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璃酸钠给药组(B组),于腹腔内损伤部位分别涂抹生理盐水和玻璃酸钠,术后第21天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A组0级粘连0只,Ⅰ级1只,Ⅱ级1只,Ⅲ级5只,Ⅳ级7只;B组0级粘连6只,Ⅰ级7只,Ⅱ级2只,Ⅲ级1只,Ⅳ级0只,经秩和检验两组粘连程度和范围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 玻璃酸钠可减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为临床防治术后粘连及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腹腔粘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乳酸凝胶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人工形成创面并切除对应的壁层腹膜建立肠粘连动物模型,聚乳酸组和透明质酸组于创面分别使用聚乳酸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凝胶,对照组创面不予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和12月处死动物,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周聚乳酸组腹腔粘连发生率比透明质酸组高,术后12月两组腹腔粘连发生率相似,但均比对照组腹腔粘连率低。结论聚乳酸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凝胶均可有效降低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和粘连程度,但聚乳酸凝胶对位置不固定、活动度大的小肠和大网膜以及切口等创面的应用不及透明质酸钠凝胶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钠预防手屈指肌腱粘连回顾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防治手屈指肌腱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屈指肌腱手术者,在肌腱损伤修复部鞘内或局部,分别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制剂。A组30例,注入20mg/2mL;B组28例不同透明质酸钠。其它治疗两上同;术后4,7,12周测定相关部位的功能、疼痛、肿胀情况,按关节功能、握拳功能评价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的效果。结果:56例经4-12周随访,A组优良率70.00%,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39.29%,两组比较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术后屈指肌腱粘连有明显的作用,作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在剖宫产术后盆腔、腹腔粘连中的治疗与预防效果。方法将2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盆腔、腹腔粘连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粘连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透明质酸钠能够有效治疗与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腹腔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DCX-16对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DCX-16对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盲肠浆膜擦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腹膜粘连的动物模型。分别在创伤局部给予5 mL·kg-1的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50 mg·kg-1)和壳聚糖DCX- 16(15,50,150,500 mg·kg-1),观察术后d 14腹膜粘连和切口愈合情况。选用最有效浓度的壳聚糖DCX-16, 比较其与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术后d 3,7,14,21腹膜粘连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d 14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粘连发生率100%。粘连程度壳聚糖DCX-16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透明质酸钠组无显著差异(P>0.05)。取150 mg·kg-1壳聚糖DCX-16为最佳有效剂量,其可明显减轻大鼠术后 d 3创面出血和术后d 7,14,21时的腹膜粘连。结论:壳聚糖DCX-16可明显减少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以改进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20例新式剖宫产史(观察组)及1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对照组)病例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比较,比较两种剖宫产开腹出血量、开腹时间;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0、Ⅰ、Ⅱ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5例因膀胱与腹壁粘连较紧,改行腹壁纵切口,腹壁切口形成倒"T"型。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开腹手术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Ⅲ级、Ⅳ级粘连发生率高,为产科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84-86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于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术后粘连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透明质酸凝胶涂抹于手术创面及周围腹腔脏器,对照组常规手术。观察并随访患者术后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B超检查出现盆腹腔粘连的概率为17.5%,输卵管造影提示手术侧输卵管阻塞概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35.0%和12.1%(P均0.05)。观察组中既往有盆腔粘连病史的患者术后B超检查出现盆腹腔粘连的概率为29.4%,输卵管造影提示手术侧输卵管阻塞概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57.9%和15.8%(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异位妊娠手术后应用透明质酸可有效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对已有盆腔粘连患者预防再次粘连也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DIKFILM(R)型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在腹腔术后的防粘连效果.方法 在需要二次开腹手术的患者中选择首次手术中曾使用防粘连膜和未使用防粘连膜共62例,观察其腹腔粘连情况,并按Hobson分级法进行观察分级,Ⅰ级:无粘连形成;Ⅱ级:1~2处局限性粘连;Ⅲ级:弥漫性粘连,但不广泛;Ⅳ级:弥漫性广泛性粘连,但较易松解;Ⅴ级:弥漫广泛致密的粘连,难于松解.结果 观察组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0例.对照组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1例.观察组腹腔粘连情况较对照组更轻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乳酸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术后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球囊放置最佳时间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影响。