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张楷利  王坤  冯刚 《新中医》2017,49(7):99-100
目的:观察松解撬拨闭合复位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2例,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松解撬拨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经皮克氏针及外用绷带贴胸位固定3周,3周后拔除克氏针并解除外固定,同时配合外用中药熏蒸及肩关节功能锻炼。均观察随访1年,采用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复位,其中优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0%。结论:松解撬拨闭合复位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陈加强 《中医正骨》2008,20(7):65-66
肩关节前脱位是骨伤科常见病,复位方法多种,大多在门诊一次复位成功,但有部分患者难以复位,需经麻醉后才能复位。自2000-2006年,作者在拔伸足蹬法基础上进行手法改进,治疗肩关节前脱位60例,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浅谈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前脱位临床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拔伸足蹬复位法、椅背复位法、膝顶推挤等法,在复位过程中常因刺激腋下部,肌肉收缩痉挛而至使复位失败,自2007年以来我院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28例经采用抱膝自动复位法,加道功导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肩关节前脱位中的盂下脱位为临床常见,治疗上目前多采用远端对近端的闭合整复方法。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作者观察到这些常规方法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遇到体格强壮或肌肉高度紧张交锁嵌顿较明显者,用此类方法难予复位,强行复位易造成医源性损伤。作者自2002~2007年,共收治采用常规复位方法失败的肩关节前脱位中的盂下脱位59例,经改用改良过头牵引复位法均一次复位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拔伸足蹬法(Hippocrates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前脱位43例,应用Hippocrates法整复。结果:随访时间4~6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正常,无再发性脱位。结论:本疗法此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复位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6.
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是临床最常见到的关节脱位之一,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按肩关节肱骨头脱离关节盂的位置有前脱位和后脱位二种。其中前脱位占极大多数;后脱位极少见。 笔者近年来采用拨伸足蹬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前脱位)2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顶伸引旋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总结回顾膝顶伸引旋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病例38例,分析疗效。结果:38例病例均一次性复位成功,36例未使用麻醉;其中33例随访6月,疗效总治愈率93.9%。结论:膝顶伸引旋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简单易行,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外旋上举法、手牵足蹬法、拔伸托入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用外旋上举法、手牵足蹬法、拔伸托入法整复,比较整复时间、一次复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整复时间、一次复位成功率,外旋上举法组与手牵足蹬法组、拔伸托入法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外旋上举法纽与拔伸托入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复位手法中,外旋上举法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牵腕蹬肩法"与"手牵足蹬法"闭合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2月—2017年12月骨伤科治疗的266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依据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牵腕蹬肩组(166例)、手牵足蹬组(100例),比较2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临床疗效、复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复位前及复位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UCLA评分状况、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牵腕蹬肩组患者1次复位成功率高于手牵足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牵腕蹬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牵足蹬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牵腕蹬肩"法闭合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疗效较"手牵足蹬"法更优,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脱位是人体关节脱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四肢大关节脱位中有近一半的患者为肩关节脱位,而肩关节脱位中十之八九都属于肩关节前脱位[1]。目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如牵引推拿法、足蹬复位法、椅背复位法、转腰膝顶法等传统整复手法[2~5],其复位方法、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各有长短。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科参照上述传统整复手法,采用外展牵抖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取得良好疗效。现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手法复位是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最主要、最理想的方法.临床手法复位的方法有很多,历代总结的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复法、拔伸托入法、膝顶推挤法、牵引回旋法等,其实质均以对抗牵引为整复特点.近年来,因对肩部解剖及创伤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实践,现代医家又总结出许多复位方法,现将1998年以来有关肩关节脱位的文献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探索出更加合理、疗效更好的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关节前脱位手牵足蹬法复位的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结合肩关节前脱位的损伤机制和复位障碍,分析肩关节脱位手牵足蹬法复位时医源性损伤原因。结果:综合分析常见的医源性损伤原因为精神紧张、体位错误、手法用力不当。结论:肩关节前脱位的医源性损伤后果严重,术前要认真分析影像资料,复位手法准确,防止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对于未熟练掌握者不宜首选手牵足蹬法复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旋内收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外旋内收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者58例。结果:58例在无麻醉情况下均复位成功,均无医源性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复位时间18~32 s,中位数25 s。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复位前的(7.9±0.3)分降至复位后的(2.4±0.1)分。复位后3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58例均评价为优,患肩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不影响持重及参加日常劳动,无再次脱位。结论:外旋内收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具有安全、有效、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辉 《中医正骨》2002,14(12):32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创伤,闭合复位极为困难.自1988年以来,我院收治34例,采用推移肩胛骨的复位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倪坚正  刘爱民  赵勇 《新中医》2023,55(15):85-89
目的:观察椅背屈肘复位法联合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将 60 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活血汤加减联合手牵足蹬法 治疗,观察组采用椅背屈肘复位法联合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 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复位时间、1 次复位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1 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 2 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维度(日常活动、疼痛、肌力、肩关节 活动度) 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治疗后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Constant- 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96.67%,高于对照组 80.00%(P< 0.05)。2 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椅背屈肘复位法联合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疗效确切,能够 缩短患者复位时间,改善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顺势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采用顺势复位法治疗闭合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l6~90岁,中位数41岁。左肩脱位28例,右肩脱位44例。喙突下型脱位31例,盂下型脱位39例,锁骨下型脱位2例。病程2~24 h,中位数7 h。观察患者肩关节复位和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1例无麻醉下复位成功,其中67例1次复位成功,4例2次复位成功;1例因对疼痛敏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1次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后3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64例、良6例、可2例。均无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顺势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成功率高,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占四肢大关节脱位的67.6%,传统的复位方法有多种。近年来采用仰卧旋臂按压法治疗各种肩关节前脱位12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肩关节脱位,是人体最常见的脱位之一.中医学以手法复位作为最常使用的早期治疗手段,主要以拔伸托入法、椅背复位法、手牵足蹬法为主.文章就近年来医者所使用的复位方法进行综述,得出3种创新的手法,即采用前屈外旋法、牵提复位法及外展外旋法,使其更符合当代患者的特点,以期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非牵引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18例报导解放军三二四医院骨科张怡五,殷代昌,王小勇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非牵引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7~57岁。平均31.8...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脱位多见于跌伤患者,以中青年人为好发,脱位的同时往往伴有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外科颈骨折等症状,损伤后患肢常弹性固定肩关节盂前方或前下方。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最早见于《普济方》,为足蹬拔伸牵引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足蹬拔伸牵引法整复肩关节脱位,因动作粗大。疼痛加剧,患者常不能很好配合,导致整复时间过长,额外增加患者痛苦。笔者分析了肩关节周围结构机理,在实践中逆势而为,运用上举牵引内旋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