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粘膜下型鼻咽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男 ,6 0岁。因左颈部包块渐长大 2月就诊 ,无血涕、鼻阻及耳鸣、听力下降。检查 :左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有一淋巴结 ,约 1.0 cm× 1.0 cm× 1.5 cm大小 ,质较硬 ,尚活动 ,无触痛 ,表面光滑。行纤维鼻咽镜鼻腔、鼻咽部检查无异常 ,鼻咽 CT正常。颈淋巴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 3个月后颈淋巴结增大 ,约2 .5 cm× 2 .5 cm× 2 .0 cm,穿刺检查为转移鳞癌。右鼻咽粘膜粗糙 ,纤维鼻咽镜下首先活检 ,取材 2块组织均过小 ,再次多部位活检 ,为鳞状细胞癌 ,行放疗及化疗 ,终因颅内转移死亡。例 2 ,男 ,4 5岁。因左侧颈淋巴结肿大 1.5月在多家医院就…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3岁,广东人。因“右颈部包块1周”以“右颈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收入院。患者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颈部略有隆起,无任何不适感。在当地医院按照“淋巴结炎”给予消炎治疗5天,右侧颈部隆起处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2~3枚肿大淋巴结,1.0~2.5cm大小,质中,无明显压痛,与周围无明显粘连。入院诊断:右颈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①鼻咽癌伴右颈淋巴结转移;②淋巴结结核;③淋巴瘤。入院后行鼻咽部活检,鼻咽部cT,EB病毒二项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胸部拍片,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粘膜下型癌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以颈上深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鼻咽粘膜下型癌的认识。方法:报告4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直至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3 ̄6个月后,才得以确诊为鼻咽粘膜下型癌;均行放疗加化疗,3例在1年内死亡,1例尚生存。结论:对颈上深部淋巴结肿大,首先应考虑为鼻咽粘膜下型癌的转移癌。即使细胞学、VCA-IgA、CT、MRI、鼻咽部等检查均为阴性,有的甚至已确诊为淋巴结核瘤,但仍不能排除鼻咽粘膜下型癌  相似文献   

4.
在颈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有3%~6%转移癌原发灶不明。关于此类患者症状、颈淋巴结位置和组织学、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原发灶位置及生存率尚未明确。为了解这类病人诊断、治疗及预后。对美国密执根大学医疗中心1978~1992年48例原发灶未明头颈转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8例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岁(39~80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5.5月(2周~24月);通常表现为颈部包块;左侧24例,右侧22例,双侧2例。其中30例包块大小有详细记载,<3cm10例;>3cm且M6cm12例;>6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术后颈部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12例接受全颈清扫手术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N2、N3患者,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晚期颈转移癌全颈清扫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为27.7%(31/112),其中N2、N3患者的术后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6.5%(13/79)、54.5%(18/33)。31例全颈清扫术颈部复发患者,Kaplan-Meier法统计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5/31)、9.7%(3/31)。单因素χ^2分析显示,临床N分期、病理颈淋巴结大小、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与术后颈部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病理检查颈淋巴结大小与术后颈部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颈部复发是晚期颈转移癌患者最常见的术后肿瘤复发原因。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是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根本和决定性影响因素。而临床N分期、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颈部非淋巴组织结构受侵情况对全颈清扫术后颈部复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7岁。5年前发现左动脉分叉处一直径约2cm大小包块,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针刺细胞学提示可疑鳞状细胞癌。局部麻醉下行左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随后多种检查均未找到原发灶,由于患者不愿手术,肿瘤科行左颈部根治性放疗及化疗。2  相似文献   

7.
颈部肿物诊断不易,最终依靠组织学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发现率高,耳鼻喉科也常见。作者就1964~1985年癌中心——新泻医院,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33例加以讨论。将治疗前未能发现原发部位者定名为原发灶不明癌。其发病率为2.7%,男多于女,多于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内就诊。明确原发部位的有6例(其中喉癌和颈段食管癌分别为颌下、颈上、中淋巴结转移,与1981年Batsakis所述转移至颈上深、锁骨上窝淋巴结不符)。病理大部分为鳞状上皮癌和未分化癌。治疗以全摘、颈廓清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并用或单用。作者认为淋巴结可因慢性炎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因无意中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伴涕中带血、耳闷感半年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右侧颈上部可触及一约为8cm×6cm大小肿块,左侧颈上部可触及一约5cm× 4cm大小肿块。CT检查:鼻咽部巨大占位性病变,伴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误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死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误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死亡一例李正贤患者女,27岁。左颈部无痛性肿物9个月,不伴有血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CT扫描示鼻咽腔狭窄,左侧壁向鼻咽腔突出,深部有肿块,临床诊断为鼻咽癌。1997年1月24日在本院肿瘤科进行放射治疗,共11次...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39岁。因右颈部包块 1个月于 1 999年 1 1月 1 6日就诊我院内科。行颈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 :颈淋巴结结核。胸片示 :肺结构 (Ⅲ型 ) ;痰抗酸杆菌阳性。抗结核治疗 3个月后复查胸片示肺部病灶消失 ,颈部包块无变化 ,并出现右侧鼻塞。我科会诊发现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上段及中段各有一 3.0cm× 3.0cm× 2 .0cm、2 .0cm×2 .0cm× 1 .5cm包块 ,质硬 ,边界不清楚 ,活动度差 ,右侧后鼻孔处有新生物。纤维喉镜检查 :右侧鼻咽部有粉红色肉芽样新生物 ,前达后鼻孔。取新生物送病检 ,报告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再次行颈部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6岁。因“声嘶4月余,双侧颈部包块3月”入院,有吸烟史40余年,饮酒史30余年。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喉痛,咳嗽,咯少许粘液样痰,无痰中带血、盗汗、饮水呛咳等症状。1月后发现右侧颈部包块,包块逐渐长大,2月后发现左侧颈部包块,1月前于当地医院行右颈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鼻咽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2.
头颈外科医生经常遇到颈部转移肿块。绝大多数颈淋巴结转移癌来自发生在头颈部粘膜的鳞状细胞癌;仅有颈部转移表现的腺癌是不多见的。如果把切除颈部转移癌做为决定性治疗措施,而忽略原发灶的处理,治愈的可能性必将完全丧失。在耳鼻咽喉科文献中,有将转移性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划为一类的,实际上,它们的处理方法不同。假如颈部转移肿块是鳞状细胞癌,应全面彻底地找寻原发肿瘤。要仔细检查头、颈部的皮肤,以及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粘膜,包括直接检查鼻咽、喉咽及喉部等。如找不到原发癌,要做好颈淋巴完全廓清术的准备。术中由肿块取活检,做冰冻病理切片检查,如为鳞癌,则完成颈  相似文献   

