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例海洛因脑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脑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2年7月以来收治的6例海洛因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吸食海洛因病史,大都以烫吸为主要方法,临床多以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言语障碍、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脑脊液检查一般未见异常,头颅CT或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分布于小脑半球、大脑半球后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脑干的长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结论海洛因脑病见于吸食海洛因患者,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血管病在青壮年发病较为常见,本文收集我院1992年1月-1996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做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48岁,平均38岁。病程2-106天,平均39天。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腰芽检查确诊。既往有高血压病2例,有头痛史5例,全部病例均无血液病及肿瘤病史。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2例在休息时发病,其余均在活动中发病,全部均有头痛或颈痛,高血压4例,呕ldg例,据病发作3例,瞳孔改变9例,颈抵抗10例,肢体瘫痪13例。辅助检查:16例行头颅CT扫描.10例腰穿检查,其中脑叶出血8例,脑…  相似文献   

3.
本组鞍区生殖细胞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34岁,平均13.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尿崩症3例,尿量3200~6500 ml/24 h,视力障碍3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内分泌障碍3例,颅内压增高3例.实验室检查:尿比重1.003~1.008 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3例,生长激素低下4例.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肿瘤体积≤3 cm 3例,>3 cm 2例,1例压迫Ⅲ室(图1),1例侵袭海绵窦,CT平扫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或等密度灶,注药后显示明显增强效应,均无钙化.MRI T1WI呈等信号3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3例,高信号1例,另外1例信号不均,5例全部进行了T1Wl增强扫描,均显示肿瘤明显强化,3例均匀强化,无囊变、出血及坏死.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发热4例,腹泻2例,精神行为异常4例,癫痫2例。5例均行腰穿检查,除1例患者CSF白细胞1 340×10~6/L,其余4例CSF常规和生化均正常。5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3~11 d行头颅MR检察,均显示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T1WI低或稍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1例给予罗氏芬和甘露醇治疗,1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全部患者在发病后11~26 d复查MR显示病灶消失,发病20~33 d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林志霞  赵喜才  刘大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4-1635,1643
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影像学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998~2006年临床确诊的8例THS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结果:影像学表现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大、眶尖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扫描CT、MRI均示病变明显强化,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DSA检查1例示病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稍狭窄,MRA检查1例示一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形态不规则;另3例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THS部分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 CT、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头颅MRI表现可分为3型:(1)神经核团受累型;(2)脑白质受累型;(3)皮质受累型。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质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长T1、长T2信号病灶,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结论 DEACM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头颅磁共振改变。  相似文献   

7.
