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应用医护合作策略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n=145例,施以普通医护管理);同时筛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将其分成观察组(n=147例,施以医护合作策略),对两组在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对照。结果施以医护合作策略之后,观察组医护合作评分、镇痛落实率、镇痛、镇静不足造成气管插管;气切套管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镇痛、镇静过度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有效应用医护合作策略,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在ICU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收治的10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医护分离模式下接受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下接受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体征状况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HA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R、SpO_2及HADS评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在ICU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缩短ICU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慧 《吉林医学》2012,(34):7584-7585
目的:对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及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减少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地保障。方法:对ICU患者的相关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沟通障碍、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缺陷、医护之间融合性低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ICU的风险防范应该努力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合理配置ICU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医护之间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4.
贾平  黄晓波  杨琴  马青华  陆蓉  谢彩霞 《重庆医学》2016,(4):484-485,489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策略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外科ICU带气管插管的患者1 072例,其中2013年8~12月收治的507例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措施预防管理UEX;2014年1~4月收治的56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预防管理措施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策略共同管理气管插管UEX相关事宜.比较两组患者UEX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两组患者因患者因素导致UEX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84,P<0.05);被访谈的医护人员均对医护合作管理UEX给予肯定.结论 医护合作管理策略能降低ICU患者因素导致的UEX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俊莉 《吉林医学》2014,(24):5477-5478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定位抢救模拟训练对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ICU护士模拟真实病例进行定位抢救情景模拟训练,培训前后分别对受培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技能的考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ICU护士团队合作满意度及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医护抢救过程中分工合理,配合准确熟练,加快专科护士的成长。结论:医护同组定位抢救模拟训练增强了ICU护士急救技能,提高了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团队抢救配合的协助能力,利于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方式,提升了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急救意识,强化护士临床工作的熟练程度,从而保证抢救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ICU实行I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一体化建设。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科室实施BAR沟通模式在医护一体化建设前后医护合作的情况进行调查;科室医疗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质控科和护理部每月对ICU质量检查数据进行收集和评价。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一体化建设后医护合作总得分高于实施前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ISBAR沟通模式在医护一体化建设后医疗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医护一体化建设,可促进医护合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朝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298-299
目的:重视边远地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照医院管理年感染控制要求及ICU设置的基本要求,分析边远地区综合ICU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规范感染控制工作。结论:通过2年边监测边整改针对性措施的执行,ICU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效防止了ICU医院感染的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8.
刘珊 《当代医学》2016,(32):124-125
目的:研究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在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再调查2015年1~12月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ICU护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患者因素、护理因素、药品因素、仪器因素、感染因素、制度管理因素等。实施管理对策前,2014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3%,实施管理对策后,2015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经过有针对性的管理后,明显降低了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ICU护理风险各因素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要组建起专科化的风险防范管理团队,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预警制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护患风险共同体,尽可能的规避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文关怀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对医护操作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护理技术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主动配合和基本配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提高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配合医护操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ICU(Intensive Care Unit)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为了解ICU工作是如何开展和怎样管理运行的,我们3人小组(2名医生,1名护士)于1984~1985年到日本进修学习,现将日本ICU的情况简介如下. ICU的概念 ICU原是PPC(Progressive Patient Care)的一个分类,译做“集中管理病房”或“加强管理病房”。据说ICU首创于美国的曼彻斯特纪念医院(1956年),尔后普及全美国.十年前ICU传入日本,目前设置ICU、CCU(Coronary Care Unit)的医疗机构已有313个,占全医疗机构的17.3%。ICU的运行,除需靠充实的建设和设备外,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ICU监护记录单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查找原因,规范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方法抽查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ICU份护理记录500份。结果 ICU监护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依次为记录不一致、记录不规范、记录不完整、记录不及时等。结论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完善质控体系,加强环节控制,加强医护沟通。从而提高ICU护士书写监护记录单的能力,以减少医患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肖敏智  李云  李丽嫦  刘霞  邓春红  李斌 《广东医学》2012,33(12):1812-18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收治的106例ICU患者,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和自行设计的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CU患者的SRSS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常模评分(P<0.05);SBSS总分≥23分者所占比例(89.6%)显著高于常模的45.6%;躯体不适、噪音、医护干扰和担心疾病和自身健康是导致ICU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较,ICU患者的睡眠状况较差,可通过加强护理关怀、改进ICU患者的睡眠环境、减少不必的医护操作干扰、提供心理咨询等措施,促进疾病消除和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刘远金 《吉林医学》2013,(20):4142-4144
<正>ICU是集中医院医护技术力量与先进仪器设备,对急症、重症患者集中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和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特殊护理单元[1]。实施护理服务满意工程,需要建立由患者、医生、护士共同评价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2],这对ICU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能优化管理效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将分层护理管理在ICU中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培养人性化护理素质,加强医护沟通,改善环境,改善睡眠,尊重患者的尊严等。结果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降低了谵妄症状发生的比例,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ICU病房开展具有良好的效果,是医护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68-1969
目的在医院整体搬迁中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管理,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对医院综合ICU 12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运用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根据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指引,制定应急预案;③新旧病区转运管理。结果 12例ICU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快速、有序的转运,转运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未出现病情变化或加重,正常的治疗护理未受影响,患者家属正常探视时间未受到影响。结论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高度重视,科室详细计划,规范转运工作流程,充分做好患者转运前期准备,充足的物品准备,每个转运单元相当于一个移动ICU的配备,中期严密监护和后期严格交接查对,医护患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使转运工作顺利完成。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方法,优化转运流程,树立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观念,是确保ICU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120例COPD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COPD患者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并用医护一体化服务流程图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在COPD患者管理时医护人员配合情况、临床工作开展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及医护一体化服务流程图管理COPD患者取得了预期目标,是一种卓有成效,值得推广的质量改进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胡飞燕 《吉林医学》2012,33(3):621-622
目的:探讨层流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层流ICU病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层流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士行为,ICU管理制度化,日常工作标准化,是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医护合作的沟通方法在ICU预防医疗纠纷中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惠萍 《中国医院》2011,15(4):44-45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减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疗投诉发生的沟通方法。方法:将2007年6月~2009年6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ICU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阶段为2007年6~2008年5月采用传统的沟通方法作为对照组;第2阶段为2008年6月~2009年6月实行医护合作的沟通方法作为实验组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医护合作的沟通方法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投诉纠纷大大减少(P〈0.01).结论:存ICU进行医护合作的沟通方法能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重症患者临床数据研究与应用发展现状,从关键技术、系统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详细阐述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ICU辅助诊疗应用,指出人工智能应用于ICU辅助诊疗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为医生提供辅助临床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强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护质量.方法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严格手术室环境、手术物品、器械清洁、消毒隔离的管理,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购入、使用、处理关,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结果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实行科学化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医护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