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蛋白C活性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0岁与<60岁患者,男、女性患者,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蛋白C活性,蛋白C活性降低发生率。结果:(1)年龄≥60岁与年龄<60岁者蛋白C活性分别为83.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C活性降低发生率分别为32.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患者蛋白C水平分别为83.0%、86.0%;蛋白C活性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3.6%、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蛋白C活性分别为84.0%、83.0%,蛋白C活性降低发生率分别为19.5%、3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肺血栓栓塞症可能与蛋白C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血清胱抑素C参考值范围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日立7600-02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923例维吾尔族和1 256例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新疆地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参考值范围:1岁的男性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5~0.95、0.85~1.00 mg/L,女性分别为0.82~0.93、0.81~0.95 mg/L;~60岁的男性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78~0.80、0.79~0.82 mg/L,女性分别为0.70~0.73、0.71~0.74 mg/L;60岁的男性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2~0.98、0.92~0.96 mg/L,女性分别为0.85~0.92、0.91~0.96 mg/L。结论 1岁和大于60岁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水平无民族和性别的差异(P0.05),而在~60岁健康人群中则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年龄段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维吾尔族和汉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发现率进行研究.方法 137例维吾尔族患者和141例汉族患者共556颗上颌第一磨牙行CBCT检查,比较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的差异,分析MB2发现率与性别、牙位、年龄的关系.结果 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MB2发现率分别为73.36%(201/274)、65.25%(184/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年龄≤40岁者MB2发现率(78.05%、70.00%)高于年龄>40岁者(66.36%、58.04%) (P<0.05);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MB2发现率(73.13%、73.57%)、左侧和右侧MB2发现率(75.91%、70.80%),汉族男性和女性MB2发现率(66.92%、63.82%)、左侧和右侧MB2发现率(66.67%、63.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2发现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且维吾尔族患者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高于汉族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维汉两民族肺血栓栓塞症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或肺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凝治疗组、纤溶酶治疗组、尿激酶溶栓组,分别予以单纯抗凝、纤溶酶联合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观察治疗10 d后的右心功能及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治疗组及尿激酶溶栓组与常规抗凝治疗组右心功能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溶酶治疗组与尿激酶溶栓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抗凝治疗组出血副作用与纤溶酶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常规抗凝和纤溶酶治疗组与尿激酶溶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激酶溶栓组有更多出血危险性.结论 纤溶酶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不同民族胃大部切除患者焦虑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拟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112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51例,汉族患者61例,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分别于入院后、术前和出院前3个时点进行状态焦虑问卷( SAI)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汉族患者入院后24 h SAI得分为(48.56±4.33)分,高于维吾尔族患者的(46.11±3.66)分;术前12 h SAI得分为(52.21±5.09)分,低于维吾尔族患者的(55.60±4.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10,8.004;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2 h SA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者胃瘫发生率23.5%,高于汉族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2,P<0.05)。影响汉族患者焦虑状态得分的因素有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和报销方式(P<0.05);影响维吾尔族患者焦虑状态得分的因素有婚姻状况和报销方式( P<0.05)。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时应根据维、汉族患者各自特点进行,使健康教育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查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的突变携带分布状况,以探讨维吾尔族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 通过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和听力检测,选取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184例,汉族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133例,用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耳聋基因GJB2、GJB3、mtDNA12S rRNA、SLC26A4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35delG、176del16、235delC、299-300delAT、538C>T、1555A>G、1494C>T、2168A>G、IVS7-2A>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耳聋患者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总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2.50%、30.83%,维吾尔族低于汉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6.092,P<0.01);GJB2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患者突变率分别为9.24%、14.29%,但2个民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1.953,P>0.05);SLC26A4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63%、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7.683,P<0.01);mtDNA 12S r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耳聋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63%、3.0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λ2=0.175,P>0.05);GJB3在2个民族中的携带率均低,分别为0.75%、0.结论 维吾尔族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率较低,其中SLC26A4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汉族;GJB2仍是维吾尔族耳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235delC和35delG为其热点突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frequency of the common mutations in Uigur non-syndromic deafness group in Xinjiang Ui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y means of screening nine mutations of four known deafness genes. Methods One hundred eighty-four Uigur patients and 133 Han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on GJB2, GJB3, mtDNA 12S rRNA and SLC26A4 deafness genes of 35delG, 176de116,235de1C ,299-300delAT,538C > T, 1555A > G, 1494C > T,2168A > G, IVS7-2A > G in these two groups, by means of genic microarray. Results The totlal mutation rate found in the Uigur deafness groups was 12. 50%,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Han deafness groups (30. 83% ,χ2 = 16. 092 ,P <0. 01 ). The GJB2 mutation rate in the Uigur deafness groups was 9. 24%,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Han deafness groups ( 14. 29% ,χ2 = 1. 953 ,P >0. 05 ). The mutation rate of SL C26A4 was 1.63% and 13.53% respectively in Uigur and Han deafness groups, an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 17. 683, P < 0. 01 ). The mt DNA 12S rRNA mutation rate in the Uigur deafness groups was 1.63%,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Han deafness groups (3.01%, χ2 = 0. 175, P > 0. 05 ). The GJB3 mutation rate of these two deafness groups was very low, shown as 0. 75% and 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mutation rate of common deafness genes is lower in the Uigar nonsyndromie deafness group, and the mutation rate of SLC26A4 gen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an deafness groups. The most common mutation in four known deafness genes is GJB2, whose favorite spots are 235delC and 35del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 及其代谢因子叶酸( FA) 、维生素B12( Vit B12) 水平差异及与其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汉两族正常晚期妊娠者分别38例、31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分别39例、33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别30例、36例,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浆tHcy水平、血清FA、Vit B12水平.[结果]每个族tHcy水平在对照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子痫前期重度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汉两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中维族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 B12水平在对照组中维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的tHcy水平显著增高,与病情轻重程度有关;子痫前期患者中FA、Vit B12水平降低,且两民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呼吸疾病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方法对107例呼吸疾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比较分析其病理变化在几种呼吸疾病中的意义.结果显示血浆蛋白C活性肺癌组(129.2+19.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18.9+17.1%)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99.1±17.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组(102.3+18.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蛋白C的活性异常显著升高有利于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发病年龄及绝经年限与恶性病变的发生关系.方法 选择2008-06-2010-06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54例,先按发病年龄分为Ⅰ组(<50岁)、Ⅱ组(50~65岁)、Ⅲ组(>70岁);同时按绝经年限再分为A组(<5 a)、B组(5~10 a)、C组(>10 a).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统计恶性病变发生率.结果 (1)(按发病年龄)Ⅱ组、Ⅲ组恶性病变发生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Ⅱ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绝经年限)B组、C组恶性病变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年龄大及绝经年限长者,恶性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提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部分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试验组为新疆地区NSCL/P患儿44例(维吾尔族12例,汉族32例);对照组为非唇腭裂患儿62例(维吾尔族26例,汉族36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新疆地区汉族NSCL/P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 >0.05;X2 =0.30,P>0.05);维吾尔族NSCL/P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 >0.05),而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P <0.01).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NSCL/P的发生无关;维吾尔族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NSCL/P的发生可能无关,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NSCL/P的发生相关,可能是NSCL/P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