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针对冶金轧钢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冶金轧钢生产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为指导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探讨科学、实用的冶金轧钢生产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结果提出冶金轧钢生产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特点,建立了冶金轧钢生产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结论冶金轧钢生产的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高温、热辐射、噪声、毒物、放射线和粉尘等。冶金轧钢生产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紧紧围绕减少和消除上述职业病危害及其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冶金焦化生产的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冶金焦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部位与控制点,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冶金焦化生产存在焦炉逸散物、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氰及腈类化合物、吡啶、二硫化碳、酚、萘、苊、沥青、高温、粉尘、噪声、振动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焦化生产的不同工艺过程与生产活动之中。结论 焦化生产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复杂,且较为严重,尤其是焦炉逸散物的致癌危害;此外还存在发生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职业中毒和高温中暑、尘肺以及噪声聋的危险。职业病危害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压力容器制造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产生噪声、粉尘、化学毒物、电离辐射、高温和工频电磁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76.2~106.0dB(A),超标率为83%;电焊烟尘浓度0.2~19.8mg/m^3,超标率为33%;锰及其化合物、三氧化铬、高温等也存在超标情况,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化工厂聚氨酯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房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6~81.2 dB(A),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多,但仍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稀土分离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该厂存在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强度为78.4-87.8dB(A),超标率为25.0%;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盐酸、噪声和粉尘相关岗位。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某高分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了解与掌握其聚氨酯薄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丙烯腈、苯乙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氰化氢、乙醇、丙烯酸等)、噪声、高温等。各岗位(检测点)毒物和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冶金焦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为指导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职业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探讨科学、实用的冶金焦化生产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结果提出冶金焦化生产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特点,建立了冶金焦化生产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提出该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结论冶金焦化生产职业危害主要有焦炉逸散物、苯及苯系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氰及腈类化合物、吡啶、二硫化碳、酚、萘、沥青、高温、粉尘、噪声和振动。这些因素分布在炼焦生产的相应过程中,冶金焦化生产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紧紧围绕减少和消除上述职业危害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某公司微纳光子集成中心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2022年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氨、氮氧化物、盐酸、氢氧化钠、氯气、六氟化硫、过氧化氢、氟化氢、三氯乙烯、异丙醇、磷酸、丙酮、镍及其化合物、二氧化锡、噪声。有毒物质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测量合格率100%。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生产过程、设备检维修及事故应急救援时对毒物的控制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企业应加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管理,防止中毒、灼伤等职业病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冶金炼铁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部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冶金炼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部位与控制水平,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现场调查与测试方法。结果显示,冶金炼铁生产的不同生产岗位存在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电离辐射、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提示,冶金炼铁生产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从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人手,从根本上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下,使之达到关键控制水平,对尚未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应严格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13.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