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目前在贫困地区脑梗死患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吸烟作为危险因素,观察其在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脑梗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年问83例脑卒巾患者(卒中组)的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家族病史)及不良嗜好(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并与同期在门诊体检的健康中青年(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为中青年啮卒中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达57.8%,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均为发病因素,48.2%的患者有吸烟饮酒史,约35%的患者有家族史及高脂血症。卒中组的主要伴随疾病及相关因素所占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问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均为可于预因素,脑血管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281例)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206例),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血脂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促使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王金立 《中外医疗》2012,31(15):70-71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4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5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吸烟、饮酒、脑血管病家族史为中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0 例(脑梗死组)和健康者450 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入组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对入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吸烟及饮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程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47-4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合并病情况分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组、无合并病组,根据血脂情况分为血脂异常组、血脂正常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斑块检出率方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与无合并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斑块数目方面,合并糖尿病组与合并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斑块稳定性方面,3组合并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无合并病组间、血脂异常与血脂正常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加重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少东  陈霞 《广西医学》2009,31(10):1463-146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81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头颅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分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和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控制血糖的疗效、合并症等情况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SCI组年龄≥70岁者占8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80.5%,血糖控制差者占39.0%,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占分别占82.9%、70.7%,多种疾病叠加者占87.8%~95.1%。与非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程长、高血糖和控制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及多种与中风有关的疾病叠加均是导致SCI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阻止SCI演变为症状性脑卒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刘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507-3508,35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87例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00-2005年连续入院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SBI者187例作为SBI组,以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SB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SBI的好发部位多在基底节,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包静 《四川医学》2008,29(12):1675-167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8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及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流变。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注意干预。  相似文献   

10.
李晓岚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42-1644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以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2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进行TOAST病因分型,同期选取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AA 32例(42.11%),CE 5例(6.59%),SVO 26例(34.21%),SOE 4例(5.26%),SUE 9例(11.84%);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伴发上述症状者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发心脏病或具有脑卒中家族史而言,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发病率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小血管闭塞是造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此外,导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治疗的120例TIA患者( TIA组)和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的血清Hcy 水平,根据Hcy水平进一步将TIA患者分为Hcy≥15.0μmol/L组和<15.0μmol/L组,随访1年,比较TIA及脑梗死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IA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5.65±2.65)μmol/L和(16.88±3.67)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与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Hcy、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高血压、高血脂是TI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OR=3.22,OR=4.15,P<0.05);Hcy≥15.0μmol/L的TIA患者1年内再发TIA和脑梗死、发作持续时间≥30 min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cy<15.0μmo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Hcy与TIA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均密切相关,血清Hcy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复发脑梗死及68例未复发性脑梗死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合文献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68例复发性脑梗死中有高血脂史18例(26.7%),高血压史49例(72.1%),糖尿病史17例(25%),高血压伴糖尿病史10例(14.7%),高血压伴冠心病史17例(25%),与未复发脑梗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脑梗死的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进展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高血压者进展8例,占7.7%;糖尿病、高血脂者26例,占25%;药源性低血糖者9例,占8.6%;低血压者21例,占20%.A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比例,占61.3%.B组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40例,占38.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血糖、低血压等是急性脑梗死院前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青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及危险因素、梗死分型、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占82.4%,老年组男性占56.7%.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为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吸烟为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失眠、偏头痛、风湿性心脏病、超重、外伤为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糖尿病、饮酒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不仅与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有关,而且与失眠、偏头痛、风心病、超重、外伤、口服避孕药有关,青年脑梗死病情轻、病程短,并发症少,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因脑梗死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梗死初发组36例,脑梗死复发组35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较血糖、血脂水平,并分析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及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复发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发生率(77.1%、40.0%、31.4%)均高于脑梗死初发组(69.4%、30.6%、25.0%)和正常对照组(61.8%、1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初发组、脑梗死复发组的FPG、TC[(5.89±2.21)、(5.30±0.84),(6.36±2.22)、(6.32±0.87)m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12±2.23)、(2.89±0.9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脑梗死复发组中,各级眼底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率(91.4%、97.1%、88.1%、42.9%)均高于脑梗死初发组(83.3%、88.9%、69.4%、30.6%)和正常对照组[(82.4%、32.4%、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底动脉硬化Ⅲ级病变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0.05)。高血压、糖尿病是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虞美慧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089-1090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青年脑卒中患者50例(治疗组)与无神经系统疾病青年体检者62例(对照组),进行病因、危险因素比较.结果 治疗组高血压、卒中家族史、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同型半胱血症、动脉硬化、心源性脑梗死、脑血管异常、凝血机制异常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青年人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早期开展针对青年脑卒中病因的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明确病因并针对其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青年人卒中病死率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秦克秀  俞凤 《中外医疗》2009,28(26):4-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便临床早期诊断并及早予以纠正和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收住我院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例,并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观察值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压,血糖和血脂等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感染等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12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与9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fP〈0.05)。但是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和性别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的区别。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4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90例)和非高血压组(115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肖斐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68-6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管狭窄、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