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5~10-9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6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3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骨生长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有丝分裂、促进成骨等作用,在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06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临床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牙周健康、无龋的新鲜第1前磨牙牙周膜组织。成骨生长肽购于美国Sigma公司。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中加入10^-11,10^-10,10^-9,10^-8及10^-7mol/L不同浓度的成骨生长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以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周期: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培养第1,2,3天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第6天观察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成骨生长肽浓度在10^11-10^-7mol/L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最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当成骨生长肽浓度在10^-9mol/L时,能明显提高细胞S期所占的比例,从而加速细胞的增殖活动。成骨生长肽在10^11~10^-7mol/L时,能显著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最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成骨生长肽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提高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葛根素在体外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促进骨生长,实验将进一步验证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①实验材料:葛根素(Puerarin)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雌酚酮购自浙江仙居制药厂。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②实验方法:实验分5组: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0.01,0.1,1μmol/L葛根素组。由新生24h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调整成骨活细胞密度为0.9×107L-1,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组12个复孔,分别于第1,3,5天每组取3孔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第1,3,5天采用四唑盐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平均增殖率,采用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1μmol/L葛根素干预组与雌酚酮阳性对照组第3,5天细胞增殖速度均加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经1μmol/L葛根素处理的第1,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0.1μmol/L葛根素处理第3,5天,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经0.01μmol/L葛根素处理后第5天,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对骨形成的作用:①通过影响碱磷酸酶活性,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②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效应。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雌激素除抑制骨吸收外,还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实验拟观察雌激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3在上海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日龄SD新生大鼠(红皮鼠)10只,清洁级,体质量约10 g左右.雌雄不拘.②实验方法:取大鼠颅盖骨机械分离加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取传一代细胞.以1.25×1066L-1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24h后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10-8mmol/L雌激素组(加入1×10-8 mmol/L雌二醇),继续培养72 h.③实验评估: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低倍镜下测量矿化结节面积并计算面积比,观察雌二醇对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阳性.原代培养的细胞纯率超过90%.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3mmol/L雌激素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1);10-8smmol/L雌激素组单位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8mmol/L雌激素组矿化面积及矿化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雌二醇在体外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促进骨矿化物质在骨内沉积.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平衡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细胞,植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熏要影响,葛根素作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在体外以较大范围浓度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仍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葛根素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颅盖骨,对成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3-10-10mol/L不同浓度葛根素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经葛根素处理后10~-10-9g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增殖最快(P〈0.01),第4天开始下降;诱导第4天,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10μmol/L组最显著(P〈0.01)。然而葛根素10μmol/L组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提示葛根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并且具有双向性,即在低浓度(105--10-8mol/L)下刺激骨形成:在高浓度(10^-3-10^-4mol/L)下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背景: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尤其对连接蛋白43的作用知之甚少。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成骨基因和连接蛋白43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采用颅盖骨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625,0.125,0.25,0.5和1.0μmol/L)处理成骨细胞,MTT检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辛伐他汀对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成骨基因和间隙连接蛋白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细胞培养第3天,辛伐他汀组各浓度组MTT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是培养第4天和第5天,辛伐他汀各浓度组MTT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P 〈0.05)。通过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P〈0.05),且0.25μmol/L 浓度组作用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0.25μmol/L辛伐他汀处理成骨细胞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成骨细胞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连接蛋白4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 〈0.05)。提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成骨基因和间隙连接蛋白4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分化,这为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可增强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提高其表面生物性能。
  目的:为了调控医用纯镁的生物活性,在镀液中添加纳米 SiO2或纳米 TiO2对纯镁微弧氧化涂层改良,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圆形镁片分为3组,其中两组分别置入含7.5 g/L纳米SiO2或4.8 g/L纳米TiO2的硅酸盐电解液中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纯镁作为对照。将第3代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试件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的早期形态、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成骨细胞在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试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轮廓清晰,呈长梭形,多角形;在对照组表面生长状态较差。CCK-8检测显示,3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试件接种1,3,5 d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接种3,5 d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纳米SiO2或纳米TiO2微弧氧化生物涂层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成骨生长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促进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验证成骨生长肽在体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6-02/06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SD大鼠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成骨生长肽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10-11,10-10,10-910-8,10-7mol/L)成骨生长肽及小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培养,以单纯含小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培养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细胞的鉴定.②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③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表达.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内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结果:成骨生长肽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最大效应浓度为10-9mol/L;能增加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最大效应浓度为10-8mol/L:可诱导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P<0.05).结论:成骨生长肽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诱导其内核心结合因子1mRNA的表达促进其成骨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时,唑来膦酸可在发挥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成骨功能。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其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24h内SD大鼠,唑来膦酸标准品。