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为促进农村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西部6省6县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1 4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940例,非留守儿童499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结果留守儿童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留守儿童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率较高,应加强贫困地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的科学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2.
528名留守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东海县5岁以内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探讨影响贫血患病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东海县528名5岁以内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同地621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用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问卷调查被检对象的喂养情况及抚养人信息。结果研究组贫血患病率为12.12%,对照组为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抚养人缺铁性贫血知识知晓率4.5%,饮食行为中留守儿童比例有两项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抚养人缺铁性贫血知识和贫血预防意识严重缺乏,饮食行为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儿童基本相近,卫生保健部门对科学喂养知识宣传、儿童的营养干预和对儿童抚养人科学喂养指导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喂养方式及膳食供给状况,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个留守儿童集中的县,调查6个月至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1 474人,留守儿童737人,对照组儿童737人。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喂养方式及膳食习惯。结果留守儿童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60.70%,而非留守儿童母乳喂养率为74.10%。留守儿童平均断乳年龄为7.94个月,非留守儿童平均断乳年龄为9.56个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母乳喂养率低,吃母乳的时间短,监护人营养知识缺乏,膳食习惯不良,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供给不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以便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36.73%,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7.6%。80.3%的监护人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明显,营养不良多发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结论应积极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儿童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60.3%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其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42.12%,其中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4.6%,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其监护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和不良饮食行为多发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营养不良的发生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其不良饮食行为,把帮助留守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做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来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父亲看护类型的两周患病率最高。农村儿童卫生行为较差,其中单亲留守卫生行为最差。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求医率均高。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较差,卫生、就医行为存在弊端,改善他们的卫生及就医行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什邡市灾后0~5岁儿童的喂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出预防营养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5岁以下儿童,对其父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照看人科学喂养知识调查、喂养行为和喂养情况的调查。建立数据库,根据收集到的情况,分析震后儿童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干预组,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1年后再采用同样的方法收集干预后的资料再评估及总结。结果:什邡市0~5岁儿童家长喂养知识、喂养行为部分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在卫生条件差、经济落后地区是促进儿童合理喂养的简单、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需要多层面协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利川市14个乡镇的14所中心小学207名五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及行为问题因子的影响,促进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方法:本次采用自编的《家庭干预方案》对留守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家庭干预,分别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MHT及CBCL各因子得分。结果:接受家庭干预前、后的农村留守儿童MHT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名利川市农村留守男孩家庭干预前、后CBCL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及违纪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名利川市农村留守女孩家庭干预前、后CBCL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强迫、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及残忍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减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抑郁量表( 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内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 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使用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河南省某县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27份。结果:留守率为71.0%,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17%,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2.69%);主要监护人是祖父母占67.9%、母亲监护占21.7%、父亲监护占2.3%;结论:农村儿童留守率较高,隔代监护是主要的监护类型,提倡农村单亲打工,双亲打工必须应经常和儿童保持联系,对问题儿童应重点干预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价值,为能进行有效干预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广元市农村地区具有心理行为问题[(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任一因子大于全国常模临床界值)]的200名留守儿童,分为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12周)、对照组(给予一般行为指导建议)各100例,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CBCL量表、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男童、女童和对照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濮阳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率及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濮阳市5个县区共60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监护人进行自编问卷及Conners父母用量表进行调查,了解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回收有效问卷3 683份,其中1 210名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占32.85%。留守儿童中296名儿童存在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孩(OR=3.770,95%CI:2.469~5.757)、主要看护人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OR=2.162,95%CI:1.246~3.750)、一般的家庭氛围(OR=1.675,95%CI:1.168~2.403)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生子女、母亲高学历、家庭收入高以及仅父亲出去打工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在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中,应重点关注男童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此外,留守问题如若不可避免,则尽可能避免母亲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农村1~4岁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评分与儿童发育偏离的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各选取212名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和双亲均未外出儿童,使用自编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对其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进行测量,检测尿碘,检查神经精神发育情况.结果 在儿童健康的理解、部分重要食品(如奶及其制品)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烹饪方法 对食物营养成份影响方面的知识,对儿童膳食结构、健康状况和进食行为方面的态度,为儿童提供多种食物、经常查找喂养孩子知识方面的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4.7%)、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8%)、锌缺乏率(46.2%)、碘缺乏率(21.7%)均高于对照组(0.9%、8.5%、34.4%、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89、11.182、6.125、5.974,均P<0.05).留守儿童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3.8%、20.8%)高于对照组(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6,P<0.05).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低分组"的儿童,其营养不良和营养性贫血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2.211,6.921,均P<0.05).结论 农村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儿童营养状况关系密切,我国农村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存在较多问题,祖父辈监护人更为缺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喂养、营养与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留守儿童1 059名7岁及以下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留守儿童母乳喂养率6.88%,奶粉喂养率5.56%;四个月以后的辅食添加蛋、肉、豆制品的比例分别为8.99%、5.29%、2.38%,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度以上佝偻病患病率为1.89‰,明显消瘦发生率为11.33‰,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为5.38%,以上感、发热、腹泻、腹痛为主,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在婴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又缺少辅食添加,导致他们患病率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喂养和健康状况,降低他们的患病率,提高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是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欠发达地区小学一年级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饮食行为,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儿童健康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东中西部5省6县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598例,非留守儿童306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饮食行为情况。结果 留守儿童水果、白开水及膨化食品摄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蛋白质、奶类、肉类、新鲜蔬菜及每天吃早餐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留守儿童存在更多饮食不规律的情况,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都有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应加强欠发达地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饮食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对照研究。选取长治市3县区共983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采用儿童行为问题父母评价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结果当地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明显,检出率为59.7%,非留守儿童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0.0%。两者比较,以留守儿童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59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外出时间长、文化水平低等为初中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严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留守儿童父母应避免双方长时间外出打工,外出期间应多与子女沟通,关注其心理、行为健康。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南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为进一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1 605例农村3~7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3.2%。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评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318,P0.05)。男性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及困难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女性留守儿童(t=2.283~3.525,P0.001~0.050)。女性留守儿童情绪症状及亲社会行为评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t=-3.160~-2.332,P0.01~0.05)。与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状况、主要监护人主观感受、留守儿童日常照顾状态、主要监护人对照顾留守儿童的意愿以及留守儿童物质生活保障。【结论】农村留守现象影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应注重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19.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素摄人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干预、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四川省资阳市2所农村小学二~五年级学生共计472名,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家庭构成,并采用7d连续膳食个人食物登记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饮食状况.结果 非留守、双亲留守、单亲留守儿童的总能量摄入量与推荐值之比分别为0.57,0.56,0.52,总能量、脂肪、钙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类别、吃零食情况是影响农村儿童总能量摄入的重要因素.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素中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钙的摄人量均不足.应着重针对留守儿童及其吃零食行为等方面进行膳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设计。数据来源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项目于2014—2016年在晋黔两省四县的80个村开展,为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包括营养包补充、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导及回应性照护在内的综合干预。分别选取同省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县为对照县,共选取对照县2个。干预县接受项目干预和常规保健服务,对照县仅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于2013年和2016年7~9月分别抽取干预县40个村、对照县43个村,以样本村中全部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变化、基线差异及看护人、留守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估计干预对留守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及留守儿童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基线期分别纳入干预组695对、对照组478对、终末期纳入740对、对照组514对6~35月龄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样本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干预降低了23~29月龄留守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OR:0.30, 95%CI:0.10~0.91)。结论 综合干预对23~29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有效。建议结合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