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晚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0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均观察4周,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和EORTC QLQ-C30评分,组价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EORTC QLQ-C30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有助于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身心调节护理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身心调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下降,FMA评分、Barthel指数、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心调节护理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子宫癌术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原则将80例子宫癌术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SAS、SDS及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癌术后并发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颅脑肿瘤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100例颅脑肿瘤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1.2±4.5)和(36.8±3.6),均显着低于干预前的SAS评分(52.8±5.2)以及SDS评分(43.6±4.2)(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P0.05)。干预后,观察患者组及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VAS评分(P0.05)。结论对颅脑肿瘤术后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显着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减轻其疼痛感觉,可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评价抑郁及焦虑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对200例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在200例癫痫患者中43.5%伴发抑郁,28.5%伴发焦虑,23%伴发抑郁及焦虑。发作频繁、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无有薪职业是癫痫患者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抑郁组及抑郁伴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P=0.000);焦虑组的QOLIE-31总分(P=0.004)及发作的担忧(P=0.019)、认知功能(P=0.009)方面的得分均低于非抑郁非焦虑组。结论抑郁和焦虑是癫痫患者常见的精神共病,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控制发作、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CSI后并发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女性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n=52)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生活质量评分(SF-36、SAQ)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Q及SF-36各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缓解老年女性CHD患者CS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更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个护理干预前SAS、SDS和QO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降低,QOL评分及均升高,治疗依从性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03—2016-04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成人癫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随访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58.45±7.21分、61.72±9.28分)与对照组(59.01±7.82分、62.13±9.5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42.56±5.56分、47.68±6.21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57.45±6.12分、59.45±7.89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随访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指标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两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起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DR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放松疗法,对比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与中文版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及TCSQ量表中消极应对(NC)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积极应对(PC)评分及CLV-QO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放松疗法能够显著减轻DR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消极应对方式,增强积极应对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希望疗法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希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评分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和R-P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疗法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其癌因性疲乏,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及护理等),并予以口服舍曲林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及随访一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SDS、SAS和MAR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更低(P0.05);经随访的一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利于改善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同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4个维度评分以及总体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优质护理能更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患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调查简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同期对照组患者显着较低(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为激活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激活疗法。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多维疲劳量表(MFI-20)。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Q评分各维度均显著增加,且护理后观察组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激活疗法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升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