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黎洁贞 《医学信息》2005,18(4):385-386
目的探讨儿童室性并行心律的临床意义和特点。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住院及保健科1995-2003年室性并行心律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2例室性并行心律患儿中除了病毒性心肌炎2例和左室假腱索2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外,余患儿均未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经病因和对症治疗,除左室假腱索2例治疗效果不理想失访外,余患儿分别于15天-5年2个月恢复正常心电图。结论儿童室性并行心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既可出现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亦可见健康儿童。大多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与心房扑动在发病基础上密切相关的快速房性异位心律,其发生率极高,是除早搏之外第二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并多发于风心、冠心、高心,其次为甲亢,少数为先心等患者.心房颤动伴室早与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探讨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100例高原地区的快速房颤伴宽QRS波的心电图分析,以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我科收治了一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男性22岁,未婚,士官。入院时诉胸闷、心乱、平时运动不多。近10余天,因感冒症状加重。患者缘于近两年来,因工作需要,经常在大会上作思想汇报,由于腼腆、胆小,过于紧张,使心跳加快,日积月累,就引发上述症状。入院时在门诊心电图示:电轴左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源性室早伴并行心律。查体:心率156次/分,心律严重不齐。医生考虑患者年轻,以观察为主,辅以静脉滴注极化液(10%葡萄糖液500ml 胰岛素4μ 10%氯化  相似文献   

4.
飞行员室性并行心律复飞4年1例1病例报告男患,45岁,某飞行学院飞行教员,飞行机种轰一五,总飞行时间2500h。1991年1月因饮白洒100ml诱发“心慌心前区不适、脉律不齐7天”人院。查体除心脏听诊可闻及8~10次/min期前收缩外无阳性体征。血沉...  相似文献   

5.
孙明明 《医学信息》2007,20(6):1070-1071
Ⅳ位相阻滞多件于器质性心脏病,常与Ⅲ相阻滞相偕出现作者近遇二例第Ⅳ位相阻滞伴阵发性高度房室阻滞(考虑阻滞部位可能于左束支),其中例一最后导致Ⅲ°房室传导阻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经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YYZ)组和星状神经阻滞(XZ)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3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疗效好,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组(64.2%)。结论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少,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红敏  董勇  刘勤发 《医学信息》2010,23(18):3460-346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配合心理治疗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62例晚期胰腺癌伴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和相应的心理治疗,比较3个月内的镇痛效果。结果在2周、1、2、3、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8.4%、95.2%和90.3%。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结合心理治疗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止痛效果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的特点,评价CARTO标测系统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一57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的心房扑动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规放置右心房内导管、希氏束导管、冠状窦导管和标测消融导管。在心动过速中进行激动标测、电-解剖标测及三尖瓣环至峡部的连续性线性消融。以宽分离的双电位为射频消融的终点。结果 体表心电图和心内激动顺序提示为典型心房扑动。多部位拖带标测发现右心房侧壁远离折返环,低位右心房后壁在折返环上,峡部隐匿性拖带。进一步CARTO标测提示折返环沿下腔静脉逆钟向折返(尾头方向观)。进行峡部至三尖瓣环的连续性线性消融终止心动过速,并出现宽分离的双电位。随访6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房扑动复发。结论 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可与典型心房扑动共用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间的峡部作为缓慢传导区。峡部消融可以终止并消除心动过速。传统的标测方法容易漏诊,CARTO标测系统对折返环部位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勇  陈发霞  杨昶 《中国微循环》2001,5(4):292-29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束支阻滞(BBB)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AMI165例,将其中32例伴BBB(阻滞组)与无BBB 133例(非阻滞组)做对比分析.结果AMI伴BBB发生率19.4%.阻滞组与非阻滞组严重泵衰竭发生率46.9%20.3%(P<0.005);前侧壁梗死为75.0%55.6%(P<0.05);住院病死率为21.9%8.3%(P<0.05);CPK峰值(2356.0±1119.2)u/L(1640.6±1337.1)u/L(P<0.02),阻滞组均明显增高.双束支阻滞病死率明显高于单支阻滞(P<0.0 1).结论AMI伴BBB多见于前侧壁心梗,并提示梗死面积大,严重泵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性心肌病指那些非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因强烈刺激使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所造成的心肌损伤,甚至导致致死性心律紊乱而突然死亡的病例。本文对有关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对人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及心肌组织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急性分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或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进行测定,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房肌组织CaMKⅡ表达的变化。 结果: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276.38±38.12)nmol/L vs (122.28±45.63)nmol/L, P<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CaMKⅡ的表达明显强于窦性心律患者(10.14±0.31 vs 6.86±0.89, P<0.05)。 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钙超载,Ca2+/CaMKⅡ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维持慢性房颤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松涛  王荣琦 《医学信息》2010,23(17):3191-3191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昭苏县人民医院61例高血压伴房颤患者,AF转复后随机分为2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组31例给予包括厄贝沙坦的降压药物,疗程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3.
窦房结与房室结节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关系,当窦性心律不变时,房室传导呈进行性阻滞而发展为完全阻滞,逐渐建立起与窦性节律完全无关的房室结区节律,AVJ—1(房室结区逸搏节律)是NSR(窦性节律)心率的2/3,AVJ—2(房室结区)是NSR心率的2/9,如用数学比例表示其心率关  相似文献   

