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与水蒸气蒸馏法(SD)对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条件。方法:分别以正交试验法优选WER与SD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两种提取方法对混合挥发油得率是否有显著差异,并对两种方法所提挥发油进行GC、HPLC分析和比较。结果:WER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10倍; SD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 h、提取6 h、加水量8倍。WER比SD提取白术、桂枝混合挥发油得率显著提高,桂皮醛与白术内酯Ⅰ含量也明显提高。结论:WER提取挥发油显著优于SD。优选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可为葶苈生脉组方中白术、桂枝挥发油的提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新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steam distillation,SD)进行挥发油得率和质量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WER与SD提取川芎挥发油,并对2种工艺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比较其挥发油得率和GC-MS图.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WER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得率0.50%是SD 0.20%的2.5倍,2种工艺下川芎挥发油的GC-MS图共有峰有2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4%(SD)与98.80%(WER),而且相同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提取川芎挥发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得率,而凡能够延续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以挥发油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莪术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莪术粗粉,8倍加水量,提取7h。  相似文献   

4.
抗感解毒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抗感解毒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葛根素含量综合评价指标优选水提取工艺.结果:金银花等药味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5h;葛根等药味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8倍量水煎煮1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45 min,第3次加6倍量水煎煮45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莪术挥发油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3)正交设计,以莪术挥发油得率和吉马酮含量为指标,优选莪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80 W,药材粉碎目数100,超声时间40 min.结论确定的最佳工艺所得的莪术挥发油得率和吉马酮含量都较高,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莪葛胶囊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以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筛选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葛根总黄酮.结果 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莪术粉碎成20目粗粉,加8倍量水提取5h;葛根以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50 min;经大孔吸附树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温热清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考察药材蒸馏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3因素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以绿原酸含量和浸膏得率为综合指标,筛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蒸馏4 h,加8倍量水,超声60 min;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为5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为温热清口服液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中风活心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煎煮法提取方中挥发油、水提液,以挥发油得率、葛根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筛选出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0 h,蒸馏提取7 h;水提液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1.0 h,提取3次。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舒儿腹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舒儿腹贴中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以挥发油得率和胡椒碱含量作为测评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舒腹儿贴中处方药材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提取后的药渣进行醇提工艺的优选。结果:以加10倍量水浸泡2 h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8 h为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醇提工艺以加入12倍量85%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最佳。结论:该工艺对挥发油和胡椒碱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仙鹿消癖胶囊中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粉碎度、提取时间、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挥发油影响;以挥发油包合率、收率含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挥发油与β-CD用量的比例、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饱和水溶液法包合莪术挥发油工艺影响。结果:优选莪术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40目的莪术粉末加8倍量水,提取7h;莪术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60℃,搅拌60min,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4。结论:此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CD包合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以挥发油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探讨莪术和三棱药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莪术、三棱粗粉,8倍加水量,提取6h;而且药对中挥发油的含量较莪术中的高。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包合莪术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丹  许江  夏顺宁  濮存海  金顺福  刘美辉 《中药材》2004,27(11):866-869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莪术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考察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为:挥发油: 环糊精(1: 8),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1 h,挥发油利用率为86%.结论:此工艺可以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交法优选莪术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珅  陆兔林  陈海龙 《中成药》2004,26(4):297-300
目的:探讨莪术的最佳水处理工艺.方法:以姜黄素、挥发油含量为指标选择润制时间、蒸制时间、切制规格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的数学分析方法,对莪术进行水处理工艺的优选.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润制20min,蒸制30min切制规格为3mm的饮片.结论:蒸制对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影响不显著,如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蒸制时间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以挥发油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探讨莪术和三棱药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莪术、三棱粗粉,8倍加水量,提取6h;而且药对中挥发油的含量较莪术中的高.  相似文献   

15.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兔林  杨光明  宋坤  李林  蔡宝昌 《中成药》2003,25(10):810-811
目的:比较研究醋制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组分。结果:莪术经炮制后各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其中12个成分为首次从本品中鉴定,炮制后产生两个新组分4-异丙基苯甲酸、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酮。结论:莪术醋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由于加热及辅料影响部分组分消失,同时产生新的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临床经验方稳心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稳心汤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对姜黄、肉桂、莪术、细辛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对党参、川芎、全蝎进行乙醇正交试验设计,以党参炔苷和干膏率进行综合评分;对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以及经乙醇提取党参、川芎、全蝎残留的药渣进行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优化,以芍药苷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了稳心汤的提取工艺,其中姜黄、肉桂、莪术、细辛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6 h,蒸馏5 h,挥发油的得率较高;对党参、川芎、全蝎加入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10倍70%乙醇,提取1.5 h,提取2次;对乙醇提取药材残渣及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等进行水提醇沉,水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水,提取1.0 h,提取2次,醇沉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1.12 g·mL~(-1),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止醇沉36 h。结论: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的稳心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GC—MS追踪筛选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筛选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GC-MS对组方中每味药材所含挥发渍的主要成分进行追踪。结果:确定加味苍耳子散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辛夷、丹皮粉碎成粗粉。合并薄荷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油,收集13倍的初蒸馏液,再收集3倍量的重蒸馏液;川芎挥发油采用醇提;苍耳子、白芷含挥发油很少,同时为避免苍耳子水提产生毒性及白芷香豆素类成分遭破坏。其油不予提取。结论:GC-MS是追踪优化中药复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强有力工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所提箭秆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运用GC-MS对箭秆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26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33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