方法将306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及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方法预防再粘连,其中A组放置5d,B组放置8d,C组放置11d,观察3组的疗效和感染率。结果 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率为4.90%(5/102),B组患者感染率为5.88%(6/102),C组患者感染率为12.75%(13/102),A、B 2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联合透明质酸钠及人工周期疗法,其中球囊放置8d对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发生有最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钠防止屈肌腱粘连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以鸡爪为动物模型 ,研究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钠 (Sodiumhyaluronateproduct;以下简称SHP) ,对防止肌腱粘连的不同作用。方法 :72只莱亨鸡分成实验组A、B、C和对照组D ,每组又根据术后时间不同分为 3周、5周、8周三组 (n =6 ) ;实验手术斜坡形横断左足第Ⅲ趾屈趾深肌腱 ,鞘管内注射不同分子量的SHP ,A组分子量为 2 5 0万 ,B组为 10 0万 ,C组为 5 0万 ,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结果 :经生物力学测定和粘连范围病理组织学评分 ,实验组A、B与对照组D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实验组C和对照组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不同分子量的SHP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不同 ;分子量大于 10 0万的SHP具有防止粘连的作用 ;分子量为 5 0万的SHP和生理盐水作用相似 ,不具有防止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手术时镇静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并观察其对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平面形成后,于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辅助药物:A组:首剂静脉注射(1—2min内)舒芬太尼0.1μg/kg十咪达唑仑0,02mg/kg,随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咪达唑仑0.04mg·kg^-1·h^-1,于手术关闭腹腔时停药。B组: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05mg/kg单次缓慢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Ramsay镇静程度和内脏牵拉反应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msay镇静分级:A组达Ⅱ、Ⅲ、Ⅳ级分别为3例、8例、9例,与B组的4例、13例、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P〈0.05);A组内脏牵拉反应(0~Ⅲ级)分别为9例、9例、1例、1例,与B组的4例、5例、7例、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1,P〈0.01)。结论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中,可明显改善镇静程度,防治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循环干扰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干预小鼠内毒素耐受的形成,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昆明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ⅠA组为健康对照组,ⅠB组为单次直接致死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LD50=8 mg/kg)对照组,Ⅱ组为标准内毒素耐受组,Ⅲ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高剂量Dex(10 mg/kg)干预组,Ⅲ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高剂量Dex干预组,Ⅳ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低剂量Dex(1mg/kg)干预组,Ⅳ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低剂量Dex干预组。完成实验处置后3 h取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①ⅠA组TNF-α、IL-10水平极低,ⅠB组TNF-α、IL-10水平较ⅠA组显著增高(P<0.05,P<0.01),Ⅱ组TNF-α、IL-10水平较ⅠB组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高于ⅠA组。②各Dex干预组TNF-α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TNF-α水平与Ⅱ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TNF-α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Dex干预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IL-10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刺激可导致小鼠体内TNF-α水平、IL-10水平升高。内毒素耐受时,小鼠体内TNF-α、IL-10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②终末LPS前一定时间内予以Dex干预可以促进内毒素耐受的形成,Dex剂量过高可能不会带来更多受益。③IL-10对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可能不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注射用洛铂、奥沙利铂在与5-Fu、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方案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2009年6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FOLFOX-4方案化疗,其中注射用洛铂组(A组)32例,共178个疗程,奥沙利铂组(B组)32例,共161个疗程,比较研究两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Ⅰ~Ⅱ级占61.2%,Ⅲ级占6.7%,与B组(Ⅰ~Ⅱ级47.83%,Ⅲ级39.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小板计数减少Ⅰ~Ⅱ级占65.3%,Ⅲ级占10.1%,与B组(Ⅰ~Ⅱ级23.6%)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胃肠道反应Ⅰ~Ⅱ级占21.9%,Ⅲ级占1.7%,与B组(Ⅰ~Ⅱ级44.1%,Ⅲ级3.7%)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周围神经症状Ⅰ级占5.6%,与B组(Ⅰ~Ⅱ级46.58%,Ⅲ级1.2%)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红蛋白计数减少、肾毒性、肝毒性及脱发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注射用洛铂组对骨髓的抑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奥沙利铂组主要表现在白细胞计数减少。周围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特有的不良反应,注射用洛铂组的胃肠道反应较奥沙利铂组轻。  相似文献   

14.
