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茹 《护理学杂志》2008,23(20):24-25
对75例乳房肥大患者实施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结果75例患者除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外,其余均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形态满意,远期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患者对整形效果满意.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局部皮肤准备,测量体重、乳房各项数值;术后重点针对吸收热、引流、疼痛、心理特点等做好观察、护理,并做好体位指导、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4例乳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辩进行乳房再造术,结果移植皮辩成活良好,乳房柔软度好,形态满意。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护移植皮辩,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应用直线切口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治疗重度乳房下垂方法及效果.方法 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该类患者新乳头位置较正常人群可适当下移1~2 cm,新乳房下皱襞上移5~10 cm,通过适当下移新乳头位置及上移新乳房下皱襞达到缩短垂直切口距离.剥离乳腺组织,将下垂乳腺组织从乳腺深层固定于胸大肌第2、3肋水平.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 36例中乳房肥大者30例、体积基本正常者6例,经术后3个月至2年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外形挺拔自然,患者满意.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重度乳房下垂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的囤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移植皮辩的观察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 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除2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痊愈外,其他切口均Ⅰ期愈合,双乳房对称,外形和外观无明显变化,手感良好。结论 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在切除癌肿的同时再造乳房,而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整形术在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肿瘤整形技术完成的60例中小型乳房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美容效果、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60例患者乳房均为中-小型,采用放射状切口完成15例,腋窝弧形手术切口完成2例,双环法切口完成6例,三角形手术切口完成3例,下皱壁切口完成4例,网球拍切口完成18例,部分背阔肌腋中线切口完成10例,梭形手术切口法完成2例。术后美容效果42例(70.0%)为优,15例(25.0%)为良, 3例(5.0%)为差。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引流液增多,2例部分乳腺组织坏死,1例背部血清肿,1例伤口感染裂开,随访期间出现1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 结论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应用肿瘤整形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皮下乳房切除假体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 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 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研究组采用侧胸壁切口,比较两组美学效果、手术指标 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美学效果优良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住 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1.25%)(P<0.05)。结论 皮下乳房切除 假体乳房重建术采用侧胸壁切口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相较于乳房下皱襞切口,能够有效提 升美学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余媛  盛敏 《护理学杂志》2006,21(20):72-73
对4例乳癌乳房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结果移植皮瓣成活良好,乳房柔软度好,形态满意.提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护移植皮瓣,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移植皮瓣的观察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除2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痊愈外,其他切口均Ⅰ期愈合,双乳房对称,外形和外观无明显变化,手感良好.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背阔肌移植乳房再造术在切除癌肿的同时再造乳房,而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行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减少乳房缩小整形术所导致的切口瘢痕。方法 在做乳房缩小整形术时 ,在乳房下皱襞处不做切口 ,仅保留乳晕周围和乳晕下垂直切口 ,对乳房进行悬吊和塑形 ,而对乳晕下多余的皮肤和较长的皮肤切口 ,应用皮肤皱缩缝合技术进行缝合 ,利用组织的弹性 ,使其在手术后自动逐渐展平。结果 共为 13例患者实施了垂直切口的乳房缩小整形术 ,术后切口皆一期愈合 ,无血肿、感染、皮肤或乳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除 3例巨乳合并乳房严重松垂者半年后需再次对下皱襞处多余皮肤进行小的修整外 ,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和垂直切口形态满意。结论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效果恒定 ,在保证乳房缩小整形良好的乳房形态的同时 ,避免了在乳房下皱襞处的切口 ,是一种较好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  相似文献   

10.