13.
最常见的鼻咽恶性肿瘤是WHOIII型鼻咽癌,这种未分化鼻咽癌通常向粘膜下层浸润,因此临床检查鼻咽部粘膜面往往呈正常表现,鼻咽部活检若深度不够亦不能得到病理证实,病人可仅以颈部肿块或分泌性中耳炎为主要表现。采用原位杂交检测EBV指纹图谱方法对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了检查,发现该方法对确定鼻咽癌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2例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每份标本切取SPin切片2张,经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水、37“C蛋白酶K消化15分钟、100”C变性5分钟后,用结合有EBVDNA片段及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将…  相似文献   

14.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R-银染法对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20%和88.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35),临  相似文献   

15.
鼻咽结核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临床上对鼻咽结核的认识。方法 :对 12例鼻咽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征。仅 1例有肺部结核史 (8.3% ) ,9例以颈部包块为首发临床表现 (83.3% ) ,9例初诊时误诊为鼻咽部恶性肿瘤(75 .0 % )。结果 :全部病例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经 6个月~ 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鼻咽结核更常见的可能是一种单独发生的上呼吸道结核病变 ,并可引起颈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时要注意排除鼻咽结核并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相鉴别。抗结核药治疗是鼻咽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喉癌及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喉癌及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4例喉癌及下咽癌病人行颈部彩超检查,通过与术前触诊检查、术中淋巴结探查及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应用彩超对喉癌及下咽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检测能非常准确地发现触诊不易发现的小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这些未被触诊发现的淋巴结中存在转移癌;当彩超检查发现淋巴结大于1.5 cm时,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当颈淋巴结包膜受侵或突破包膜,可以确诊为颈淋巴结转移癌。结论喉癌及下咽癌病人术前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其结果可为制定颈部廓清治疗提供良好依据。对判断病人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5岁.发现左颈部包块10余年,声嘶3个月入院.入院前10年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颈部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无红肿、疼痛及其他不适,未予治疗,包块逐渐长大,3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声音嘶哑而就诊,拟诊为左侧颈动脉瘤于2010年3月收入华西医院.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N1的处理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声让上型喉型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更好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179年-1990年111例声门上型喉癌cT1-4N1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对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方式与转移或复发部位之间关系的探讨,发现N1病变对侧颈部淋巴结的潜在性转移有较高比例,其中尤以同侧颈清扫标本阳性的T3,4病变明显,为3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鼻咽癌误诊误治发生情况及其对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有目的表格式调查初诊鼻咽癌患者85例的诊疗史;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433例不同预后患者中被颈部包块切除病检等误诊误治发生情况。结果:①85例初诊患者的误诊率达72.64%,随着医院等级升级误诊有明显下降;绝大多数患者(77.36%)均在首发症状发生后1个月内初诊;误诊病种达20种,最常见为颈淋巴结炎或结核、分泌性中耳炎;②回顾性资料433例患者中,曾被颈部包块切除病检60例,其中75%切除病检前未作过鼻咽部活检;切除病检后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后再行鼻咽部活检43例(71.67%),其余未行(20.0%)或仅行1~4次活检阴性即行放疗;鼻咽部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患者43例中,仅经1次取材即阳性占79.17%;③放疗后5年以上无瘤生存患者其被误诊误治率及颈部包块切除病检率明显少于治疗前或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P<0.05),而且其切除病检后大多数均能在1个月内获得放疗,其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后远处转移者(P<0.05)。结论:误诊误治包括颈部手术切除病检即便在高等级医院也不少见;误诊误治责任主要在医生;误诊误治高发生率,尤其颈部包块切除病检,特别是切除病检后未能及时放疗,是发生远处转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1970~1982年13年期间颈廓清术的临床资料。有171例病人共做186侧颈廓清术,其中单纯颈廓清39例,原发肿瘤切除同时颈廓清132例。原发肿瘤部位在口腔61例,口咽部10例,下咽部10例,鼻咽部4例,喉部29例,涎腺18例,皮肤16例,甲状腺13例,不明10例。触及颈部包块者150例,其中同侧包块126例,对侧包块9例,双侧包块15例。颈部无包块者21例行选择性颈廓清。139例术前均接受过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