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世闯  赵春艳  张颖 《当代医学》2021,27(19):137-139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7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TnT水平及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比较AMI组中6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STEMI组)和3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NSTEMI组)血清hs-TnT水平及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比较hs-TnT、心电图碎裂QRS波及两者联合监测对AMI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血清hs-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血清hs-TnT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N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Tn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AMI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独监测hs-TnT、心电图碎裂QRS波.结论 高敏肌钙蛋白T、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与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结合血清hs-cTnT、BNP、hs-CRP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n=40)、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n=4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40),另选同期4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四组均接受血清hs-cTnT、BNP、hs-CRP检测,以及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比较不同组别上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1)以冠脉造影为标准,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率依次为95.65%、79.70%、82.91%、85.19%.(2)STEMI组、NSTEMI组、UAP组、对照组之间的hs-cTnT、BNP、hs-CRP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将CT检查与血清hs-cTnT、BNP、hs-CRP检测联合应用,便于临床准确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尿酸(UA)水平差异,探讨NT-proBNP、HCY、U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上诊断为CHD的150例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0例、心绞痛(AP)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50例,同时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5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计算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LVEF值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P组(P<0.05).HCY、UA水平在对照组、AP组、NSTEMI组、STEMI组中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LVEF值显著低于AP组及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较单支病变组NT-proBNP、HCY、UA水平及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NT-proBNP、HCY、UA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NT-proBNP=0.753,rHCY=0.792,rSUA=0.633,P<0.01),LVEF与病变血管支数呈负相关关系(r= -0.436,P<0.01).结论:NT-proBNP、HCY及UA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n=68)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2),依临床类型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2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23);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5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采用ELISA法测FSTL-1,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FSTL-1、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SAP组FSTL-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三组间FST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FSTL-1、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TL-1、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ACS组FSTL-1与CRP呈正相关(r=0.628,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FSTL-1明显升高,FSTL-1可能与斑块稳定性及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陆洋  颜永进  张跃明 《重庆医学》2013,(34):4204-42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AMI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22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Cys C和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Cys C水平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hs-CRP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27,r=0.482,P<0.05),Cys C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36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Cys C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与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周齐艳  周娟  蒋恒波 《重庆医学》2015,(36):5119-512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的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 ACS 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诊断为 ACS 患者123例与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将123例ACS 患者分为以下3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6例,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41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人群血清 PON1的活性。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研究 PON1水平与ACS 亚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CS 患者的血清 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UAP 组的PON1水平高于 NSTEMI 组与 STEMI 组(P<0.05),NSTEMI 组的 PON1水平高于 STEMI 组(P <0.05),且 PON1的水平与ACS 的临床亚型呈负相关(r=-0.287,P<0.05)。单支病变组的 PON1水平显著高于二支和三支病变组(P <0.05),PON1水平在二支病变组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P<0.05),且 PON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明显的负相关(r =-0.527,P<0.05)。结论ACS 患者的血清 PON1水平明显降低并与 ACS 的临床亚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正常人40例血清中hs-CRP含量;ACS患者12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1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3例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hs-CRP水平从UAP,NSTEMI,STEMI各组逐渐增高。结论hs-CRP水平对ACS严重程度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7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3例;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和肽素、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因胸痛入院的病人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后分为CAG正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测定各组病人入院时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含量。结果 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CAG正常组(H=42.57~141.35,P<0.05);NSTEMI组和STEMI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高于UAP组(H=9.72~107.45,P<0.05)。左主干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H=7.26~35.72,P<0.05)。结论 ACS病人血浆和肽素、cTnI及Hs-CRP水平升高,并且和肽素和cTnI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ACS病人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血清胆红素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依据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讨论。结果共纳入160例病例,其中对照组40例,ST段抬高性心梗组70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组50例,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性心梗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非ST段抬高性心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表明胆红素水平越高则冠脉病变程度越轻,胆红素具有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价值,有望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危险分层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潜在炎症途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3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及64例对照者血清中sST2浓度,比较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ST2水平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sST2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性能。结果病例组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t=11.96,P<0.01),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患者sST2水平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患者(t=2.36,P<0.05)。血清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良好(Z=17.80,P<0.01),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0.852,0.949)]。sST2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最佳临界值(cutoff)为146.02 pg/mL,诊断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5.94%,约登指数(YI)为0.698 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ST2水平升高,STEMI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清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确FK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TEMI患者65例(A组)、NSTEMI患者24例(B组)、UA患者28例(C组),同时选择以胸痛为表现但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2例(对照组,D组),比较4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冠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FKN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之间、AMI患者与非AMI患者之间在术前、术后4 h以及术后24 h在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及冠脉Gensini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4 h,A组、B组、C组和D组的FKN浓度值依次降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与B组FKN浓度值明显高于C组与D组(P<0.05)。术后1周,A组与B组、D组相比FKN浓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 h FKN表达和CK、CK-MB、c Tn T以及与冠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与c Tn T的相关性最佳(r=0.760)。结论 FKN在AMI早期即可明显升高,与梗死的心肌面积明显相关,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主要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本院1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后24 h内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结果,总结不同的血清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的增高倍数、延迟时间。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例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低;STEMI各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STEMI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增高倍数均高于NSTEMI,延迟时间比NSTEMI长。结论:检测各种血清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心肌梗死三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表达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6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分为2个亚组,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亚组)5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亚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GDF-15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法测定CK-MB、cTnI、Mb水平;并以106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GDF-15、CK-MB、cTnI、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其中STEMI亚组较NSTEMI亚组升高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GDF-15与CK-MB、cTnI、Mb均呈正相关(r=0.558、r=0.579、r=0.545,P<0.01)。结论在AMI发病过程中,血GDF-15、CK-MB、cTnI、Mb水平升高,且STEMI患者升高更明显。GDF-15与CK-MB、cTnI、Mb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7.
刘旭武 《当代医学》2021,27(10):88-90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115)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85).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床旁快速检测,分析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6 h组患者H-FABP、MYO水平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两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TEMI组患者H-FABP、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4、0.910、0.948,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9、0.775、0.890,H-FABP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P<0.05),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P<0.05).H-FABP与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及D-Dimer(P<0.05).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TSP)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水平,探讨其在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对照组3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DAMTS-1水平。结果:UAP组血浆ADAMTS-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与NSTEMI组血浆ADAMTS-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在入院第3d血浆ADAMTS-1水平达到峰值;血浆ADAMTS-1水平与hsCRP、TIMI评分均正相关(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ADAMTS-1水平升高,血浆ADAMTS-1水平可能用来预测AC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闫平德 《吉林医学》2013,34(11):2042-2043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5例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1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干式快速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结果:四组患者的脑钠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浓度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P<0.05),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脑钠肽浓度明显升高,检测脑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年龄、肌钙蛋白和N末端-前B型钠尿肽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6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128例。结果 NSTEMI组患者的发病的年龄高于STEMI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cTn-T与STEMI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 Tn-I、cTn-T比较水平略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的N末端-前B型钠尿肽比较STEMI组患者的N末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TEMI组患者比较,NSTEMI组患者的的发病年龄较高,心功能较差,但对心肌造成的损伤程度上,两组患者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