MG和尿ALB以及进行131I-OIH肾图检查可为EH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以及EH的分期提供较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2名健康者和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尿MAlb及β2-MG定量测定.结果 随着病程的发展,24h尿M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逐渐增高.在糖尿病(DM)患者中24h尿MAlb排泄量与24h尿β2-MGMG排泄量成正相关(r=0.477,P〈0.01).结论 24h尿M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联检有助于全面评估DM的肾脏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风湿病患者尿蛋白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风湿性疾病对肾脏的损伤程度。方法检测60例风湿病患者尿液中尿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指标,随机选取20例正常健康者,检测尿液中尿蛋白的表达并与60例风湿病患者尿液中尿蛋白表达进行比较。结果风湿病患者尿液中尿蛋白指标尿免疫球蛋白G(尿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定量(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表达明显升高,尿蛋白异常率最高的为尿NAG(58.3%),其次为尿α1-MG(40.0%);相关分析显示:尿IgG、微白蛋白(mAlb)、微白蛋白/尿肌酐(MAl/C)、NAG酶与尿红细胞呈正相关(P〈0.05或P〈0.01),尿IgG、α1-MG、NAG酶、RBP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风湿病患者存在肾实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管的损伤,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的受损,肾脏的损害程度随着疾病的活动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尿Tamm-Horsfall蛋白(THP),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结果 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G,THP、IgG变化不明显(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尿白蛋白阴性)Alb、β2-MG、THP、IgG有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阳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Alb、β2-MG、THP、Ig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白蛋白阴性时,就可以判定糖尿病肾脏受损程度,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mAlb与肌酐(Cr)的比值(mAlb/C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检测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HbA1c、尿mAlb相关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mAlb、β2-MG、mAlb/Cr、24 h尿蛋白总量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患者各亚组随病程延长、HbA1c水平升高,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Alb、β2-MG、mAlb/Cr、24 h尿蛋白总量与2型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43,0.836,0.811,0.885,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或血糖水平的升高与肾脏损害程度存在一致性,高HbA1c水平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开展早期肾损害指标的检测可有效延缓及防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α1-MG微球蛋白(α1-M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尿中微量蛋白(尿Alb)、转铁蛋白(尿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β2-MG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人员及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已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尿α1-MG及β2-MG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对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意义。方法对72例肝硬化患者、11例肝肾综合征(HRS)患者及35例体检正常者分3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UM-Alb,Uβ2-MG,采用终点法测定NAG-U。结果肝硬化组UM-Alb,Uβ2-MG及NAG-U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并且随child分级逐步升高,其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UM-Alb,Uβ2-MG,NAG-U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并可反映随肝功能下降而加重的损害程度,对预测HR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高尿β2微球蛋白(β2-MG)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130例患者按β2-MG的高低分为两组.高尿β2-MG组(≥0.15 mg/L)66例,正常尿β2-MG(<0.15 mg/L)组64例.分析两组之间CRP、空腹血糖(GLU)、肌酐(Cr)、血脂之间差异.结果:高尿β2-MG组CRP、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β2-MG浓度与CRP浓度呈正相关(γ=0.59,P<0.01),而且高尿β2-MG组冠心病(CHD)的发病率高于正常β2-MG组(48.5%vs.26.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H伴高尿β2-MG者CHD的发生率高,可能与CRP浓度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6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将其分为MAU组及正常MAU(NMAU)组,并对所有患者测定血清脂质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 EH合并MAU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 (TG)(3.59±0.9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04±0.71)mmol/L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20±0.10) mmol/L较低(P<0.01).ISI(-2.28±0.21)显著低于MAU阴性组(NMAU)(P<0.01).结论:在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老年EH患者合并MAU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王冰  郭兴来  高勇 《安徽医学》2013,34(12):1840-1843
目的 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ysC)、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8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和5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含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分析此4个项目差异.同时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单独及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化疗前后3个项目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肾功能轻度受损患者化疗后血清CysC、尿β2-MG的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Alb水平化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化疗后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单独及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8.2%、55.7%、44.3%和83.0%,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患者3个项目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尿β2-MG及尿mAlb均能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但尿mAlb敏感性不如血清CysC、尿β2-MG.