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96.0%,对照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80.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低盐饮食、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及合理用药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有效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况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社区高血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药物治疗外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及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施行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的认知度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而且可显著提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其规范用药及血压值、达标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筛选中山市古镇镇辖下12个社区2014年7月~2015年12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3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378例社区分组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在社区建卡6个月后,观察组在家庭医生签约并开始服务后6个月后,分别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用药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患者血压值,并对其血压控制水平和达标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率和总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遵医嘱服药率和总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规范用药水平,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药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调查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和对照组干预后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舒张压和对照组干预后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高此类患者服药依从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6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按医嘱服药情况、健康生活方式采纳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三项观察项目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11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药物干预护理、饮食及生活行为指导、运动健身指导、戒酒戒烟、心理护理。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随访(13.45±2.33)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掌握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等全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Ⅰ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在该院门诊诊治的Ⅰ期高血压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1例.观察半年,两组均不服用控制高血压药物,给予常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对照组根据每位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并追踪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干预后血压、生活方式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Ⅰ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ISH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ISH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朋辈心理互助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14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名.构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方案,观察组组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小组并实施方案6个月;对照组不分小组,不实施方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干预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不同性别各程度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男性无抑郁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P<0.01);观察组女性轻度抑郁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P<0.01),中重度抑郁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P<0.01).结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能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并对抑郁有缓解作用,但该方法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预防性护理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及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心率异常患者例数、高血压患者例数、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2组冠心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心率异常患者及高血压患者例数均较治疗前例数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认知行为干预预防性护理方案,能够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及观察组均开展高血压药物治疗及综合健康教育,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治疗率、控制率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率、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不吸烟、适当锻炼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感觉、认知功能、健康感觉、生活满足感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健康教育模式能加强血压控制效果,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高血压患者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H )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 )对青年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青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I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后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LVEDD、E峰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和HR分别为(116.4±11.8)mm Hg、(85.3±6.7)mm Hg和(65.2±7.1)次/分,对照组为(132.8±14.6)mm Hg、(96.3±6.2)mm Hg和(75.2±8.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峰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联合BIS治疗能明显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是青年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叶酸在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 每天1次, 口服;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每次80 mg联合叶酸每次0.4 mg, 每天1次, 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Hcy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但2组患者降压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6和12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社区老年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 在降低血压和Hcy水平的同时, 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颖  魏简汇  翟保同  郑芝欣 《重庆医学》2016,(36):5098-510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Lp‐PLA2、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SBP、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与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2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观察组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 h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1 h后2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变化的差值较对照组改善(P<0.05),但2组心率、舒张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端脑利钠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端脑利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与硝普钠相比,经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在治疗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魏细花 《吉林医学》2014,(21):4719-47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37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为(77.05±1.83)分,对照组GQOLI评分为(62.91±2.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服药及自我血压监测等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立恒 《医学综述》2014,20(18):3397-3399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患者高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建立高血压有效控制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于2012年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73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常规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8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立档案采用综合规范化治疗,定期到社区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院门诊治疗,即时健康教育、自行锻炼和饮食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经过社区医院综合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分别由28.54%、38.48%、50.95%上升至57.93%、92.39%、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管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危险行为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的社区医院综合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