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关于损伤大肠菌的培养,国外主要推荐双层平板法,国内一些书刊译文也推荐了这种方法。最近国外还有人提出一种m-T_7培养基,据报导用于损伤菌的检验效果较好。但上述培养基均需用前临时配制,为便于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滤膜法、多管发酵法以及酶底物法对氯化消毒损伤大肠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以大肠杆菌E.coli K12为指示细菌,并利用氯化消毒技术制备消毒损伤细菌,分别采用修复培养法和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推荐的滤膜法、多管发酵法以及酶底物法进行检测。结果修复培养法和多管发酵法均检出消毒损伤大肠杆菌,而滤膜法均未检出消毒损伤大肠杆菌;对于酶底物法,消毒5 min时样品消毒损伤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0%~47.50%,消毒20 min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消毒损伤大肠杆菌。与修复培养法比较,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消毒损伤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管发酵法可有效检测氯化消毒损伤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
在检测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时,由于所应用的培养基不一致得出的菌数亦可有所不同,从而使各地检测的结果难以评价比较。作者为此对三种常用的滤膜法用的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用滤膜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数时,美国、加拿大及西德常采用滤膜用远藤培养基(m-Endo LES),英国用梯普尔(Teepol)培养基而南非、加拿大则用麦康凯(MacConkey)培养基。本文用这三种培养基以标准滤膜法对水中总大肠菌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小知识     
(27)水的大肠菌群值(coli-grouptitre of water)指检出一个大肠菌的最小水量,以mL表示。是表示水受人、畜粪便污染的一项指标,大肠菌值越小污染越严重。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大肠菌群值为333。大肠菌群值与大肠菌指数的关系是两者互为倒数。大肠菌群值=大肠1菌00群0指数(28)水的大肠菌群指数(coli-groupindex of water)指1 L水中含大肠菌的数目,是表示水受人、畜粪便污染的一项指标,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 L水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即大肠菌群指数为3。加氯量(additional chlorine)用氯化消毒剂消毒饮用水时,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二级处理出水中沙门菌的改良多管发酵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水样,比较了滤膜法和改进的MPN法对沙门菌定量计数的结果。以滤膜法比较了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XLD)培养基、Hekton Enteric Agar(HE)培养基、亚硫酸铋琼脂(BS)培养基对水样中沙门菌的选择分离效果。采用改进的MPN法并以PCR法作为最后的鉴定手段,考察了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在37、42℃培养24、48h的选择性增菌效果。结果滤膜法中三种选择性培养基都无法对沙门菌进行准确计数。采用改进的MPN法,选用MM增菌液在42℃培养24h后的选择性增菌效果最好。结论改进的MPN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而且显著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沙门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增菌培养方法对热损伤LM的复苏/恢复情况以及在市售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检测中的运用效果,探索受损伤LM的增菌培养方法,提高食品LM检出率。方法:LM参考菌株经61℃5 min处理,制备热损伤菌液,采用Alanin Martin等推荐的LM前增菌液和LM国标方法LB1、EB增菌液对热损伤细菌进行复苏/恢复,记录、分析细菌增殖、恢复情况。将LM前增菌培养方法与国标法结合(改良法),用于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检测,并与单纯国标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热损伤LM经前增菌液培养4-5 h后,基本完成复苏/恢复过程,并开始明显增殖,24 h培养后,菌数较直接使用LB1、EB增菌液培养的菌数增长明显(约增加10^2倍);热损伤LM在LB1、EB增菌液培养早期,菌数一度减少,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前增菌培养方法与LM国标法结合(改良法)用于熟肉制品LM污染调查,较单纯使用国标法的检出率明显提高(χ^2=4.68,P〈0.05)。结论:热损伤LM在LB1、EB增菌液中复苏/恢复比较缓慢,AlaninMartin等提出的LM前增菌方法对热损伤LM有明显的复苏/恢复效果,建议对加工食品进行LM检测时,在现行LM国标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前增菌培养过程,以提高LM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熟肉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观察LM"前增菌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分层采集广州市八城区24家单位(大中型超市、烧腊店、菜市场各8家)自制散装熟肉制品112份,分别采用LM国标法和"前增菌法"进行检验,同时运用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APIListeria生化试剂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112份熟肉制品LM污染率为8.04%(9/112),其中,菜市场熟肉制品LM污染率为18.75%,高于超市(5.00%)和烧腊店(2.50%)的污染率(P<0.01)。"前增菌法"LM检出率(8.04%)高于国标法LM检出率(1.79%)(P<0.05);APIListeria、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平板鉴定结果与国标法吻合。结论广州市市售熟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的LM污染。LM"前增菌法"检出率较国标法高,而且材料廉价、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基层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8.
