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风池穴封闭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池穴封闭治疗颈性眩晕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中医院(475001)倪进军,陈风信,刘维敏颈性眩晕是由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顺列不正常或颈椎骨质病变等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以往诊治该病过程中,经过对110例病例的观察总结,发现其中84例有风池穴压痛这...  相似文献   

2.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治疗组(88例)以针刺相应的夹脊穴及双侧风池穴,再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配以不同的穴位;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眩晕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其中风寒阻络型要好于气血亏虚型。结论:针灸疗法对某些类型的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的分型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将颈性眩晕分为上、下颈性眩晕,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与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35例颈性眩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其治愈率及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颈性眩晕进行分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  相似文献   

5.
牵引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退行性变合并眩晕,通常被归入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1]、颈性眩晕[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等病。它们的共性是颈椎退行性病变。我们针对这一共性,采用颈椎牵引方法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2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7~72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为11天,最长为14年,1年以内14例,1~3年7例,3年以上4例。本组患者均排除了神经系统及外周前庭器官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眩晕。眩晕性质为旋转性11例,摇晃性为7例,站立不稳或倾斜感5例,眼前发黑,头脑不清2例。眩晕发作方式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每…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型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验证颈性眩晕的临床分型。[方法]将23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格式带牵引+局部封闭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托固定+红外线理疗+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颈性眩晕7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萍 《颈腰痛杂志》2004,25(4):232-23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分型之中推动脉型与脊髓型常出现眩晕之症,故称为颈性眩晕。我们采用头针体针并用冶疗颈性眩晕7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眩晕类型颈椎病及其手术治疗的机制(附6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通过对6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显效24例,占38%;有效21例,占33%;无效18例,占29%。总有效率71%。结论: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椎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7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相似文献   

9.
寰椎椎动脉沟环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寰椎椎动脉沟环是引起颈性眩晕的原因之一。作者经治7例沟环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经3-6年随访,优良者6例,疗效满意,文内探讨了沟环引起颈性眩晕的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适应证。作者认为手术切除沟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0例临床观察)杜学刚颈性眩晕经临术观察,除颈椎增生,退变椎间盘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而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外,尚发现颈椎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中七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特别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的增高。与正...  相似文献   

11.
手法加中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法加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福建龙岩地区第一医院(364000)邱丽红,李惠尧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2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大6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个月。病因:长期伏案工作者1...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临床头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常易与“脑动脉硬化”、“美尼耳综合征”、“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笔者自1996年始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上千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后经研习多流派正骨手法,逐渐形成我院特色颈椎六步手法。总结2006年里采用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126例,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颈性眩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加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作炎 《中国骨伤》1999,12(3):17-17
我们采用中药与颈椎牵引,治疗100例颈性眩晕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30~80岁;病程3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眩晕,颈痛,颈椎旁肌肉痉挛,压痛,以C1、C2棘突旁压痛最明显,无放射痛;45例伴有耳鸣...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及其手术治疗机制的探讨(附23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手术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机制。方法:对2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双开门减压术。结果:术后19例眩晕消失,优良率达83%,4例症状减轻,好转率17%。结论:颈性眩晕大多不是由单一的椎动脉受压所致,解除颈髓的致压因素,恢复颈椎周围韧带的张力,稳定受累椎体,对治疗此类型颈椎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李伟居  黄桂忠  王少伟 《中国骨伤》2007,20(10):633-633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之“眩晕”、“项强”、“颈筋急”范畴,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我科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配合预备手法及善后手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569岁,平均41·6岁。病程5d7年,平均2·75个月。诊断标准:①主诉无外伤;②眩晕,变换体位可加重,或伴视物模糊,或伴恶心呕吐;③颈肌紧张,C2-C7颈椎棘突旁无压痛点,寰枢关节周围可扪及异常突起块,伴有压痛;④X线检查颈椎张口位:寰枢关节齿状突偏歪。排除诊断:①内科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脑血管意外、美尼尔氏综合征、脑部肿瘤等;②眼科方面疾病;③脊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出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颈性眩晕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临床上的普遍重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 6 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 ,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 显效 2 4例 ,占 38% ;有效 2 1例 ,占 33% ;无效 18例 ,占 2 9%。总有效率 71%。结论 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 ,70 %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综合征17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平  张晓弘 《颈腰痛杂志》1998,19(3):203-205
颈性眩晕综合征173例治疗分析钱平张晓弘笔者自1990年2月至1994年6月,采用手法整复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综合征17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治疗机理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3例,男58例,女115例,年龄23~79岁,平均4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