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应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唑来膦酸终浓度为10-4~10-11mol/L,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唑来膦酸干预后分别于第1,2,3,5,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检测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天和第5天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护骨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以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唑来膦酸浓度≥10-5mol/L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6~10-11mol/L则不影响细胞增殖。唑来膦酸浓度为10-7~10-11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而成骨细胞的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通过降低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护骨素的比率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时,唑来膦酸可在发挥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成骨功能.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验证其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24 h内SD大鼠,唑来膦酸标准品.方法:体外培养新生人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应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实验组细胞培养基中唑来膦酸终浓度为10-4~10-11 mol/L,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细胞悬液和培养基.唑来膦酸干预后分别十第1,2,3,5,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检测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人和第5天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护骨素和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以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测定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护骨素、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唑来膦酸浓度≥10-5 mol/L时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5~10-11 mol/L则不影响细胞增殖.唑来膦酸浓度为10-7~10-11 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而成骨细胞的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唑来膦酸存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通过降低成骨细胞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配体/护骨素的比率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可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可能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α-玉米赤霉醇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6组:非诱导组加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双抗的 IMDM 普通培养基;空白诱导组仅加入等量成骨条件培养基(含0.1μmol/L 地塞米松、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mol/L 维生素C);阳性对照诱导组加入等量成骨条件培养基及10-8 mol/L雌二醇;高、中、低α-玉米赤霉醇组分别加入成骨条件培养基及10-5,10-6,10-7 mol/L梯度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 实验测定细胞增殖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非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生长密集时有接触抑制,各诱导组的细胞增殖受促进,诱导后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状,细胞可重叠生长;非诱导组低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低浓度(10-7 mol/L)α-玉米赤霉醇组和阳性对照诱导组高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空白诱导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α-玉米赤霉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低浓度α-玉米赤霉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上调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量可能是α-玉米赤霉醇诱导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体外冲击波等应力刺激可促进成骨,甲状旁腺激素激素也参与调控骨代谢。目的:实验探讨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和低能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备用。分别用60-150次0.18 mJ/mm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浓度(10-12 mol/L-10-10 mol/L)及作用方式的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和间歇低剂量(10-11 mol/L)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共同作用后,用锥虫蓝法进行细胞计数、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表达来观察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结果与结论:60-150次0.18 mJ/mm 2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和10-10 mol/L)刺激以及低能体外冲击波+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10-11 mol/L)刺激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P<0.05),其中60-150次低能体外冲击波刺激+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各组作用最强(P<0.05)。结果证实,适当的低能体外冲击波应力刺激和低剂量间歇人重组甲状旁腺素1-34刺激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低氧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密度减低,使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生长和发育主要的功能细胞。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使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在缺氧培养下应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成骨细胞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下调大鼠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的作用,随缺氧时间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提示缺氧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下调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而降低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缺乏可调控性,结合适当载体后不能高效增殖分化是阻碍其进入临床的瓶颈.脉冲电磁场若能有效调控干细胞向骨源细胞分化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刺激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4-0512007-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BALB/C小鼠20只,由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脉冲电磁场发生器由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与制造.方法:无菌分离小鼠双侧股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用贴壁筛选法纯化扩增.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2×10~7L~(-1)接种于6孔板,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组;脉冲电磁场组给予50 Hz、正弦波形、强度1 mT的脉冲电磁场辐射,2次/d,30 min/次,间隔12 h,共10 d;成骨诱导组加入含地塞米松、甘油磷酸钠、VitC的完全诱导培养基;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给予相同的脉冲电磁场辐射后加入完全诱导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0 d后,空白对照组为阴性;脉冲电磁场组呈弱阳性:成骨诱导组呈阳性;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呈强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骨诱导组、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50 Hz、正弦波形、强度1 mT脉冲电磁场干预一定时间后,能够增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的表达,促进其分化成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们对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在体内的降解过程并非十分清楚,而且有关其降解产物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也较少。目的:分析大鼠成骨细胞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培养的第2代大鼠成骨细胞分别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和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第2,4,6,8,10天分别对两组细胞做MTT细胞计数,采用联合会推荐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BCA蛋白定量法测定总蛋白。结果与结论:在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降解产物浸提液中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速度、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总蛋白合成及碱性磷酸酶与总蛋白的比值明显高于在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P<0.05)。表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生物支架的降解产物不仅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增殖,还可增强其骨化功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在成骨细胞中含量丰富,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方法:不同质量浓度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噻唑蓝法测定活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a单独或与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共同刺激成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一定剂量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明显增加大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质量浓度为0.1-100pg/L时,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a在0.1-100pg/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凋亡(户〈0.05),并使S期细胞减少(尸〈0.05),而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对成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增高(尸〈0.05)。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提示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可能是重组人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促进骨形成的机制之一: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合成,提示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有可能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