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药配伍时要掌握一定的用药法度,相须使用则应注意以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如麻黄配桂枝;相使配伍则强调主药和辅药,如黄芪配茯苓;相杀配伍主要是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又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小半夏汤中的半夏配生姜;相反可以为寒热性质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取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之效,如麻杏甘石汤中的麻黄配石膏。另外尤须注意,药物的剂量可以影响主治病证,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还包括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时间、贮藏方法、炮制方法、剂型、给药途径、剂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半夏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半夏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组方信息,运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及SPSS 23.0软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分析半夏外用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①共纳入137篇文献,中药组方共计137首。②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主要涉及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13.14%)、癌性疼痛(11.68%)、哮喘(10.22%)、乳腺增生(8.03%)、妊娠呕吐(4.38%)等。③与半夏配伍应用的高频中药包括生姜(41次,29.93%)、细辛(34次,24.82%)、白芥子(27次,19.71%)、大黄(26次,18.98%)、白芷(26次,18.98%)等;药味以辛(16次,88.89%)和苦(10次,55.56%)为主;药性多为温性(11次,61.11%);归经多集中于脾经(14次,77.78%)、肺经(11次,61.11%)。④关联规则分析共计得到半夏外用配伍的核心组合24个,关联度较高的有半夏-生姜、半夏-细辛、半夏-大黄等,并提取出6个公因子,半夏-生姜的因子贡献率最高。治疗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半夏-生姜配伍最为常见,半夏-吴茱萸和半夏-丁香配伍次之。结论:半夏外用以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癌性疼痛、哮喘最为常见,且外用时多与生姜配伍以减毒。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半夏外用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附子与半夏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心、肝、肾毒性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附子与半夏1:1组、附子与半夏1:2组、附子与半夏2:1组、附子组、半夏组,每组1(1只。每组分别按2.5g/(k2·d)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附子与半夏1:1煎剂、附子与半夏1:2煎剂、附子与半夏2:1煎剂、附子煎液、半夏煎液。第11天停药后称重,取心脏、肝脏、肾脏标本,计算体重增长率,心、肝、肾脏器系数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体重增长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心、肾形态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仅1:1组、1:2组、2:1组肝病理切片较其余3纽比较肝细胞稍水肿。结论:附子与半夏配伍煎剂较附子、半夏单煎剂相比心、肾毒性无明显增加,可能具有肝毒性,且1:1、1:2、2:1三种比例间肝脏毒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配伍前后及其相应经方甘遂半夏汤对大鼠脏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考察配伍对十八反药对甘草与甘遂的毒性变化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甘草组、甘遂组、甘遂+甘草组及甘遂半夏汤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连续7d。取血清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并取心、肝、脾、肾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组间脏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草+甘遂组与对照组及甘遂半夏汤组ALT和AST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八反药对甘草配伍甘遂对肝功能有损伤,即配伍之后毒性增加,属于配伍禁忌,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吻合;但甘遂半夏汤全方配伍之后可显著降低甘草伍甘遂的毒性,说明十八反药对只要合理配伍也可用于临床,研究结果也为十八反药对自古至今的广泛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姜半夏“药对”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对”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符合中医药的七情配伍理论,临床发挥协同、监制或新生功用,且已形成相对固定形式,经常联用的两味药物,是中药处方配伍的精华所在。《食疗本草》谓:“生姜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主治秘要》云:半夏“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生姜半夏作为一种临床常用药对,在方剂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配伍组方小柴胡汤的人肝细胞毒性体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检测不同配伍组方小柴胡汤对人肝细胞的毒性,为减毒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MTT法检测不同配伍组方小柴胡汤水煎液和超声萃取液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活性的影响,以此作为初筛,并用正常人肝细胞进行验证.结果:小柴胡汤原方、黄芩、黄芩 柴胡水煎液对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原方《黄芩《黄芩 柴胡合煎液;黄芩 半夏、柴胡、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水煎液无显著作用;超声法样品比水煎法样品的抑制作用弱.结论:小柴胡汤原方水煎液具有肝细胞毒性,主要毒性药材为黄芩,柴胡可增强黄芩的毒性,半夏可降低黄芩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选药组方是“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上的关键环节。选药恰当,组方严谨,就可恰中病情,提高疗效,减低毒性及副作用,使整个方药有利而无弊。反之,就达不到这个目的,甚至还会加强毒性及副作用。例如用半夏止呕。若给配以生姜组成小半夏汤,则既可增强止呕作用,又可减低其毒性。但若配伍不当,给配伍了乌头,则非但不能止呕,反可增强毒性。若误用于妊娠呕吐,特别是若再配以赭石,则又有可能造成堕胎。所以徐灵台说:“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权焉。”为此必须熟炼掌握,我的看法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8.
