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及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后颅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多种因素与颅内感染有关,如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处理,引流管的及时拔除,脑脊液漏的及时处理等均为重要方面。在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腰穿放出感染的脑脊液,鞘内或脑室内注入庆大霉素或罗氏芬等收到良好的疗效。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针对不同的易感染因素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放出感染脑脊液及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住的18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①开放性颅脑外伤是引起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②手术时间的长短。③术前、术后激素的应用。④术后脑室外引流管停留的时间。⑤术后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的处理。⑥手术操作的规范化。⑦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治疗:在治疗时既要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同时使用头孢曲松钠或者是庆大霉素进行脑室内或者是鞘内进行注射。结论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止血、彻底清创、规范化的术后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行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对防治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义志 《江西医药》2014,(12):1425-142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未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在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有创性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及脑室外引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后颅窝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行持续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1例持续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前使用有效抗生素及脑室内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脑室引流时间、应用脑室外引流器、加强脑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能有效降低脑室引流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在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脑手术的3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本组342例术后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周。颅内感染与患者的性别、手术季节以及围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性质无关,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是否出现脑脊液漏、是否有脑室外引流、有无放置外引流管等有关。结论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的住院患者术后容易发生颅内感染,且引起颅内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应在围术期养成无菌观念,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我院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2574例,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进行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的分析。结果 2574例颅脑手术患者中,共有96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3.73%。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多为术后早期发生。年龄、颅脑手术的类型、手术时间、置管时间、脑脊液漏、随机血糖、意识障碍、再次手术是与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颅脑手术后患者存在许多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需要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无菌操作,并对患者存在的易感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丽 《抗感染药学》2023,(12):1300-1303
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为临床该类患者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肿瘤性质、手术时长、失血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0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有46例,感染发生率为11.5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与患者的性别、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是否置脑室外引流管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4 h、失血量≥1 000 mL、脑脊液漏和置脑室外引流管是患者颅脑肿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潜在风险较高,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共感染21例,感染率为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双侧脑室外引流、直接切口处固定引流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灌注、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8分、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GCS评分较低的患者需急诊手术,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准确把握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指征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0例的治疗经验的总结,探寻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以减少颅内感染发生,提高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方法经验性选择敏感抗生素,联合、足够剂量静脉滴注并加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方法,根据感染情况,置换脑脊液,鞘内注射药物,必要时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注射药物,以更好控制颅内感染。结果治愈17例,行腰大池引流15例,其中,鞘内给药10例;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注射药物2例;死亡1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颅内感染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开放性颅脑损伤及2次及以上的手术,ICU的环境,原有基础疾病及相关部位感染等为最主要因素,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单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开放性伤口,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众多,而脑脊液漏、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在开展颅脑外伤术过程中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28-330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调查医院2007年1月~5月930剖宫产患者,对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和用药情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1月~5月剖宫产患者93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例(1.72%)。其中术前感染用药24例,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8.35%)。抗菌药物的术前预防用药术前半小时使用201例,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0.5%),术后使用705例,术后感染13例(感染率1.8%)。手术者手的细菌培养和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分别为25.6%和15%。结论:剖宫产手术的切口感染与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管理,加强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的情况、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抽查、统计、分析某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0例,统计发生颅内感染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神经内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9.58%,高于国内相关报道。结论对于手术复杂、耗时长、易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3所三级甲等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3所医院2011年9月清洁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肾脏、颅脑手术)病例各50份,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各20份,对病例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时机、给药时限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洁手术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所医院合计总体使用比例分别为67.3%和57.25%,品种选择合格率为60.8%,用药时机合格率为83.3%,使用疗程合格率为37.5%。结论 3所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给药时机情况较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的选择及使用疗程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5-9月期间273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73份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无指征用药为81.7%;术前应用t〉2h者26例(9.5%),0.5h≤t≤2h者241例(88.28%);术后应用t≤24h者61例(22.3%),24h〈t≤48h者42例(15.4%),t〉48h者170例(62.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8类,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存在无指征用药、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用法用量不合理、应用时间过长、更换药品无依据等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情况。结论:我院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全身应用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与单独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经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无明显差异(χ^2=0.9,P〉0.05);全身应用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治疗时间(t=1.35,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效果肯定,可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术前做好手术间、特殊器械和物品的准备工作;熟悉手术相关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重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配合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如何规范用药后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664例无菌手术切口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无菌手术切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2%。纠正不合理用药后,人均节省费用641元,占出院总费用的5.3%。随着年龄的增高,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也有增高趋势。脑外科手术患者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高级职称医师合理用药可节省费用远高于初级职称医师。病情越复杂,合理用药可节省的费用也就越多。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实际抗菌药物费用最高,费用调整用药后可节省费用最多。结论该院无菌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给患者住院费用造成极大的浪费。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案,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合理和经济。  相似文献   

18.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锡瑶  惠锦林  李丹  于刚  史加宁 《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办法和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共65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7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感染有关联(P<0.05),而性别因素则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各类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而在肝脏手术、甲状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则没有发现切口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规范操作技能,应用微创技术,提倡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2010年第1季度为干预前基础数据,以2011年第1季度和2012年第1季度为干预后数据,从各时间段中随机选取甲状腺、乳腺、腹外疝手术病例各100份,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成效。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干预后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89.3%下降到2011年的55.0%和2012年的20.0%(P〈0.01),抗菌药费用明显减少(P〈0.01),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