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38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8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35例,2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1例未能成功;导管留置时间3~72 d,平均28 d;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诊疗技术     
941677经颈外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周春兰//护士进修杂志二19叭,9(3)二34 介绍应用CAVAFIX导管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达上腔静脉.对52例危重病人进行急救补液.深静脉高价营养及中心静脉压侧定。并就其病例来源.置管方法和注意事项及优点进行了叙述。根据病情导管留置时间为4一吮天.平均留置22.78天/根.每次穿刺置管时间,为3.5一8分钟.置管均t次成功.无l例发生血气胸,无导管折断现象.无心肌穿孔及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周春兰)941678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马荣…//黑龙江医学.--1993,(5).-43 技术因素:1.静脉穿刺操作…  相似文献   

4.
高琳 《天津护理》2005,13(3):167-168
目的:总结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324例病人行股静脉穿刺置管369例次,并重视各阶段护理措施;术前心理疏导、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护理。结果:病人均安全、顺利接受股静脉穿刺置管,其中281例接受1次置管,38例接受2次置管,4例接受3次置管,3例接受4次置管。因不再需要管而拔管者351例次,导管阻塞5例次,发热疑深静脉感染4例次,伤口渗血1例次。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和操作要领,熟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静  颜琼  王霞 《护理研究》2013,(26):2889-2890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1)与7F鞘管在锁骨下与股静脉穿刺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效果比较。[方法]对先后入住心内介入室、心血管监护室(CCU)的3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分别采用CVC-1导管穿刺锁骨下静脉与7F鞘管穿刺股静脉测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值,分析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用CVC-1导管穿刺锁骨下静脉35例、股静脉27例,比较分析CVC-1导管在不同部位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穿刺点出血、感染发生率。[结果]同一病人用两种方式置管虽经股静脉测中心静脉压值比锁骨下测得的值稍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股静脉组高(P<0.05)。[结论]对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如股静脉已留有7F鞘管则不必再增加其他部位深静脉穿出刺血,。亦可经股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以免增加其他部位穿刺点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导管留置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静脉置管输液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同时,为抢救病人、强刺激药物给药、肠外营养的及时给予等开放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1]。在深静脉导管的应用过程中,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1999年4月~2006年9月对1 060例病人实施了深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7.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33):3103-310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探寻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12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股静脉组60例和颈内静脉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3.57 min±2.73 min和9.86 min±1.69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较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深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40例,发生严重感染6例,占15.0%,更换导管时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置管2、3、6月的感染率分别为16.7%、33.3%、50.0%,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为0,股静脉置管发生1例,占16.7%,其余5例均为颈内静脉置管,占83.3%。局部护理合理者感染机会少。6例感染者均有护理不得力因素存在。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及护理不得力,则导管感染率越高,锁骨下静脉置管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3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 ,置管术应用于肿瘤病人作为提供给药的静脉途径 ,取得了良好效果[1 ] 。 2 0 0 0~ 2 0 0 3年 ,我科共进行深静脉置管 370例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A组 :股静脉穿刺 14 0例 ,采用ARROWES - 0 4 30 1单腔导管 ,平均带管 19d,最长带管 2个月 ,一次穿刺成功率 95 %。B组 :锁骨下静脉穿刺 110例 ,采用ARROWES - 0 4 30 1单腔导管 ,平均带管 2 2d ,最长带管 7个月 (中途换管 1次 ) ,一次穿刺成功率 84 .5 %。C组 :PICC 12 0例 ,采用巴德导管 4 9例 ,BD导管 6 8例 ,美德导管 3例 ,平均带管 15 8d ,最长带管 36 2d ,一次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肘正中静脉置管术在外伤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正中置管术在外伤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肘正中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50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穿刺成功48例,成功率96%,失败2例,并发症2例,导管留置时间7~60d。结论:肘正中静脉置管操作简便,穿刺成功高,留置时间长,可在外伤急救中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曾敏 《护理学报》2009,16(20):68-70
目的探讨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危重病患者静脉营养对防止导管性感染以及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136例需行静脉营养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下隧道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直接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观察1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期间穿刺部位血肿、导管阻塞、导管脱出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且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结论经皮下隧道贵要静脉置管可有效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长效通路在小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穿刺方式,将成功行深静脉置管的135例小儿分为外周组69例,中心组66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情况.结果 外周组穿刺耗时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且相关并发症较少(P<0.05),但在导管堵管及相关性感染方面中心组发生率少于PICC组(P<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CVC适用于低龄儿、低体重儿,满足输注血液、化疗药物及高渗液体的要求,在抢救治疗发挥重要作用;PICC置管适于后期维持应用,为患儿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两种长效深静脉置管可以更好地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深静脉置管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00例需要静脉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经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结果:穿刺100例,成功98例,穿刺成功率98%,用药过程中,无1例发生因药液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和皮肤坏死,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结论:胃肠道肿瘤病人采用经深静脉穿刺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刺激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引起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操作、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以提高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回顾性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ICC置管静脉化疗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置管,1次穿刺成功42例,2次置管成功3例;平均留管时间(10.5±2.5)月;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2.2%,其中穿刺点有血液渗出4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滑脱、导管穿刺处感染各1例,经处理后好转等。结论:PICC置管静脉化疗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及时发现置管后的各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延长留置管的时间,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2010年8月-2011年8月的108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深静脉穿刺组(n=53)和常规静脉穿刺组(n=55),分别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及常规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深静脉穿刺组置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P均<0.05).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加强对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可明显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置管在急诊ICU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留置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溶液及高营养液,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急诊ICU病房急危重症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外周浅静脉置管不能达到深静脉置管的效果。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相对安全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51例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在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结果]351例病人均能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312例,二次穿刺成功31例,三次穿刺成功8例。1周内渗血18例,经更换敷贴继续加压后好转,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了恶性肿瘤病人治疗时穿刺的痛苦,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