婴儿脑型脚气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散发性婴幼儿脑型脚气病早期诊治的认识。方法 :记述 1 2例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 2例均以精神异常改变为首发症状 ,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麻痹症状 ,8例有肢体瘫痪。 1 2例作头颅 CT检查 ,1 1例示两侧基底节对称性变性改变 ,另 1例头颅 CT正常者 ,作头颅 MRI示 T2 W呈两侧基底节对称性片状高信号。及时试用维生素 B1治疗 ,上述表现在一周内明显好转。结论 :对有急性精神异常改变的婴幼儿 ,须尽早作头颅 CT或 MRI检查 ,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变性改变 ,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特征。及时给予维生素 B1治疗 ,预后良好 ,也是本病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科自 1998年至 2 0 0 2年共收治Binswanger病 (BD) 10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80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1~ 82岁 ,平均 6 6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85例 ,冠心病史 4 7例 ,糖尿病史4 0例 ,卒中病史 4 4例 (脑梗死 4 0例 ,脑出血 4例 )。 10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痴呆 ,86例有不同程度的定位体征。其中偏瘫或单瘫 4 8例 ,语言障碍 2 0例 ,共济失调 10例 ,偏身感觉障碍 10例 ,大小便失禁 6例。头颅CT检查 72例 ,头颅MRI检查 33例 ,均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脱髓鞘改变 ,被证实为BD。1.2 …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16~37岁,平均25岁.病程14 d~6月,平均1.9月.起病时均无明显高热.4例均有头痛、恶心表现,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一侧肢体麻木无力2例;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视盘水肿.4例均行CT平扫及MRI检查.CT示低密度影;MRI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边界欠清晰,周围水肿带.均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病变位于颞叶2例,额叶1例,胼胝体上累及顶、枕叶1例.均行手术探查,术中活检冷冻切片示脑组织化脓性炎症.额叶非功能区炎性肉芽肿1例行病灶全切术,其余3例行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炎.术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随访半年病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洪鉴 《四川医学》2001,22(10):919-919
分水岭梗塞 (CWI)是指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交界区梗塞 ,约占全部脑梗塞的 10 %左右 [1] ,现报告 8例 CWI的临床及头 MRI。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3~ 75岁 ,平均年龄 5 0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例 ,糖尿病 4例 ,风心病 1例 ,高血脂 4例。1.2 临床表现 :精神性格改变 1例、偏瘫 4例、偏身感觉障碍 2例、运动性失语 1例。头 MRI检查 :本组病例均于发病后 2~ 3天行头 MRI检查、其中 7例为单侧病灶 ,1例为双侧病灶、MRI示病灶区长 T1、长 T2 异常信号 ;形状 :位于皮层呈楔形 ,内小外大的三角形病灶 …  相似文献   

11.
王宏伟 《华夏医学》2000,13(3):329-330
睾丸扭转是阴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迅速诊断处理。我院1994~1999年间手术治疗急性睾丸扭转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11~19岁6例,24岁1例,38岁1例,平均19.2岁。8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5例,右侧3例。2例发病前有剧烈活动;1例有阴囊轻微外伤;3例长期穿紧身内衣。8例均有患侧睾丸疼痛,阴囊肿胀;3例有恶心呕吐。1例有右下腹痛,8例均无发热。发病到就诊时间,6h内4例;8~10h2例;16h1例;28h1例。8例患侧提睾反射均消失,对侧提睾反射存在。8例均行彩超检查,7例示患侧睾丸血流减少,1例示双侧睾丸血流无明显异常。8例均诊断…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儿童的急性视神经炎相对少见,且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自1994~1997年收治了11例儿童急性视神经炎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儿童急性视神经炎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8.3岁.病史最短2 d,最长20 d,平均8.7 d.11例患者中,双眼患病7例,左眼1例,右眼3例,共18眼.发病前有感冒病史1例,高热病史2例,因鼻梁长期肿挤压后发生1例,余无特殊病史.全部患者均无阳性家庭史.所有患者头颅经X线拍片或CT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1997~ 1999年共收治 4例以癫痫大发作这一神经内科常见急症就诊的胰岛 β细胞瘤病例。1 临床资料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36、4 2、4 5和 4 8岁。癫痫大发作抽搐史分别为 2、2 5、1和 1 5年 ,既往无特殊病史。 4例共发作 14次 ,均在 30min内缓解 ,其中最短的 10min ,最长 2 8min。缓解后均有四肢发软、肌肉酸痛、出汗、心悸、面色苍白、血压轻度升高 ,次日血压正常 ,心率 10 5~ 12 0次 /min。均无明显阳性体征。发作后 2 4h内脑电图检查 :1例以广泛的慢波为主 ;1例符合癫痫脑电图 (棘慢综合波 )改变 ;其余 2例脑电图正常。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恶性肿瘤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源于白血病2例,胃癌1例,小肠间质瘤1例,病前均有硫胺素摄入不足病史。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四肢无力,站立、行走困难),头颅MR平扫显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的异常信号影,多对称分布在中线结构如中脑导水管、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的周围及乳头体。3例患者经补充大剂量硫胺素后症状迅速好转,1例放弃治疗。结论详细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头颅MR检查能为恶性肿瘤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及早补充大剂量硫胺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24h动态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就 5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自 1990年~ 1998年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 5 0例 ,其中男 :女 =2∶1,年龄 <30岁 5例 ,30~80岁者 4 5例。