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健脾、化瘀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尿酸、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积分及实验指标变化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肾健脾、化瘀利湿法联合西药苯溴马隆片口服能更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并CKD3-4期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男性不育症是临床的疑难杂症,杨鉴冰教授认为不育症属于本虚标实证,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瘀互结为标,予以温肾健脾、滋肾养精,兼顾利湿化瘀为法治疗男性不育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温肾健脾、化瘀行水法治疗脾肾阳虚夹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1例脾肾阳虚夹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健脾、化瘀行水方,疗程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血浆白蛋白、血脂、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3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22/35)(P <0.01)。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为65.71%(23/3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温肾健脾、化瘀行水法治疗脾肾阳虚夹瘀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邪毒蕴积、湿瘀阻络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狼疮肾炎患者选用随机开放和平行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后SLEDAI评分、实验室指标、感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SLEDAI评分、实验室指标、感染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结合西医治疗活动期邪毒蕴积、湿瘀阻络型狼疮性肾炎,能明显控制狼疮活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7.
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维增  李俊彪  伍新林  刘奔流 《中药材》2003,26(12):914-917
目的:观察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泄浊汤。观察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血钙、血磷和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改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降低血磷、升高白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泄浊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法联合辅以疏肝健脾汤治疗肝脾失调、痰瘀互结证甲亢突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合并突眼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法辅以疏肝健脾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突眼度变化及抗体水平中TGAb、TPOAb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上睑下垂、眼球肿胀、神疲乏力、舌淡红、脉滑、胸闷纳呆等中医症状积分、突眼度、TGAb、TPOAb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法辅以疏肝健脾汤治疗肝脾失调、痰瘀互结证甲亢突眼症临床疗效好,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脏病(CKD)CKD3-4期脾肾阳虚湿瘀证患者给予温肾活血泄浊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NGAL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阳虚湿瘀证患者60例为试验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进行平行对照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通过纵向研究73例LN临床病例,于第1,12,24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作出中医证型诊断。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狼疮性肾炎病初热毒炽盛证较多,整个24周内脾肾阳虚证、瘀热痹阻证、风湿热痹证均较多。结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狼疮性肾炎热瘀证3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狼疮I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补体C3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分别〈0.01和〈0.05);24h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血肌酐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P〉0.05;SLEDAI积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浆FIB、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tP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tPA含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分别〈0.01和〈0.05);治疗组热瘀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和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热瘀证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狼疮性肾炎热瘀证攻下泄热化瘀法组成的狼疮I号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热瘀证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特别在改善凝血纤溶指标及热瘀证证候方面。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46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46例慢性肾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型,脾虚湿困型,气虚血瘀型,分别给予补脾温肾、健脾利湿,益气为瘀治疗,总有效率达84.8%,并从“治水须治气”方面介绍了作者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健脾温肾法对脾肾阳虚证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 洛阳中心医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脾肾阳虚证肥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健脾温肾法治疗)与观察组(针灸+健脾温肾法治疗),各 60 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WHR)、血脂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 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1.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 BMI 以及 WHR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BMI 以及 WH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 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的 TC、TG、LDL–C 低于对照组,HDL–C 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 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灸结合健脾温肾法在脾肾阳虚证单纯性肥胖 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能降低体质量、BMI、WHR,改善血脂及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12):1598-1599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活血利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脾肾亏虚,湿瘀阻滞证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温肾健脾、活血利湿汤剂口服,观察各组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7.5%,治疗组85%,组间差异显著;治疗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述各项治疗后显著好转;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肾健脾、活血利湿法治疗DN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住院并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经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应用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杆/球比值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温肾健脾汤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小儿推拿疗法对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试验组给予健脾温肾小儿推拿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证候积分为(0.66±1.11)分,对照组证候积分为(1.21±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试验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温肾小儿推拿疗法可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泄泻患儿临床症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7.198,P=0.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35/45)(χ2=6.154,P=0.013)。结论: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患者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计分、粪便性状计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次数计分、粪便性状计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肾法治疗心肾阳虚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补肾阳方剂四逆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05%、81.40%,对照组分别为67.44%、60.47%,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搜集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分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最多,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最多,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热毒炽盛型和脾肾阳虚型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高于气阴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型;脾肾阳虚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脾肾气虚、风湿内扰型,脾肾阳虚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和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结论: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型、临床分型、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和实验室指标(FIB、ALB、BUN、CREA和Cys-C)可能有关,说明西医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