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比较4种三磷酸脱氧核苷(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理。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SCE。结果:4种dNTP中dGTP能显著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麦及蚕豆根尖细胞SCE增加,且随着dGT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ATP能显著降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麦及蚕豆根尖细胞的自发SCE发生频率,但其降低的SCE并不随着dAT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dATP浓度并不能再降低SCE频率。dCTP和dTTP不影响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但能显著降低蚕豆根尖细胞的自发SCE发生频率,增加大麦根尖细胞自发SCE发生频率,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GTP对SCE的诱导能力完全被相同浓度的dATP和dCTP所抑制,但不受dTTP的影响。在植物中每种dNTP对SCE的诱导能力都可以被其它任何一种dNTP所抑制。相同浓度的4种dNTP混合处理不影响SCE的发生频率。续集: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SCE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在不同的植物中也表现不同。dNTP库的不平衡是影响SCE发生的一个因素,其影响可能是诱导SCE发生,也可能是降低SCE发生频率。单独一种dNTP改变会影响SEC,但这种影响可以被另一种dNTP抑制。4种dNTP保持平衡能保持SCE的低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亚硒酸钠对亚砷酸钠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砷酸钠显著增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或预先加入亚硒酸钠,均能显著地减少亚砷酸钠所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和比较色氨酸 (Trp)、异亮氨酸 (Ile)、甘氨酸 (Gly)、脯氨酸 (Pro)、苏氨酸 (Thr)、组氨酸(His)、精氨酸 (Arg)、赖氨酸 (Lys) 8种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的影响 ,探讨氨基酸的诱变性在人和植物中的异同。方法 :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结果 :8种氨基酸都能显著诱导人外周淋巴细胞和蚕豆根尖细胞 SCE增加 ,但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是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增加 SCE频率 ;它们都能显著降低大麦根尖细胞的自发 SCE发生频率。但其降低的 SCE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 ,而是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降低 SCE频率。结论 :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甚至在不同的植物中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4.
应用不同浓度人白细胞干扰素处理1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病人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人白细胞干扰素处理组SCE平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处理组之间SCE平均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人白细胞干扰素处理低浓度组SCE平均频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人白细胞干扰素具有诱导HBV损伤人体DNA的修复作用;大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对HBV损伤人体DNA的修复未必有益.  相似文献   

5.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苯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②方法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技术 ,对 2 2例苯中毒病人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 2 .6 9,P <0 .0 0 1 )。工龄 2~ 3年组病人SCE频率高于工龄 <2年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93,P <0 .0 1 )。④结论 长期接触苯可引起人体DNA损伤 ,SCE频率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敏感指标 ,有助于及早发现苯中毒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25、125、500μmol/L)的甲醛溶液处理培养中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其微核率及SCE频率的变化。结果: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P>0.05);而甲醛浓度(125、500μmol/L)较高时,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较高浓度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出产的花椒和板栗的诱变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花椒的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能升高人淋巴细胞的SCE频率。诱发的SCE频率(9.36±3.81~10.48±3.44/细胞,9.4±3.7~12.28±6.1/细胞)与对照频率(7.56±3.9/细胞,7.16±2.57/细胞)比较,差异显著(P<0.01)。板栗的水提取物对SCE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地方性克汀病65例患者,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检查。证明地方性克汀病有明显遗传倾向,并发现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出现频率较高;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是不稳定的,SCE频率与健康人对照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为地方性克汀病遗传因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以健康人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为指标,来检测磷酸羟基喹哌有无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磷酸羟基喹哌各浓度组的SCE频率与对照组(自发SCE)以及各浓度组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同样实验条件下,作为阳性对照的丝裂霉素C诱发的SCE频率比对照组和磷酸羟基喹哌各浓度组都大量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磷酸羟基喹哌在对培养的人体细胞无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检查了5株从林县粮食中分离出的互隔交链孢霉玉米面培养物的乙醇和乙醚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F)的影响。5株乙醚提取物不同程度的均使SCE频率明显升高,其中3株的低浓度应用液(5—10μg/ml)便可诱发SCE频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研究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SCE频率,探讨肝癌与肝炎的关系.选择门诊和住院已经确诊未经治疗的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各10例,同时选10例健康人作对照.方法采用吴旻等人的方法稍加改良.结果:肝癌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的自发SCE频率均值为10.93±1.58,P<0.01;而肝硬化、肝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自发SCE频率均值分别为8.95±3.07、6.85±0.41,与正常人比,P值>0.05,  相似文献   

12.
靛玉红、三尖杉酯碱均不引起人外周血细胞SCE频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吡喹酮在活化前后的较低剂量不引起SCE频率增加,较大剂量(1μg/ml)则诱发SCE频率显著升高(P<0.05);丝裂霉素C的SCE频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呼和浩特市近郊高氟地区饮用不同含氟量水的3462人进行了氟斑牙和氟骨症病的随机抽样调查.两种氟病的患病率随饮用水中氟含量的增高而增高.同时,对病区氟中毒患者,病区“健康人”以及非病区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比较.高氟区的氟中毒患者及“健康人”的外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氟中毒第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频率高于氟中毒第1组.说明随饮水含氟量的增高结果出现SCE频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2450MHz微波辐射成人睾丸进行男性抗生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结果:照后1月组、1年组及对照组SCE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54±0.34、12.96±0.62和11.71±0.8,各组SCE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该条件下,微波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未发现可检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女性117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育龄女性50名为对照组,按SCE检测方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SCE互换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互换频率分别为(8.04±2.30)次和(6.43±1.50)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自然流产可能与SCE互换频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苯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进行观察。结果3.0、6.0 mmol/L二甲苯组淋巴细胞中的SCE计数平均值分别为7.533±0.234、10.933±0.325,与对照组(2.800±0.242)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t=14.084、20.085,P<0.001)。结论二甲苯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显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硝基甲苯(TNT)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影响,探讨TNT致突变性。方法给3组恒河猴不同剂量TNT经口染毒,取外周血按微量全血培养法加5-BrdU体外培养,制片后分析SCE频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0、120mg/kg组染毒后SCE频率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60mg/kg组从染毒前的(8·31±5·22)次/细胞升高到染毒后60d的(19·35±11·61)次/细胞和90d的(23·23±9·92)次/细胞,并呈剂量-反应关系;120mg/kg组染毒后SCE频率已达本次实验的最大值(28·85±9·39)次/细胞,和90d(27·58±8·57)次/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T可能存在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8.
姐妹染色色单体互换(SCE)是一个反映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与基因组不稳定的遗传指标。本文详细研究了鼻咽癌细胞、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新生儿脐胎血淋巴细胞的SCE频率;系统考察了化学致癌物、EB病毒与遗传易感性对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和鼻咽癌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发现不管是鼻咽  相似文献   

19.
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SCE试验初步证明,双醚是一种碱基置换型直接突变剂,可诱发 TA100菌回复突变,小鼠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人淋巴细胞 SCE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七种常用静脉麻醉药(哌替啶、安定、苯巴比妥、氯胺酮、异丙嗪、利多卡因、琥珀胆碱)以接近临床用量作用于10名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培养液,诱发 SCE 研究其诱发作用。分设七个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丝烈霉素 C)。各处理组 SCE 频率均数与空白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哌替啶和苯巴比妥组 SCE 增高,差异显著(P<0.05),氯胺酮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各处理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