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和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24灶)经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确诊为FNH的患者的CT、MRI资料并分析,13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扫描,6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13例CT检查出1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12个、等密度3个,其中9个可见中央更低密度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组织无强化,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无明显包膜;门脉期病灶密度较前降低,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以等密度为主,6个瘢痕组织出现强化。11例MRI检查出14个病灶,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11个见瘢痕组织,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匀强化呈高信号,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下降呈稍高或等信号,瘢痕组织可见延迟强化。结论 CT及MRI能显示FNH的特征性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是临床诊断FN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检查明确为肝FNH的32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行CT检查32例,MRI检查21例。结果 32例共计36个病灶,单发29例,多发3例。CT平扫呈略低密度20例,等密度1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不同程度减低,呈高密度26例,等密度6例;延迟期呈稍高密度5例,等密度21例,低密度6例。MRI平扫T1WI等信号13例,低信号8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15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信号18例,等信号3例;延迟期呈稍高信号6例。CT检出病灶有中心瘢痕14例,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11例,假包膜5例。MRI检出病灶有中心瘢痕12例,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7例,假包膜4例。32例中2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腺瘤。结论 对于典型的肝FNH,根据CT和MRI图像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对于不典型肝FNH需要加强认识、 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5.00±1.82)mm,23个病灶出现坏死囊变;CT平扫15个病灶呈等密度,28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3个病灶T1WI均呈低/稍低信号,27个病灶T2WI呈高/稍高信号,16个病灶T2WI呈等信号;26个病灶见包膜;30个病灶显示清晰轮廓;24个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即明显强化,8个呈延迟强化,5个呈向心性强化,6个呈轻度强化。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及MRI资料。结果①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尾部5例,体、颈部6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成分相间型7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②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15例呈稍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7例;门静脉期14例呈渐进填充强化,5例无明显变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包膜14例完整,5例不完整,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的高密度;③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7例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抑脂T2wI4例见环状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扫描与增强CT表现相仿,动脉期肿瘤以轻度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10例肿瘤实性部分均呈持续填充强化,延迟期包膜均明显强化、呈相对高信号。结论SPTP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术后远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具有双相作用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钆贝葡胺(Gd-BOPTA)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5例临床及影像检查怀疑为FNH的患者(共6个病灶),按以下顺序分别行MRI常规轴位的T2W和T1W平扫、冠状位T2加权图像、3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Gd-BOPTA增强的轴位LAVA三期动态扫描(扫描延时时间为15、55及90s)、2D-T1W增强扫描、LAVA延时扫描(5及10min)及肝胆期扫描(40及80min)。收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与磁共振各序列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6个病灶均诊断正确(5个手术证实,1个穿刺证实)。血液动力学期(动态期):5个FNH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呈等或稍低信号,另1个病灶除动脉期轻度强化外,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等信号;5个中央疤痕动脉期及门脉期无强化,而延迟期均强化。②肝胆期(排泄期):6个病灶实质部分呈稍高或等信号,其中1个肿块中可见高信号的树枝样胆管;中央疤痕均呈稍低信号。③病理:FNH实质为正常肝细胞团呈不规则排列,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水肿及淤胆改变,且均存在汇管区缺失;疤痕为大量纤维组织,内有厚壁动脉血管、增生胆管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伴有少许黏液变性。结论Gd-BOPTA作为一种双相(既能反映血液动力学特性又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作用的造影剂,Gd-BOPTA增强MR检查能准确反映FNH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3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例,左侧肾上腺者2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肿块见条状、点状钙化.2例行MRI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 18例胰岛素瘤除1例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最大径0.3~2.0 cm。MS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结节,MRI平扫病灶呈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和门脉期强化降为等密度。 结论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了胰岛素瘤的病理特点。MSCT动态增强应作为胰岛素瘤首选筛查手段,合理使用MSCT动态增强与MRI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胰岛素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CCCL)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的MRI及CT检查资料.其中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结果 病灶67%(8/12)位于肝右叶,25%(3/12)位于左叶,8%(1/12)位于尾叶,瘤径1.6~9.8 cm,平均3.6 cm.MRI检查75%(6/8)呈T2WI混杂高信号,T1WI同相位等或稍低信号,反相位信号均减低,其中67% (4/6)明显减低,DWI均呈高信号;增强动脉期75%(4/6)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轻度强化,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较高.25%(2/8)呈T2WI等信号,T1WI同相位稍高信号,反相位信号均减低,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廓清,透明细胞比例相对较低.50%(4/8)见环形强化的包膜.