详查配伍应用半夏的47首经方、相关77段条文,通过考据药物的应用,认为经方中均选取生半夏,反复热水烫洗后煎煮或伍之蜜、姜汁可达到安全用药的要求。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1)半夏主要功效是"下气",配伍他药调畅气机。2)半夏主治病位多在脾胃肠、肺。3)治本为主者,半夏用量多于生姜,治标为主或标本同治者生姜用量多于半夏。4)与乌头、附子相反只是相对而非绝对。5)半夏治痰饮不必拘于寒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方法,从古医籍中探寻古人用半夏增效减毒之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中医e百系统中妊娠期半夏方剂138首,利用Excel软件建成"妊娠期半夏类方"数据库,并用Rapid miner软件对数据库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妊娠期半夏常见药对为半夏-生姜、半夏-甘草、半夏-人参、半夏-茯苓-生姜、半夏-甘草-生姜。在妊娠期方剂中,半夏经常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和活血药相配伍。古人多从增效减毒两个层面来考虑半夏配伍,如半夏-生姜为最常见之配伍,而半夏-甘草、半夏-人参在增强其疗效之时,又有减轻副作用的功效,符合《内经》云"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的原则。[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妊娠期方剂中半夏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从正反两方面把握妊娠期半夏的使用,为研究其他妊娠期禁忌药如薏苡仁、红花、肉桂等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姜味辛、性宣通,大枣味甘、性缓和,二药相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故以药对形式出现在众多方中,应用广泛。生姜、大枣合用在不同的方中与不同中药配伍,其功效和作用也有差异。与解表药配伍,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可治外感风寒;与健脾和胃药配伍,益脾气,补中焦,和胃气,止呕逆,故可治脾胃虚弱,胃脘痞满;与苦寒重镇药物配伍,可减少苦寒伤胃,重镇碍胃,以顾护胃气;与药性峻猛之品配伍,又可缓和药性。由此可见,生姜、大枣合用意义深远,只要巧妙、灵活配伍,使用得当,其临床效果将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1)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2)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3)经方加减时,生姜主要用于标实为主的"呕""寒""痛"证,作用特点是宣通气机;干姜主要用于本虚为主的"寒""利""咳"等,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二者在经方中的区别运用有助于对《神农本草经》"生者尤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半夏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我国享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由于半夏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来对其进行炮制加工,使之毒性降低,半夏的功效也随之改变,将之与不同的中药配伍,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秉承着提高半夏使用效果并且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的目的,对其长期以来的各种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敦煌医方半夏汤与古代医籍中同名方组方配伍的相关性。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古籍名不重复计,检索清以前古医籍中正异名半夏汤,仅西汉、周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60部,涉及有关半夏汤169首。其中49部出现正名半夏汤145首,14部出现异名半夏汤24首。整理不同组方的半夏汤共125首涉及中药107味,药物分为16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86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半夏汤的组成显示:1历代半夏汤的组方核心药为半夏、生姜、甘草、人参、肉桂、茯苓、陈皮、白术,为两个经典方四君子汤和二陈汤的药物组成。2《敦煌古医方》半夏汤由4味核心药物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加吴茱萸组成,均为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3敦煌医方中的半夏汤可能是《金匮要略》由半夏、生姜组成的异名半夏汤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普济方》中咳嗽、喘嗽、喘病门等肺系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搜集整理《普济方》中咳嗽、喘嗽、喘病门中的方剂,将其归类为咳嗽方、喘嗽方、哮呴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搜集到的1?03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核心药物、药对、药组。结果?咳嗽、喘嗽、哮呴三类方剂中除了其各自独有的高频药物外,支持度在10%以上的共有药物有杏仁、半夏、紫菀、款冬花、贝母、甘草、白蜜、生姜、桑白皮、五味子;在药物配伍时,三者均有杏仁-甘草-生姜、半夏-甘草-生姜、杏仁-甘草-麻黄等配伍。结论?《普济方》在治疗咳嗽、喘嗽、哮呴时,除了其共有的治法外,其中咳嗽、喘嗽的治疗偏重于扶正益气、健脾除湿,并且在喘嗽的治疗过程中更强调宣降肺气、泻肺平喘之法,而哮呴则强调了祛邪定喘,是急则治标的治则体现。   相似文献   

15.