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房下皱襞不对称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1例乳房下皱襞不对称患者,采用乳晕上缘半环形切口,游离乳房后间隙,根据双侧不对称的差值,将过低侧乳房的上极腺体组织弧形切除并向上与胸肌筋膜缝合固定(其中9例同期行隆乳术),切口上缘皮肤作适当切除。结果:1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下皱襞基本对称,形态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蒂瓣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整形外科对19例女性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36.2岁)38侧肥大乳房,以Robbins的垂直下蒂瓣术式为基础,结合乳房血供、神经等解剖学进展,进行乳晕设计、下蒂瓣位置等改进。结果19例38侧肥大乳房缩小整形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乳头乳晕感觉正常,乳房外形效果满意。术中切除乳房组织量每侧385~1525 g,平均570 g。术后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的倒T形瘢痕,均未出现增生性瘢痕,除2例肤色较深术后瘢痕色素沉着比较明显外,其余17例效果均满意。1例患者术后双侧乳头乳晕位置偏高,其余18例患者对乳头乳晕位置及形态表示满意。结论该术式可切除乳房组织量较大,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稳定,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症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在矫正乳房下垂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矫正乳房下垂患者30例,“楔”型切除乳房下极部分腺体组织,腺体瓣相对旋转缝合固定于胸肌筋膜,保留部分腺体于内上方皮瓣,乳房上极悬吊至第2、3肋软骨膜。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3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可以有效地塑形悬吊乳房,术后切口隐蔽,乳房上极饱满,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乳房缩小整形术(缩乳术)是治疗乳房肥大和巨乳症的有效方法,缩乳术手术方式多样,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留乳头乳晕(NAC)血供和感觉及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笔者团队前期在倒T切口基础上,开创了一种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在乳腺癌伴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评价该方法在中重度生理性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龙泉分院对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采用倒T切口行三蒂法缩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NAC坏死、T形切口裂开、蜂窝组织炎、出血、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发生情况,患者使用BREAST-Q量表“Reduction/Mastopexy”模块对缩乳前后乳房满意度、生理机能、社会心理健康以及性生理健康方面进行自评。结果 共纳入28例患者(53个乳房),患者平均年龄为(33.7±6.8)岁,平均BMI为(25.8±3.2)kg/m2。术前E罩杯2例,FF罩杯2例,G罩杯4例,GG罩杯7例,H罩杯13例,术中左、右乳切除腺体平均重量为993.5 g、1 017.7 g,左右乳头分别提高(14.4±3.7)cm、(14.5±3.4)cm,术后B罩杯10例,C罩杯15例,D罩杯3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1例(1.9%)出现T型交界处创面裂开,1例(1.9%)发生乳房蜂窝组织炎,1例(1.9%)发生脂肪液化。所有患者术后NAC均得到保留,仅1例(1.9%)患者发生NAC色素减退。中位随访时间24(1~36)个月,患者术前对乳房满意度评分为15.5±8.2,术后1、3、6个月与1、2、3年对乳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4.8、42.6±7.5、52.7±8.0、52.7±8.5、56.9±8.0、60.8±5.1,术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社会心理健康、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性生理健康评分除了术后第1个月外,其余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倒T切口轴型三蒂法缩乳术对于生理性中重度乳房肥大及巨乳症患者而言是一种具良好的美容效果和相对较小并发症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体外侧蒂皮肤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在矫正乳房下垂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矫正乳房下垂患者30例,"楔"型切除乳房下极部分腺体组织,腺体瓣相对旋转缝合固定于胸肌筋膜,保留部分腺体于内上方皮瓣,乳房上极悬吊至第2、3肋软骨膜.结果术后随访患者1~3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外侧蒂双环切口乳房塑形悬吊术,可以有效地塑形悬吊乳房,术后切口隐蔽,乳房上极饱满,是矫正乳房下垂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矫治乳房肥大下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乳晕外周环形切口,切除乳房下部皮肤、乳腺组织,将乳头乳晕上方的真皮腺体蒂上提至合理位置后进行乳房塑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治疗了58例乳房肥大患者.结果 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24个月,其中乳头乳晕坏死者1例,经小阴唇皮瓣再造后效果满意;切口缝线裂斤者2例,经引流降乐后愈合;余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乳房形态,正面观仅见于乳房下部垂直瘢痕.结论 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可有效地缩小乳房体积,并使乳房上提,且术后瘢痕较轻,是矫正乳房肥大下垂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乳房缩小术的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14年2月,笔者对来院的乳房肥大症患者采用Lejour法改良术式,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新乳晕周径,并减少直线切口的长度,切开后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乳腺组织缝合悬吊于第2肋,重塑新乳房外观,下皱襞多余皮肤可适当辅助切口切除。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1.2个月,2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愈合延迟,均经换药,切口4周内完全愈合。术后乳房挺拔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对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后手术乳房外观满意,乳晕及下极处瘢痕不明显,无下皱襞皮肤堆积,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乳房缩小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常恩 《中国美容医学》2013,(20):2018-2020
目的:探讨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甲乳外科137例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观察切口瘢痕及对乳房形态、功能的影响。结果:137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甲级愈合,切口美观,手术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改变。36例术后患者产后哺乳正常。结论: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科学,术后瘢痕隐蔽,乳房外形及功能效果满意,达到治病目的,同时符合美容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双环真皮单蒂缩乳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环真皮单蒂缩乳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疗效。方法:5年来采用双环形切口,乳头乳晕外上真皮单蒂法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共10例,20侧乳房。结果:每侧乳房切除150~500g组织,除1例一侧乳房出现乳晕部分坏死外,余胸部形态美观,感觉恢复,效果满意,随访2~50个月,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双环真皮单蒂缩乳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术后胸部形态美观,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对8例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致单侧巨乳患者,行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结果 8例均手术顺利,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外形佳.提出术前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手术区域设计,做好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做好体位护理、伤口包扎护理.并给予详细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保持乳房功能和形成良好外观的乳房缩小成形术。方法 根据乳房肥大的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采用内上腺体蒂技术,切除外上方和下方过多的乳腺组织,将保留的乳腺组织重新塑形,切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36例72侧乳房术后形态良好,无并发症,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内上腺体蒂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获得持久的塑形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可以适用于各种程度乳房肥大的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