脑出血 2 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脑梗塞 2 5例 ,患者均无明确的心脏病史 ,但有高血压病史 32例 ,所有病例均行CT或腰穿检查后确诊。1.2 方法患者均在发病后 3d内行Holter检查 ,其中 10例 4周内复查 ,4 0例 4周内行EKG检查。采用美国DELMAR公司生产的 2 6 3型全自动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仪进行记录。1.3 正常标准室上性或室…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无功能良性肿瘤 ,既往多在尸检时偶然发现。随着B超、CT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 ,并进行手术切除。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2例 ,女 5例。年龄 45岁~ 6 9岁。右侧 4例 ,左侧 3例。 2例有腰背部酸胀痛 ,5例无自觉症状。有高血压病史 2例 (Bp 2 3/ 14kPa和 2 2 / 16kPa)。查体无阳性发现。B超检查 2例示肝右后叶占位 ,5例示肾上腺区有实质性肿块阴影 ,CT示检查 7例均示肾上腺区有高低混杂密度肿块阴影 ,其中 3例肿块内含有脂肪成分 ,增强后肿块无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HC-K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选取3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老年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为79岁女性,新发糖尿病,左侧肢体受累;1例为66岁女性,既往糖尿病病史20年,右侧肢体受累;另一例为78岁女性,既往糖尿病病史20年,开始一侧肢体发病,后发展至对侧。3例患者中,1例颅脑CT提示舞蹈症状对侧基底节区呈片状稍高密度影,1例MRI T1加权成像(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斑片状高信号,1例MRI未见异常。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后舞蹈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酮体阳性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患者较酮体阴性者少见,当患者出现偏身舞蹈样动作,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或入院后发现高血糖,无论头颅CT及MRI有无典型影像学表现,控制血糖后舞蹈样动作消失,均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8.
1998~ 2 0 0 1年 9月 ,我们共救治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儿3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儿男 2 1例 ,女 16例 ,年龄 15个月~ 8岁 ,平均 (4± 0 .5 )岁 ,发病潜伏期 18~ 12 0 min,平均 4 2 min,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误食拌有氟乙酰胺灭鼠毒饵的病史 ,其中 3例系集体误食中毒。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出现呕吐、抽搐 ;伴腹痛 19例 ,伴头痛 15例 ,5例入院时已昏迷。1.3 实验室检查 急查周围血象均在正常范围 ,谷草转氨酶升高 8例 ,谷丙转氨酶升高 4例 ;尿常规、肾功能均无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18例 ;血气分析 8例示…  相似文献   

19.
儿童颅骨骨膜窦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骨骨膜窦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症状、可复性、中线附近的头皮下肿块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位于顶部4例,额部3例,枕部3例,颞部2例。所有患儿均行CT、颅骨三维重建、MRI、CTA或MRV检查。手术切除颅骨外血窦,封堵沟通静脉孔或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头颅CT显示颅骨外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点片状强化,肿块下方颅骨变薄或缺损。三维重建显示局部颅骨变薄,虫蚀样改变。CTA显示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导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其血供来源于硬脑膜静脉窦,且最终回流至硬脑膜静脉窦。MRI显示T1加权像呈蜂窝状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加权像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3例显示病灶穿透颅骨内板与颅内相交通。MRV显示颅外肿块与静脉窦沟通,并有局部硬脑膜静脉窦明显增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扩张的无肌层血管组成的囊腔,腔壁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或结缔组织。12例术后肿块消失,头颅外形满意,无颅高压症状,复查CT颅内无血肿形成,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大小随颅内压改变的可复性头皮下包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CTA或MRV等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该病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脑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脂肪栓塞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3院9年来脑脂肪栓塞的病人8例,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象学改变及预后进行了探讨.结果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头颅CT检查在不同时期均未发现异常改变,4例患者头颅MRI可见长T1,T2改变.6例完全康复,2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脑脂肪栓塞早期治疗与预后明显相关,头颅MRI检查可能是最为敏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