预适应减轻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预适应 (缺血及腺苷 )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 (Ⅰ ) ,缺血预适应组 (Ⅱ ) ,腺苷预适应组 (Ⅲ ) ,假手术组 (Ⅳ )。测定再灌注后的平均动脉压。终点取心、肺组织行测定心肌ATP酶 ,心、肺组织丙二醛 (MDA)及伊文氏兰含量。结果 :组Ⅰ ,Ⅲ再灌注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8.1± 1.9)kPa ,(9.2± 2 .4 )kPa ,均显著低于组Ⅱ ,Ⅳ (P <0 .0 5 )。组Ⅰ心肌Ca2 + ATP酶活力为 (5 .0 2± 0 .2 1)U·mg- 1,低于余 3组 (P <0 .0 5 )。组Ⅰ心、肺组织MDA含量和肺伊文氏兰含量显著高于余 3组。结论 :预适应能改善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心、肺组织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每组36例.3组均予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A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予厄贝沙坦灌胃,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7d后比较3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 B、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均较A组升高,TGF-β1、PⅠ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较A组降低,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高于B组,TGF-β1、PⅠ 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水平低于B组(P<0.05).B、C组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轻于A组,且C组轻于B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水平使ADAMTS-1含量升高,降低Col Ⅰ和ColⅢ水平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兴权  王丽萍 《中国医药》2011,6(4):413-4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大小分成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46例,同时设血糖正常健康组30例.测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肽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μg/L和(0.32±0.16)μg/L比(2.39±0.22)μg/L,P<0.01];血清C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 血清C肽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serum C-peptide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sis patients. Methods We recruited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level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BG),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fasting C-peptide (FCP)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were measured.According to UAER, 1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Ⅰ: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34 patients; Group Ⅱ:microalbuminuria group, 40 patients; Group Ⅲ: clinical albuminuria, 46 patients. At same time, we selected 30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level of C-peptid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 ). The difference of C-peptide level between Group Ⅱ, Group Ⅳ and Group Ⅰ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 The level of C-Peptide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R = -0. 745 ,P < 0. 01 ). Conclusion The decline of serum C-pcptid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相似文献   

17.
朱彩芳  杨引维 《中国医药》2010,5(9):803-805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对全身麻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名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卡地平组与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3组2各1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尼卡地平组患者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 μg/kg,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 μg/kg和艾司洛尔1 mg/kg,记录所有患者给药前(基础值),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明显心血管反应,拔管刺激时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5.8±9.3)次/min、(160.4±32.3)mm Hg(1 mm Hg=0.133 kPa)、(128.3±8.9)mm Hg]显著高于基础值(P<0.01);尼卡地平组患者拔管前、拔管时的心率较基础值高(P<0.05),拔管前及拔管时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分别为(123.5±19.5)mm Hg、(121.6±19.0)mm Hg、(145.3±24.3)mm Hg]低(P<0.05);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组拔管前及拔管时收缩压较基础值低(P<0.01),心率较基础值低(P<0.05),整个拔管观察期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基础值(P<0.05).结论 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的168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造影。根据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4例,血管狭窄程度〈25%;B组38例,狭窄程度25%~49%。C组66例,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采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及C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及以上病变的总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越低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有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用中药大黄治疗前后大鼠血压、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组Ⅰ(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组Ⅱ(灌服比索洛尔组,3 mg·kg-1·d-1)和组Ⅲ(300 mg·kg-1·d-1),每组32只.每大组又随机分为4小组,每组8只.服药前1 d,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各大组中各一小组大鼠收缩压.4周后,分别于同日内不同时间点(02:00,08:00,14:00,20:00)用鼠尾血压仪测各大组中各一小组大鼠收缩压并处死,留取心肌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分别采用放免法和硝酸还原法检测血中ET-1、NO的水平.结果 与组Ⅰ比较,组Ⅱ、组Ⅲ在服药4周后,收缩压均下降,心肌组织内ET-1浓度降低,心肌组织NO明显上升,与组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组Ⅲ的血压较组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的心肌组织ET-1浓度较组Ⅱ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的心肌组织NO较组Ⅱ上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弦拟合曲线的特征值分析:组Ⅱ、组Ⅲ治疗后收缩压中值、心肌组织中ET-1曲线的中值较组Ⅰ减小,心肌组织中NO曲线的中值较组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Ⅱ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较组Ⅲ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组Ⅲ大鼠治疗后收缩压、心肌组织ET-1和NO曲线的振幅、峰值相位、峰值时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P<0.05).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大黄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明显降低血压,同时对于维持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组织内皮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改良操作的效果。方法将55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又分为A、B2个亚组:(1)Ⅰ组:ⅠA组在开通静脉通道后,硬膜外腔穿刺前就给“静痛合剂”量的1/3,待消毒时再给余下2/3,余不变;ⅠB组在消毒时才给“静痛合剂”,静脉推注1次加入。评价术中镇静安定程度。(2)Ⅱ组:Ⅱ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硬膜外管前先入5ml为试验量,ⅡB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即置硬膜外管,待平卧位时才开始给试验量5ml。评价从平卧到可开始手术时间和平卧后15min时术区患者的疼痛情况。(3)Ⅲ组:ⅢA既分次静脉注射“静痛合剂”,又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入试验剂量再置硬膜外管;ⅢB组为常规操作,置好管仰卧时开始给药,消毒时开始给“静痛合剂”,评价Ⅰ组和Ⅱ组是否有相加效应。结果3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次静脉注射“静痛合剂”,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注入试验剂量再置硬膜外管,结果患者镇静安定情况较对照组好,可开始手术的时间要短(提前开始手术),一定时间内术区疼痛较常规操作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