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加味三黄汤坐浴合内痔结扎合外痔皮瓣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对解决术后创缘水肿、出血、疼痛、愈合缓慢和肛门功能形态影响等问题的临床作用,以了解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中药加味三黄汤坐浴合内痔结扎合外痔皮瓣整形术,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和愈合时间对照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减轻、创缘水肿及出血减少、创口愈合时间缩短、术后肛门功能形态维护良好。结论:中药加味三黄汤坐浴合内痔结扎合外痔皮瓣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程短、后遗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混合痔及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102例混合痔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治愈96例,好转6例,完全治愈率为94.1%。结论:采取外痔切除、内痔结扎的手术治疗及术后中药内服外洗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推广意义。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结果本组患者96例中有83例(86.46%)获得治愈,13例(13.54%)治疗有效,未出现无效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取得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93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肛瘘和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镇痛,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肛肠消肿止痛散熏洗坐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减轻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还可促进创口愈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混合痔术后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给予60例混合痔术后的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疼痛对症护理和术后换药护理。结果60例患者均有效减轻疼痛。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术,能促进患者恢复,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红光治疗技术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换药前进行红光照射,治疗组患者于换药后进行红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多数患者疼痛的感觉均有明显减轻,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感觉不明显,对照纽中有32例患者痛感未减轻,且治疗纽患者的换药后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光治疗在混合痔术后的疼痛及舒适度均有明显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确切,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涛 《中医临床研究》2011,(18):120-1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科混合痔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汤剂坐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较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混合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2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并随访。结果:治疗后47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在随访中1例患者因活动度较大出现疼痛、休息后症状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肛肠病手术后止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到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肛肠病术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优:49例,良:12例,可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50.9%。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减轻肛肠病人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其进行恢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腹胀症状均明显改善,显效时间为1~12h,平均显效时间为4.5h,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起效时间短,疗效显著,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郭美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50-151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痔疮手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临床观察,分析具体原因,采取切实护理计,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痔疮术后患者,能有效消除或减少患者痛苦和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心率,改善临床证候及心电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将1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疗30d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优于对照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6.58%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武红  杜婧 《中医临床研究》2014,(17):131-133
目的:观察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60例,路径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的知识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路径组患者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路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知识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肛裂治愈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I期新鲜肛裂采用对症内服中药、封闭或加扩肛疗法;II期多采用扩肛、括约肌切断术;III期多采用切除术加内括约肌松解术,将哨兵痔、肥大的肛乳头及皮下瘘管一并切除。三期疗法中都相应辅助使用熏洗、通便、敷药等疗法。结果:I期痊愈78人,好转1人;II期痊愈102人,好转7人,未愈1人;III期痊愈20人,好转1人。总治愈率96%,好转率3.8%,未愈率0.4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炎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一组为西药组,21例患者,采用纯西药治疗:5~10mg的磷酸地塞米松注入10ml的葡萄糖酸钙和2g的维生素C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推注,同时予以20 ml的溴化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另一组为中西组28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加用50ml的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组28例患者治愈21例(75%)、好转6例(21.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为96.4%,西药组治愈11例(52.4%)、好转7例(33.3%)、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6.7%,中西组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过敏性皮炎,疗效肯定,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8年3月我们院经治62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秋水仙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改善血尿酸、缓解急性期症状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结论: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办法能够改善痛风症状,并且减少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way,CP)的构建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建立混合痔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分为实验组(CP组150例)和对照组(非CP组15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非CP组(8.75±1.56)d vs(10.60±2.02)d,(3 407.22±789.23)元vs(4 310.89±978.08)元,(P0.05),CP组病人满意率高于非CP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单用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血压下降值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控制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