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冬病夏治代表疗法"三伏贴"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无不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现代医学提出的亚健康状态及其防治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为预防和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预防医学的世纪,亚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中医历来十分重视预防、养生、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特别是在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应用中的指导作用,优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健康理念,赋予了"亚健康状态"的新思维.无器质性病变、动态的、明显的"六高一低"的发展趋势是"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与现代亚健康新思维十分契合,中医"治未病"之"善诊"三法和"善治"五法,体现了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在职业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改善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提高其健康水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以下简称"治未病中心"),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职业亚健康人群的中医预防保健措施进行了诸多实践.自2014年承担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至今,完成了亚健康平台建设工作.本文分析治未病中心建设亚健康平台建设的经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亚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晓晴  崔永佳  卢雯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58-1561
"治未病"的思想理论最早见于《内经》,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粹,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的各阶段诊疗中皆有所体现,与现代预防医学所提倡的"三级预防"有共通之处.本文从乳腺癌高危人群、巩固治疗的无瘤患者和生命体征稳定的带瘤患者,这三个阶段、三种人群,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主要特点,结合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浅析了治疗的思想和用药原则,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对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现代亚健康调理的策略,从调理原则、调理阶段、调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亚健康的概念与范畴及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论述了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开展亚健康的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风风雨雨的2003年药市 已经过去的2003年是中药材市场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造成这种"不平凡"的原因,便是"非典"疫情出现后带来的一些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将处于学术的前沿位置,其中基因研究正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医学高科技的突破点.伴随纳米技术(NanoST)的诞生则更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进入一个高新时代.纳米(nm)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20n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000.纳米科技是能在0.1nm至100nm尺度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研究和利用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及相互作用的高新科技,使科学家们终于能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为了最终战胜疾病,科学家们根据遗传学原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改造后的基因植入人体,以替代或阻断异常基因的功能,以纠正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叫基因疗法.回顾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其中的辩证关系,探析人类基因疗法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谢睿  刘峰  冯玲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64-64,66
对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进行讨论。认为针灸临床中应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核心,针灸所特有的经络辨证配合中医内科辨证方法、针药结合才能解决疑难临床问题;同时重视六经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建立适合针灸临床思维。目的是为针灸临床提供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金氏脉诊临床思维一般过程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金氏脉诊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临床脉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资料的收集、分析到作出诊断,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诊断对象的复杂性和诊断结果的概然性,必须遵从整体原则、具体原则、动态原则和安全原则。  相似文献   

15.
霍光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90-191
安全用药是治疗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农村药品质量堪忧、滥用抗生素、药品广告泛滥、临床药师匮乏等问题。我们应从生产药品到销售药品、从生产经营者到消费者、从医生到病患、从法治建设到用药知识的普及等诸多方面来抓好用药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医临床思维在过程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与西医学不尽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一套中医临床思维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培养尤其重要。提出“加强基础理论、重视临床实践、利用案例教学、辅以多学科知识”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期能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肿瘤临床组方"辨证+辨病"思维治疗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辨证+辨病"思维在传统的辨证论治方的基础上结合合适的整个治疗方案所用到的全部中药材的寒热温凉等药性,使其完全符合患者的临床病征;对照组患者仅在传统的辨证论治方的基础上加用几味抗癌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病情加重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肿瘤临床组方"辨证+辨病"思维治疗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血栓的形成原因着手,阐述了血栓的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护理在医疗服务个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护理人员却存在严重的不足,护理现状不佳,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笔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病机的辨证论治和基于方证的辨证论治是两种各具特色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20世纪50年代,前者被写入中医教材,以统编教材为代表的理论界将其视为中医的基本原则和特色,不断加以强化,后者逐渐被淡化.两种思维模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彼之所长,正是己之所短,反之亦然.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为用,有利于更加精准地对病证进行诊断与治疗.分析和探讨两种思维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学习和灵活运用不同的临床思维模式,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