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目的 提供一种后囊膜无功能性支撑作用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行角膜缘透明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9例(29眼),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所有病例术中均发生非计划内后囊膜破裂,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改行睫状沟植入,光学部置于环形前囊膜下。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0.3,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29眼),8眼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无一眼虹膜损伤。术后11眼出现一过性角膜水肿。结论对后囊膜无功能性支撑作用的病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借助具有连续环形开口的前囊膜夹持固定,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状体前囊夹持植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撕囊口过小21例21眼、后囊破裂6例6眼、囊袋宽松1例2眼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发性白内障情况,术后随访6~24mo。结果:术后3mo视力0.3以上6眼,0.5以上13眼,0.8以上10眼,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与囊袋内植入相近,未发现其它与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效果良好,是超声乳化术中出现撕囊口过小、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的100例(10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共50例(50只眼),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裸眼视力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1和0.8±0.2。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5)。其中,有2例(2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1例(1只眼)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有8例(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青光眼3例(3只眼)及玻璃体积血2例(2只眼)。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陈彬  韩宇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4):332-334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超过2个象限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90°、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外伤致晶状体全脱位或伴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的患者43例(43只眼),采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随访4~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2,视力在0.5以上者22只眼(占51.1%)。36只眼术后无并发症。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状体囊膜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状体悬韧带大范围断裂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承  任百超  马建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0-194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 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

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前  刘双珍  许雪亮  谭浅 《眼科学报》2002,18(4):217-2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089例白内障摘除术中76例后囊膜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6个月时矫正视力≥0.5的比例分别为86.8%和93.4%。结论: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合并玻璃体脱出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或剪除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眼科学报 2002;18:217-219.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YZ  Cheng B  Liu YH  En GL  Li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83-28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变化及其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 ,探讨术后晶状体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最佳位置关系。方法 散大瞳孔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 12 7例 (14 1只眼 )以约 5mm直径连续环形撕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 3个月后晶状体前、后囊膜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结果 全部术眼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均形成白色环状Soemmering环 ,晶状体囊袋塌陷 ,前囊膜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形成无夹持 (6 8只眼 )、部分夹持 (5 2只眼 )及完全夹持 (2 1只眼 ) 3种位置关系。其中完全夹持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 (47 6 % )明显高于无夹持术眼 (11 7% )和部分夹持术眼 (2 1 2 %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无夹持术眼 (91 2 % )和完全夹持术眼 (81 0 % )人工晶状体正位率明显高于部分夹持术眼(42 3% )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囊膜可发生不同变化 ,其中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边缘全部位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上 ,是保证术后晶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状体正位的最佳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摘出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本文选择 1998年 6月~ 1999年 12月后囊膜破裂而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者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 46 0眼中超声乳化摘出术 32 6眼 ,现代囊外摘出术 134眼 ;后囊破裂 31眼 (包括超声乳化术 2 2眼 ,现代囊外 6眼 ,外伤 3眼 ) ,其中囊袋内植入 12眼 ,前囊膜支撑睫状沟植入 16眼 ,缝线固定术 3眼。1.2 手术方法1.2 .1 囊袋内植入术 后囊膜破孔≤ 5 mm者 ,若破孔位于中央 ,则襻植入水平位 ,否则 ,襻应保持在与破孔子午线方向垂直的位置。1.2 .2 前囊膜…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1999,19(3):172-174