水中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细菌,包括致病菌与指标菌,因受自然条件或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可以形成生理上存在缺陷,这些细菌称为损伤菌。损伤菌在适宜条件下仍可发育成正常菌落,可是直接暴露于含有抑制剂的选择性培养基时就不易生长。因此,现有远藤培养基滤膜法有可能使大肠菌检  相似文献   

9.
从食品原料分离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已有好几种,这些方法开始都是先冷增菌,然后划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分离。这种操作方法在生牛奶常可招致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霉菌的侵入。作者使用了一种新的增菌培养基对法国东部阿尔萨斯地区的生牛奶作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比较试验。一共采取了75份生牛奶,每份250 ml,以其一半,即125 ml接种于两倍浓缩的前增菌肉汤(简称PSB)125ml中,用以下三种方法增菌:(1)将PSB置于4℃中培养1个月;(2)取在4℃培养1个月的PSB 1 ml接种于改良的Rappaport培养基(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一种选择性肠球菌增菌培养基。方法采用MRCH2培养基与肠球菌肉汤培养基进行比较的方法。结果肠球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MRCH2培养基组分为:蛋白眎、胨5.0 g,酵母浸出粉2.5 g,牛肉膏3.0 g,葡萄糖20 g,乳糖4 g,氯化钠5 g,叠氮钠2.5 g,牛胆盐10.0 g,变色剂6.0 ml,蒸馏水1 000 ml,调p H值到6.0。应用选择性肠球菌增菌培养基MRCH2增菌培养测定p H值后,分离出肠球菌34株,肠球菌分离率为97.14%;应用肠球菌肉汤增菌培养后,分离出肠球菌28株,肠球菌分离率为8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CH2培养基优于肠球菌肉汤培养基,其原因在于肠球菌肉汤(所有水解七叶苷阳性的培养基都变黑),MRCH2培养基是理想的选择性肠球菌增菌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碘伏加温前后用于术前皮肤消毒效果的差异,及薄膜反注培养基法的实际使用效果。方法设计薄膜计数培养器,采用薄膜反注培养基法对室温碘伏(2 5±1℃)及加温碘伏(37±1℃)手术消毒范围采样培养,观察其消毒效果的差异,并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加温碘伏术前消毒效果优于室温碘伏,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 =6 .39,P <0 .0 1) ;薄膜反注培养基法与倾注法的相对误差率为9.1%。结论 对用于术前皮肤消毒的碘伏加温不会降低其消毒效果;薄膜反注培养基法用于含菌量少的样本检验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乳糖肉汤(LAC)或1%缓冲蛋白胨水增菌培养或四硫磺酸盐肉汤(TET)直接培养法,观察市售鸡肝、香肠和肉类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取2.5g 样品放入225ml 含1∶100,000浓度的亮绿染料的 TET 培养基或1%PEP(蛋白胨10g,NaCl 5g,Na_2HPO_4 3.57g,KH_2PO_41.5g,蒸溜水1,000ml,pH7.2)和 LAC 前增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 1993~ 1994年 ,开发研制肠道致病菌三线培养增菌剂 ,一次性增菌管剂型系列品种 :GN、SC、碱胨等增菌管剂型 ,用于健康体检人员分离培养 :志贺菌、沙门菌、O2 菌的增菌培养。简化肠道三线培养基的准备工作 ,提高微检效率 ,把微生物检验人员 ,从繁琐的培养基配制工作中解放出来 ,从事菌株分离鉴定技术性工作。使用一次性增菌管剂型可节省成本开支 ,使有限的资金应用更合理。同时又可使培养阳性率获得提高。一次性增菌管剂型 ,管壁原料采用无毒无害、透明度好的高压塑料 ,制成玻璃管形状 (附图 ) ,采用无菌灌封工艺 ,制成一次性增菌…  相似文献   

14.
