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远  余新跃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37-383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33例冠心病患者的CTnⅠ及其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者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TnⅠ(90.6%)、CK(62.3%)、CK-MB(69.8%)、AST(50.9%)、LDH—L(45.3%)、LDH1(49.1%)。在AMI患者在发病后4h~6k血清cTnⅠ即可灵敏检出阳性,且发病后4h-6h血清中CTnⅠ的阳性敏感性最高,与“金标准”的CK-M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持续时间大部分达5d—12d;CTnⅠ的特异性也显著高于CK—MB及其他心肌酶谱。结论:CTnⅠ的检测对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型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关系.方法:80入选者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17例)、肌钙蛋白阴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CTNI-),15例]、肌钙蛋白阳性不稳定心绞痛组[UAP(CTNI+),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CTL)(18例).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DCs功能.结果:与CTL组相比,SAP患者外周血DCs占外周血白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变化;UAP(CTNI-)患者DCs比例和数量显著增高;AMI患者DCs比例和数量均减少;UAP(CTNI+)患者DCs比例降低.培养第7日,UAP(CTNI-),UAP(CTNI+),AMI组CD83表达高于CTL,SAP组,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培养第7日,在DCs数量为2×10^8/L时,UAP(CTNI-),UAP(CTNI+),AMI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TL,SAP组(P〈0.01);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L-10,IFN—α.浓度:UAP(CTNI-),UAP(CTNI+),AMI显著高于CTL,SAP组;UAP(CTNI+)、AMI组显著高于UAP(CTNI-)组(P〈0.01),AMI组较UAP(CTNI+)组有升高趋势.结论:检测冠心病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冠心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血清心肌酶谱四项(LDH、AST、CK、CK-MB)联合心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 对我院疑似心肌梗死的136例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四项和CTNI检测,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即研究组血清CTNI和CK-MB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CTNI和心肌酶谱四项联合检测血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与应用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疑似心肌梗死的117例患者采取心肌酶谱和CTNI检测,统计并分析AMI患者和非AMI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CK- MB和CTNI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CK-MB和CTNI是目前诊断AMI重要的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AMI,以及监控AMI发展的方向、损伤程度等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与活性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与酶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36例AMI患者、38例心绞痛患者(angina pectoris,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CK-MB的质量与活性。结果 AMI组患者CK-MB质量与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完全相同,但CK-MB质量的升高倍数(18倍)明显高于CK-MB活性(7倍);AMI组患者CK-MB的质量与活性均明显高于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组的CK-M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组CK-MB质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的质量与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都较敏感,但CK-MB质量的测定在对抗干扰因素方面明显好于CK-MB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步法免疫色谱干膜层析活性卡,快速检测1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Ⅰ,与CK-MB对照。结果TnT、TnI和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89.5%,84.2%,57.9%,TnT与CK-MB之间有显著差异;三者特异性分别为83.3%,88.9%,88.9%,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步法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及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一步法免疫色谱干膜层析活性卡,快速检测1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与CK-MB对照。结果TnT、TnI和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89.5%,84.2%,579%,TnT与CK-MB之间有显著差异;三者特异性分别为83.3%,88.9%,88.9%,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在非心脏疾病者CK-MB也有升高,而Tn阴性。结论Tn活性卡操作简便,灵敏性高,可用于急诊室及床旁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快速床旁定量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ACS患者,其中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同时做dThI定量及CK-MB测定,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TnI、CK-MB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01).UAP组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K-MB无显著差异(P〉0.05);UAPⅢ级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01).结论:cTnI床旁快速定量测定方便、省时,对AC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汉文  李栋  李艳 《四川医学》2006,27(11):1125-1127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CK-MBⅡ、MYO、cTnI的含量.酶法测定AST、LDH、CK的活性。比较55例AMI、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8例稳定心绞痛和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上项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及在AMI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传统的心肌酶AST、CK、LDH在AMI早期(胸痛发生〈6h)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MYO(P〈0.01),所以AMI的早期诊断指标推荐MYO;胸痛发生6~12h,cTnI、CK-MB、MYO的敏感性均高于AST、CK、LDH(P〈0.01);12~24h,cTnI、CK-MB则显示出诊断上的优势;48h至7d则cTnI诊断敏感性强于其他各项(P〈0.01)。在AMI诊断特异性上,cTnI与CK-MBⅡ相当,优于MYO、CK、AST、LDH(P〈0.05)。在介入治疗中,CK-MBⅡ、MYO、cTnI均可反映心肌的损伤,其中以cTnI反映最敏感。结论 对AMI的诊断,cTnI、CK-MBⅡ、MYO优于AST、LDH、CK,MYO不升高可排除早期AMI,cTnI能反映心肌的微小损伤,CK—MBⅡ、MYO、cTnI3项指标相互补充对诊断AMI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约有25%的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心电图(ECG)的特异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作为诊断AMI“金标准”的CK-MB,由于采用催化活力单位,易受同工酶(CK-BB,CK-MM)等亚单位的干扰,使结果偏高产生假阳性;如采用质量浓度单位,CK-MB的特异性问题仍无法解决。