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患者共发现28个股骨颈疝窝,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MRI T1WI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WI和STIR为高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典型征象,CT和MRI可明确股骨颈疝窝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许如刚  陶新莉  李翔  杨际  王莉  李如春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11-12,F0002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并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颈疝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疝窝位于股骨颈移行处前段,X线检查示病灶直径〈1cm;CT检查于股骨头、股骨颈移行处前缘见囊状影、骨质硬化、与病灶相连的骨皮质局限性裂隙样中断。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对于有症状者手术去除病变后症状可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7±14岁。7例均行骨盆X线平片及CT检查;另有5例行MR检查;1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有2例行疝窝手术刮除。结果:7例共8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15 mm。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硬化、清楚;MRI上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周骨髓未见异常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无明显异常。结论:股骨颈疝窝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HR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检查。结果8例股骨颈疝窝,其中单侧7列,双侧1列,共9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X线平片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周边环以均匀薄壁硬化圈,CT表现伴清晰均匀薄层硬化圈的低密度灶。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股骨颈疝窝的影像表现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对其诊断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20例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及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共20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可呈圆形或卵圆形。股骨颈疝窝在X线影像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伴有硬化边的透亮区或单纯硬化环,边缘清楚。CT上病灶表现为股骨颈前侧皮质下的骨质缺损区,内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或液体样密度,边界清楚,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3mm。结论髋关节股骨颈疝窝在X线及CT影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股骨颈疝窝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局限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结果:39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8例和左侧1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3 ~ 28mm.CT表现为有硬化环的低密度灶,并伴前方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可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确诊股骨颈疝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急性期、超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弥散加权扫描、水抑制序列扫描和常规T1WI、T2WI扫描,对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定。结果 66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9例,急性期脑梗死57例;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梗死灶ADC值显著低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性较高,采用弥散加权扫描能有效区分多发脑梗死中的新旧病灶,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就诊的疑似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病变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结果: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5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胰腺癌患者23例,在上腹部常规序列扫描后行DWI成像.比较T1WI、T2WI及DWI序列上癌组织相对于癌周组织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兔腘窝淋巴结动物模型,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三种不同的半自动方法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 21只兔被随机分为炎症和肿瘤转移两组,在动物模型建立以后,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多b值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后取出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利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MR 弥散加权成像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敏感,能早期了解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改变,从而明确其退变程度。 目的:通过对109例腰椎间盘的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应用MRI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早期变性诊断的认识。 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 超导磁共振仪。常规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序列及T2WI抑脂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行矢状位扫描,取b值为800s/mm2,层厚、间距和显示野同T2WI抑脂序列扫描。根据Pfirrmann等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采用盲法在矢状位T2WI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54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并对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画出L1/2-L5/S1椎间盘的感兴趣区,记录数据。 结果与结论:年龄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高级别数量越多。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S1各椎间盘年龄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0.05);椎间盘评级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0.05)。提示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将会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特别是椎间盘早期退变、无创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修订的纽约标准,78例临床诊断为AS的慢性腰背痛患者,由风湿科医生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及...  相似文献   

13.
细胞密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iusion-weighted image,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照病理分析3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42个ADC值异常的感兴趣区,分析ADC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乳腺问质成分百分比与ADC值呈正比趋势,随间质百分比的增加ADC值增加。肿瘤组织内出血、坏死及间质成分中纤维细胞排列的疏密对ADC有明显影响。结论细胞密度是AD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与ADC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及MRI在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UE)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为出现神经、精神及不自主运动等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而行颅脑CT或MRI检查,其中CT扫描3人,MRI扫描16人,DWI扫描10例,增强扫描4例。结果:CT及MRI显示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呈基本对称分布,脑内其它区域亦可受累。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呈较低或等信号,ADC图上呈较高信号;DWI表现呈高信号,ADC图上则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CT及MRI检查能够明确尿毒症脑病患者脑部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宫颈3层结构及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其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非子宫疾病女性患者及12例宫颈癌患者在1.5TMR上行盆腔DWI成像。DWI序列的b值为0、800s/mm^2。在DWI及ADC图中观察正常宫颈的层次结构,并比较不同分层的ADC值;在DWI图像中测量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并与常规T1WI及T2WI同法获得的SIR比较;测量宫颈癌组织的ADC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对照组中有73%的病例(11/15)在DWI图像中可以分清宫颈的3层结构,而在ADC图中则为100%。3层结构的ADC值分别为(1.83±0.37)×10^-3、(1.23±0.24)×10^-3及(1.87±0.24)×10^-3mm^2,s(内膜层、结合带及肌层),3者间有显著差异。所有宫颈癌组患者的宫颈正常分层结构均消失,在DWI上均表现为弥漫高信号,ADC值为(0.86±0.08)×10—3mm^2/s,癌灶明显低于正常宫颈各层结构的ADC值。DWI、T1WI及T2WI图像中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SIR分别为2.97±0.69、0.06±0.02及1.96±0.32,3者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宫颈及宫颈癌在DWI及ADC图中均具有一定特征,其中DWI能较常规序列更加突出宫颈癌病灶,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4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前列腺癌18例。检查方法包括常规T1WI、T2WI、DWI和脂肪抑制成像。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对DWI、ADC数据行定量分析。结果 MRI显示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1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结节状、片状异常低信号区;8例位于中央带或移行带。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1.07%、特异度为78.01%、准确率为80.11%。结论联合应用DWI成像方法可以提高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DAI患者(DAI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胼胝体压部、丘脑及额叶白质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DTI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AI组胼胝体压部、丘脑及额叶白质FA值和ADC值均较低(P<0.01),胼胝体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用于诊断和评估DAI非常敏感,并可动态观察DAI的临床转归过程,有助于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