目的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480例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49例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囊破裂率为3.3%,70%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0%患者为睫状沟,89.9%患者出院时裸眼视力≥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后囊破裂,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剂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手术效果。方法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16例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人工晶体的位置、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50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3例(81.3%);人工晶体位置稳定。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大面积破裂,采用粘弹剂处理后以前囊膜为依托、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外伤性白内障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例后囊有较大破口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例,采用晶状体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随访3-66月,平均38.2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例(70.6%),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未发现白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或顽固性和葡萄膜炎,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有较大破孔,前囊存在的外伤性白内障病例,用前囊夹持法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Akreos Adapt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十字形袋/沟固定法植入在外伤后或白内障术中出现的后囊大破孔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31眼)后囊大破孔者采用十字形袋/沟固定法植入Akreos Adapt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随访期内观察其术后视力及视觉症状、术后炎症反应、IOL位置及固定状态、囊膜混浊程度、瞳孔和眼压等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0.2者4眼,0.3~0.4者5眼,≥0.5者22眼.所有术眼的IOL均在位,基本居中、无移位,视轴透明,未见严重的术后炎症反应或IOL相关并发症,瞳孔及眼压正常.结论 在后囊大破孔但连续环形撕囊完整时可采用十字形袋/沟固定法植入Akreos Adapt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该法简便、快捷、安全,植入后IOL位置稳定居中,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眼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1例(81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0.5者占85.19%,视力≥0.3者占88.89%,并发症主要包括;晶状体后囊破裂5眼,占6%,角膜纹状混浊16眼,占19%,前房纤维素性渗出6眼,占7%,后囊混浊10眼,占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眼,占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45例45眼,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组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但后者术后有2例6mo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及眼压升高,其余视力均改善。前者视力均改善,未见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改善视力,但前者更接近于生理位置,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植入Acrysof Natural和硅胶人工晶状体的效果。方法:选择无青光眼发作史的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65例70眼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无术中并发症60例63眼。其中30例33眼用植入器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另30例30眼用植入器植入硅胶(silicone)人工晶状体。统计植入术中并发症;术后1d,1wk,3mo,1a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结果:Acrysof Natural在植入过程中展开慢,可控性好,在剥脱综合征患者瞳孔不易散大情况下仍能顺利植入,无并发症。对照组硅胶人工晶状体展开时弹射快,有7眼植入过程中发生翻转,在部分悬韧带不健全的病例同时因瞳孔缩小不易观察和控制,造成5眼植入时袢划破后囊膜(16.6%)。1枚弹入玻璃体,取出后改睫状沟植入。术后视力对后囊破裂者不列入正常统计。结论:选择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单体、袢宽软、植入过程中展开慢、好控制、可避免植入过程并发症。其光学部分相对薄、稳定性好、前房相对较深。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手法撕除晶状体后囊膜的纤维机化膜,以恢复晶状体后囊膜的透明度,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视力。方法对4581例(5028只眼)白内障施行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手术,其中54例(61只眼)因术中晶状体后囊膜前存在较为致密的纤维机化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4例(19只眼),老年性白内障27例(27只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11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例(4只眼),估计手术后将会严重影响视力,故采用手术摘除。具体操作如下:前房内注入粘弹性物质,使晶状体后囊膜略低于平面,先用截囊针由切口插入,钩住纤维膜的边缘,向中央牵拉,使纤维膜的边缘与晶状体后囊膜粘连处游离,再改用撕囊镊,夹持游离的纤维机化膜,完整地从后囊膜撕去。结果采用粘弹性物质屏蔽和截囊针加囊膜镊撕去晶状体后囊膜前纤维机化膜,并保持后囊膜完整40例(42只眼);出现后囊膜裂隙、无缺损10例(13只眼);出现后囊膜裂口追加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4例(6只眼);其中2例(2只眼)施行前段玻切术。所有54例(61只眼)最终将人工晶体置入晶体囊袋内。结论在粘弹性物质屏蔽下,用截囊针将纤维膜游离,再用撕囊镊揭痂法撕除晶状体后囊膜前纤维机化膜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以恢复后囊膜的透明度,提高视力;恢复后囊膜平整,使人工晶体置入后不会倾斜;不会因为术后YAG激光不能击破纤维机化膜,而影响白内障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手术处理技巧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与原则.方法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53例(53眼),伤后4~11天,根据囊破裂、玻璃体视网膜等后段紊乱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晶状体皮质吸取,品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处理后段紊乩,其中39眼(73.59%)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2眼(22.64%)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6月矫正视力:低于0.1者3眼(5.66%),0.1~0.25者13眼(24.53%),0.3~0.6者28眼(52.83%),大于0.6者9眼(16.98%).人工晶状体偏位3眼,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眼.结论 角膜穿孔伤伴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伤后应及早手术,并根据其眼前段紊乱的程度及是否伴有眼后段组织严重损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并适时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人工晶状体异位23眼包括人工晶状体玻璃体腔脱位、瞳孔夹持、"刮雨器(雨刷)"综合征等,原因为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襻变形、外伤等,应用旋转复位法、后囊膜夹持固定法、玻璃体切除或加睫状沟缝线法等。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9眼,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人工晶状体位置固定。结论: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是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主要措施,根据人工晶状体异位的不同情况应用各种复位技术可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