同时,由于其它酶学检查的局限性,使其诊断价值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部分心脏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CK-MB的对比检测,探讨其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琳 《中原医刊》2009,(16):94-9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在不同时间段检测139例急性胸痛患者(AMI患者108例,非AMI患者31例)hs—CRP、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统计分析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MI发病6h内,仅hs—CRP和Mb升高,敏感度为92.9%、80.1%;发病24h内,cTnI敏感度96.0%,特异度98.8%,明显高于其他单项指标,发病第7日敏感度和特异度达69.1%和82.5%;hs—CRP和cTnI联合检测,特异度100%,综合敏感度90.2%,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与cTnI联合检测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既提高了灵敏度又增强了特异度,可作为AMI诊断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由于患者中约1/4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1],这使得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检测在AMI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各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我们对34例AMI病人在入院后6h内进行了心肌酶谱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CK-MB)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gb)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55例,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CTNI和超敏CRP并进行分析。结果:AMI患者组CTNI和hs-CRP测定结果(x±s)分别为(17.29±24.44)ng/mL和(10.64±4.30)mg/L,对照组CTNI和hs-CRP测定结果(x±s)分别为(0.04±0.03)ng/mL和(1.71±1.47)mg/L,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CTNI和超敏CRP对诊断及早期预测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3项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AMI)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A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3h、6h、9h、12h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全血CTnI、CK-MB、Myo。结果CTnI在3h、6h、9h、12h时阳性率分别为3.3%、80.0%、93.3%、100%。CK-MB在3h、6h、9h、12h时阳性率分别为13.3%、86.6%、96.6%、100%。Myo在3h、6h、9h、12h时阳性率分别为76.6%、93.3%、96.6%、80.0%。3项联合检测3h、6h、9h、12h时阳性率分别为76.6%、93.3%、96.6%、100%,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3项联合检测是诊断早期AMI的敏感特异性指标,且视发病时间的长短,个项也会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5.
马琳  朱成勤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70-1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快速诊断中心肌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86例,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检测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与同期体检健康人40例相应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MI患者各时段Mb、Tn-I与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 h AMI组Mb、Tn-I敏感度显著低于6-12 h与12-24 h(P〈0.05),CK-MB各时段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各指标各时段特异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标志物中,肌红蛋白在AMI检测中敏感性最强,可作为该疾病快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对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进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质量与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一步酶免疫法和酶法分别测定急诊AMI组、心绞痛(AP)组、健康体检组的CK-MB酶质量和活性。[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达峰值的时间相同,且AMI组CK-MB含量和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绞痛组CK-MB酶活性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步酶免疫法测定血中CK-MB质量是早期诊断AMI有价值、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8例AMI患者分别在入院的第1、3、7、14d进行hs-CRP的定量检测以及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同步浓度测定,并对其中81例A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定量评分。血清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与CK-MB、cTn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s-CRP高峰出现在AMI早期;hs-CRP水平与CK-MB和cTnI呈正相关(r=0.61,P〈0.01;r=0.69,P〈0.01);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MI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AMI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血检测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血清学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cMyBP-C、H-FABP、CK-MB、BNP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AMI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AMI患者,其中Killip分级Ⅰ级29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Ⅲ级患者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高于Ⅱ级、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cMyBP-C、H-FABP、CK-MB、BNP及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57、0.75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8例AMI患者分别测定发病后血清中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早期AMI患者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同时对所有AMI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血清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cTnT和CK-MB在AMI患者就诊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和44.7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AMI时,cTnT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出现时间早,敏感性、特异性高,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