在对绵竹市一饮料厂生产的一批将出厂的瓶装矿泉水进行卫生细菌大肠菌常规抽查检验时 ,发现大肠菌群阴性 (未见产酸产气 ) ,但每管培养液均产生明显混浊现象 ,为探索原因 ,我们将该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 ,确认为绿脓假单孢菌 ,现报告如下。1 方法1 1采样方法 按常规监测 ,在该厂库房随机抽取该批产品。1 2 培养基 SCDLP液体培养基 ,普通营养琼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胺琼脂及生化试剂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方法配制。1 3检验 取检测水样 10ml加到 90mlSCDLP液体培养中 ,置36℃培养…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电话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1年对市区17个单位的114台电话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对象医院3所,宾馆旅社2个,公用电话7处,机关单位5个。内容与方法 (1)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灭菌棉拭子,分别在电话的受话器和把柄上往返涂抹10次后,放于10ml灭菌生理盐水中进行活菌计数。(2)取上液0.1ml涂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乙型链球菌检验。(3)以同样的采样方法将样品放于胆盐乳糖肉汤培养基,置37℃培养24h(?)后接种SS琼脂平板进行沙门氏菌检验。(4)胆盐乳糖肉汤产酸产气者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进行大肠菌检验。(5)活菌计数的剩余样品经透析袋浓缩后,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检测HBsAg。(6)试验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屠宰场沙门氏菌属的污染情况,我们对某部队肉食供应点屠宰场进行了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调查方法 1.材料选择 前增菌选用“MM”增菌液,即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分离培养选用“DHL”培养基及“SS”琼脂培养基,鉴定分型血清为北京生物制品厂及上海生物制品厂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滤膜驱动分离培养法对一起腹泻疫情的系列样本进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和培养,并对该方法及其增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一起腹泻疫情的18份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为疫情定性为空肠弯曲菌感染,应用滤膜驱动分离培养法对粪便标本进行空肠弯曲菌增菌和分离培养,并对增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到18份标本中有11份空肠弯曲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1.11%(11/18);应用滤膜驱动分离培养法,对18份标本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共分到8株菌,分离率为44.44%(8/18);其中3份核酸阳性标本,由于菌液含量低,无法用培养方法检出。11份核酸阳性粪便标本经增菌培养后,Ct平均值由原来的27.44变为23.50,增菌效果显著(P0.05)。结论采用滤膜驱动分离培养法对粪便标本尤其是冻融粪便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增菌和分离培养,能有效提高菌株的分离率,避免资源浪费,可做为常规监测或大规模样本筛检的可行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4月 ,在配合监督所进行的一次性餐 (饮 )具检测中 ,从某酒楼的一餐具中检出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样本来源 从某酒楼抽检的 1件餐具 ,送检项目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1 2 培养基 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法 (广西卫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服务部 ) ,肠道菌增菌肉汤 (广东凯微生物科技中心 ) ,SS琼脂、TST琼脂、肠杆菌科部分生化微量管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中心 )。1 3 实验方法 用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 ,每件样品贴 2张 ,每张面积 2 5cm2 ,生理盐水润湿后 ,贴于餐 (饮 )具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 ,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 [方法 ]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 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 ;比较N mEHEC与文献采用的N mEC对粪便模拟标本 (大便悬液 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 )中O157∶H7的检出率。 [结果 ]N mEHEC中胆盐用量以 8 0g/L ,新生霉素用量 2 0mg/L ,37℃培养 16~ 2 4h为宜。N 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 (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 )和目的菌 (O157∶H7)之比为 90∶1和 90 0∶1时检出率均为 10 0 % ,9× 10 3∶1和 9× 10 4∶1时为 81 3%和 5 0 % ;而N mEC在 90∶1时检出率为 10 0 % ,90 0∶1、9× 10 3∶1时分别为 5 0 %、6 43% ,9× 10 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 90∶1时可以检出 ,其检出率分别为 75 %和 78 1%。 [结论 ]N 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 ,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20.
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该菌污染食品后可引起食物中毒。我们对鲜乳中单增李氏菌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鲜乳来自绍兴市各个乳品加工厂。12 增菌培养基为蛋白胨水(pw)、EB肉汤、LB1肉汤、LB2肉汤,选择性培养基为改良McBride琼脂,以上培养基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微量生化培养基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提供。羊血琼脂平板自制。13 检验方法 增菌,鲜乳经pw及LB130℃24h增菌后,取1mlpw培养物转种于50mlEB增菌液中,另取1mlLB1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