14.
006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肾病性腰腿疼痛[日]/佐藤裕美…//临床麻醉.-1994,18(9).-989慢性肾功能不全并肾病性骨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因代谢性骨质病变,有50%病人腰部及下肢有广泛疼痛,应用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可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一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痛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由同组医师施行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178例。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房颤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对年龄、性别,左房内径、房颤时间、左室射血分数(EF值)、心胸比、心脏病史、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左心房直径小于55mm的患者妾性心律转复率(43%)明显高于左心房大于55mm的患者(21%,P〈0,05)。房颤时间短于2年的患者48%转为窦性心律,明显高于房颤时间长于2年的患者(P〈0,05)。心胸比率〈0,6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38%)明显高于心胸比率〉0.6者(14%,P〈0.05)。性别、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无心脏手术史、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对于手术后矣性心律的恢复没有影响。结论 风心痛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类性心律情况与左房大小、房颤时间及心胸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非线性动力学是用来研究复杂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心脏是最为复杂的动力系统之一。心电图是反应心脏活动状态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几种非线性动力学处理心脏信息的方法,利用MIT-BIH数据库中的心电数据,对正常心律、起搏心律、室性失常心律和束支传导阻滞心律中的R波峰、R-R间期、R-R波峰间波形下的面积和R-R波峰间波形曲线长度等序列进行了非线性研究。构造了庞卡莱截面,计算了这些序列的相关维数和相关测度熵。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心律和异常心律以及这几种异常心律之间,对于庞卡莱截面上点集的分布、相关维数和测度熵是有差异的,这为研究心脏活动状态和进一步临床应用于早期诊断心脏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噪声性聋患者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为临床对噪声性聋进行早期监测和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以Celesta-503型耳声发射分析仪测试并记录受试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gram和2、4、6 kHz的I/O曲线),以对侧宽带噪声(70 dB SPL)刺激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改变评价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结果: 在DP-gram的测试中,噪声性聋患者的对侧抑制效应在低频(0.75 kHz和1 kHz)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听阈正常组,而在中高频无显著差异;在I/O曲线测试中,噪声性聋患者对侧抑制效应仅在2 kHz中低强度段低于对照组和听阈正常组受试者,而在4 kHz及6 kHz的测试中,无显著差异。结论: 噪声性聋患者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减弱,对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测试可为早期监测和诊断噪声性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Ⅱ度房室阻滞的动态心电图诊断问题。方法选择心房纤颤住院患者44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统计≥2.0s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率,最长R-R间期等。结果44例患者共出现≥2.0s的长R-R间期15636次,13004次集中在夜间23:30-6:00。结论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h平均心率,协助临床判定是否合并Ⅱ度房室阻滞的诊断,对于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发生于严重左室功能不全病人,特点为HV间期延长(希氏束到心室)的一种少见的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数束支折返心动过速的病人诊断后很快因进行性的心脏衰竭而死亡.因此.进展为心脏阻滞的不常见.这里报道1例患原发性传导系统病表现为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4年后进展为完全性希氏束下阻滞。  相似文献   

20.
嵌合型18三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32岁。因结婚3年不育来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患者夫妇结婚3年余,性生活正常。患者半年前于外院检查精液,示严重少弱精伴精索静脉曲张,并行精索静脉曲张术后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