“半夏反附子”历来是多数医者谨守的一条中药配伍禁忌,但随着临床实践的验证,一些医者对半夏附子不可配伍的态度也逐渐有了改变,历代医家使用半夏附子药对治疗顽疾的医案不胜枚举。中医药学界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改良了附子的品种和改变了附子的品性,使得附子烈性减缓,毒性减弱;此外,饮片炮制技术的改进以及减毒中药的配伍应用,使得半夏附子配伍变得更加具备可能性与安全性。半夏附子配伍时需注意煎煮时间、剂量与比例等用药安全性因素。医者结合众多医家的用药经验,抓住“阳虚”及“湿盛”的核心病机,在脾胃、肾系、癌痛、妇科、心系、肺系等各系病症中配伍半夏附子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旨在拓宽临床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为附子半夏药对临床应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由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能补脾燥湿、化痰熄风,主治风痰眩晕、头痛。从临床实践来看,风痰患者除具有眩晕、泛恶,甚至呕吐痰涎、胸闷、舌苔白腻等症状外,由于兼挟气虚、阳虚、火郁、血淤之不同,证侯表现又有寒、热、虚、实之别,但一般以本虚标实为多见。笔者治疗风痰眩晕,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随证加减,收效满意,举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以《神农本草经》中黄芩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经方中黄芩的应用。黄芩主治诸热黄疸时,多配伍柴胡、半夏等,以小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常配伍黄连、芍药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泻心汤类方等;下血闭时,多配伍芍药、桃仁及虫类药等,如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恶疮、疽蚀、火疡时,多与王不留行、花椒、芍药、桑白皮等配伍,代表方为王不留行散。张仲景临证又拓展了黄芩主治作用,将黄芩与不同药物配伍发挥不同作用,如黄芩配伍半夏、黄连、干姜等治疗心下痞;配伍阿胶、黄连等治疗心中烦;配伍白术、附子等治疗出血;配伍当归、白术等治疗内热扰胎。  相似文献   

18.
查阅附子半夏配伍的相关文献,整理研究发现,附子半夏配伍应用确实客观存在,但附子半夏配伍能增强毒性,不应废弃相反之说,而随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弘炜  范健 《铁道医学》2000,28(6):362-364
目的 对比研究阿霉素和脂质体阿霉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两种剂型的急性LD50、小鼠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变化及两药物组动物心、肝、肾、胃肠道等脏器的病理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脂质体载药可将药物LD50提高60%,动物毒性死亡率降低,动物血白细胞和血液生化收减轻。病理检查提示:脂质体组动物心、肾、胃肠道病理损害减轻,而肝、脾病理改变两药物组相仿。结论 脂质体载药后可降低阿霉素对动物心、肾、胃肠道等重要脏器及全身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弘炜  范健 《现代医学》2000,28(6):362-364
目的对比研究阿霉素和脂质体阿霉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脂质体阿霉素与阿霉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两种剂型的急性LD50、小鼠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变化及两药物组动物心、肝、肾、胃肠道等脏器的病理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脂质体载药可将药物LD50提高60%,动物毒性死亡率降低,动物血白细胞和血液生化改变明显减轻。病理检查提示脂质体组动物心、肾、胃肠道病理损害减轻,而肝、脾病理改变两药物组相仿。结论脂质体载药后可降低阿霉素对动物心、肾、胃肠道等重要脏器及全身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