同时3个项目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因此3个项目联合检测可作为替代Ccr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早期肾损害进行评估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0例EH患者尿β-微球蛋白、微白蛋白、α-微球蛋白和IgG的含量。结果:1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β2-微球蛋白结果升高,2级和3级EH患者尿中4种微球蛋白结果均升高,与1级EH和血压正常组相比,分别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H1级时即有微病理性肾功损害,随EH病程的延长,进入2级高危期时,肾功损害愈趋明显,是诊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3-4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 EH )起病缓慢,并随着疾病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肾功能的早期损害。作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自动分析仪测定86例EH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 )、微白蛋白(μ-ALB )、免疫球蛋白 G ( IgG)、α1-微球蛋白(α1-MG ),探讨EH患者早期肾功损害的监测指针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劲松 《医学文选》2006,25(2):234-235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或尿微量蛋白排泄量增加,常提示肾脏损害的发生。笔者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50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的含量,以探讨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mALB、β2-MG、α1-MG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尿蛋白阴、阳性分组,设正常对照组,应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晨尿3种微量蛋白。结果: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尿mALB、β2-MG和α1-MG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检测尿mALB、β2-MG和α1-MG对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和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云 《海南医学》2008,19(7):117-118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129例糖尿病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尿β2-MG测定。同时对12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肾功能和尿蛋白的定性测定检测,以了解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尿β2-M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尿β2-MG是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尿β2-MG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肾损害,有效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发病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统计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83例MM患者肾损害发生率,并对性别、年龄以及贫血、骨髓浆细胞比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β2-MG、血钙、血磷、尿酸、LDH水平、尿本-周蛋白、多发性骨损害等肾损害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M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51.8%(43/83),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骨髓浆细胞比例和尿本-周蛋白与肾功能损害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贫血、血清白蛋白、β2-MG、血钙、尿酸及多发性骨损害与肾脏损害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肾脏损害是MM的常见并发症,骨髓浆细胞增殖及尿轻链蛋白产生是MM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且主要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3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用ELISA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a1-MG)、尿视黄醇蛋白(RBP)、尿B2微球蛋白(β2-MG)、血TGF-β1。结果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43例IgAN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gAN小管间质病变与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TGF-β1可作为诊断IgAN小管间质损伤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氯沙坦,观察组应用氯沙坦联合阿魏酸钠。1个月后比较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内皮素-1(ET-1)以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治疗前后差异。结果观察组UAER、Scr、ET-1及β2-MG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Scr、ET-1及β2-MG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Scr及ET-1比治疗前下降,β2-MG轻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比单用氯沙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金雅美  吴巧敏  倪海祥  袁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6-147,149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与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24h—UAE〈3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5例,以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eGFR,同时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05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18.54%)肾功能下降。患者尿β2微球蛋白与eGFR、年龄、血肌酐、血尿酸水平显著负相关(r=-0.499,-0.225,-0.541,-0.232,均P〈0.01);与SBP呈负相关(r=-0.162,P〈0.05)。结论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正常,但肾功能已经下降,其肾功能损害与尿β2-MG密切相关。临床上在检测24h尿白蛋白的基础上,应同时检测尿β2-MG、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以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血清生化指标——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兴军  贺建军  杨成虎  赵德远  陈娟 《四川医学》2007,28(10):1101-1102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在各种肾脏疾病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ystatin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血Cystain C、Ccr、β2-MG的异常率分别为92%、87%和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至轻度损害的患者,血Cystatin C、Ccr、β2-MG的异常率分别为63%、58%和10%,Cystatin C异常率显著增高(P〈0.01)。Cystatin C、Scr、β2-MG与Ccr均呈显著相关(P〈0.05),以Ctystatin C与Ccr的相关程度最密切。结论Cystatin C测定可更早发现肾小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