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动脉期80% (8/10)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病理证实75%(6/8)透明细胞比例较高,25%(2/8)透明细胞比例相对较低.20%(2/10)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透明细胞比例较低.20%(2/10)显示延迟强化的包膜.结论 MRI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准确显示PCCCL的病理特征及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特征,是目前诊断PCCCL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对PCCCL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MDCT/MRI表现,提高对此类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LC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总结LCA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LCA中,脾脏体积肿大或局部肿大8例;肿块呈类圆形,表现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6例,所有病灶最大直径(2.6±1.7)cm。MD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边界不清5例,增强扫描病灶迅速廓清,部分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4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填湖样”渐进性强化。MRI 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单发肿块呈“快进慢出”延迟强化的特性且三期强化程度均高于脾脏。结论 LCA的MDCT及MRI表现有肿瘤局部外凸、假包膜及“雀斑”征,增强扫描对于LCA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CSP患者的MRI特征,比较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特点。结果 13例早期CSP于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切口瘢痕处,瘢痕于MR平扫T1WI和T2WI呈低信号。9例妊娠囊呈类圆形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4例呈不规则团块状病灶,其中3例T1WI呈混杂高、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低信号。7例DWI中,5例妊娠囊D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2例妊娠囊DWI呈不均匀低信号,ADC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可见妊娠囊囊壁呈环形强化。13例病理检查镜下均可见滋养叶细胞、绒毛及蜕膜组织。结论 CSP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例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B超、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肝细胞腺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B超示6例为低回声或略低回声,4例为强回声或略强回声,2例为杂乱回声。肿块内回声除1例外都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或欠清,8例边界清楚,CT示12例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或稍低密度,除因出血和坏死外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退出呈现和正常肝组织密度。MRI上大部分病例表现为T1W1和T2W1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利用B超发现肝占位,再结合CT或MRI的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肝细胞腺瘤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病灶在CT和MRI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病灶,所有病例同期进行标准的三期CT和MRI增强检查,并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评估肝内病灶不同的CT和MRI强化方式。结果 35例病例中:①肝癌15例,其中12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而相同病灶MRI检查呈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有强化,呈相对高信号影;3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有强化,而MRI相同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信号。②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等密度;而同一病灶MRI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高信号。③血管瘤7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边缘持续强化;而MRI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④肝脓肿8例,炎性假瘤2例,CT强化时,包膜或分隔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MRI对同一病灶强化明显。结论 增强CT和MRI对肝内病灶强化规律大部分一致,但是在个别病灶中,出现两者强化方式不同。所以,对肝内强化病灶,需结合CT和MRI检查后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32个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灶常规MRI及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MRI检出32个癌变灶中的25个,检出率78%;25个病灶中,在T1WI上呈略高信号13个,等信号7个,略低信号5个;T2WI上呈略高信号的病灶6个,8个呈等信号,11个表现为"结节中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21个病灶明显强化;7个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结论: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早期MRI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对帮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114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AJ  Zhou WP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5):321-32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50岁以下者占86.0%。男女比例1.85∶1(74∶40),多无症状(89.5%),HBsAg阳性者占4.4%(5/114),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均正常。病灶多为单发(98.1%),肿块直径平均为(4.2±2.2)cm。病灶位于左肝叶50例,中肝叶6例,右肝叶50例,尾状肝叶8例。彩色超声检查3.5%(4/113)病灶有粗大中央的血管通过,病灶血流丰富。CT动态扫描94.3%(66/70)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0例。MR I检查91.8%(56/61)早期明显强化,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1例。行手术切除11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细胞癌(HCC)术后完全消融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随访证实氩氦刀冷冻治疗消融完全的48例HCC患者术前及术后2~7天MRI资料,测量冷冻治疗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ADC值。结果消融后,38例T1WI呈高信号,26例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结节均未见强化,但9例瘤结节出现门静脉晚期及延迟期强化;消融区周边均可见环形强化,25例可见消融区相邻肝包膜下斑片状强化;30例可见瘤结节周边消融区肝实质内穿行小血管强化,7例可见周围肝实质强化。冷冻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分别为(0.80±0.33)×10-3 mm2/s、(1.26±0.5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可用于评价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早期疗效,冷冻消融后肿瘤及周围肝实质延迟持续强化并不一定代表肿瘤残留,术后ADC值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