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91~1997年,我院以阔筋膜及臀中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例 ;可 ,2 3例。结论 :椎管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但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分型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验证颈性眩晕的临床分型。[方法]将23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格式带牵引+局部封闭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托固定+红外线理疗+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概念的初步设想,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共74节),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42节)给予PVP治疗,对照组26例(32节)给予保守治疗.采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LBOS评估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随访观察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结果]观察组42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1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6、12个月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6个月两组患者病椎高度丢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病椎高度丢失显著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预防椎体的塌陷,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浩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5):289-291,293
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得到公认。目前针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开展迅速,正确对待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建立未来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规范操作流程对探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比较,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8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对其远期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高低进行远期疗效比较,依次为椎管镜组、微创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结论椎管镜手术和微创椎板间开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21例,对骨折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3例骨折未完全复位,行切开复位重新内固定并植骨;8例内固定螺钉拔出,行重新内固定并植骨;7例单纯骨缺损,行单纯植骨;2例显性感染,行清创冲洗并外固定;1例隐性感染,行清创冲洗抗感染治疗。结果:随访12~21个月,2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个月,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长。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4%,感染患者膝关节功能差。结论:股骨远端C型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包括组织创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负重活动过早。针对骨折不愈合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充分植骨对于治疗骨折不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数据,提高腰椎间孔三维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的56例腰椎退变病人[男24例、女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5±7.6)岁]和41名体检腰椎正常者[男18名、女23名,年龄25~36岁,平均(31.4±5.2)岁]的MRI和CT影像资料。采用Mimics19.0软件构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模型,分别测量腰椎间孔容积、矢状面最小面积及冠状面长径,测量数据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不同测量者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ICC0.9)。腰椎正常者MRI上测得的L_1~S_1各节段椎间孔容积及L_1/L_2、L_2/L_3、L_3/L_4、L_4/L_5节段的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MRI上测得的L_1~S_1各节段的椎间孔容积以及L_1/L_2和L_2/L_3节段的椎间孔矢状面最小面积均小于CT测量结果(均P0.05)。腰椎退变病人及腰椎正常者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间孔MRI和CT三维测量数据之间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CT成像尚不能精确识别未发生显著退行性改变的椎间孔后壁软组织。  相似文献   
9.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同时又较好地保留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高浩源  王永瑞 《山东医药》2004,44(33):34-34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常常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内脏受压,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1987~1991年,我们手术治疗9例,经10年长期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