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胫骨骨干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控制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术65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延迟愈合组和愈合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延迟愈合患者98例,术后愈合患者560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OR=1.648,95% CI=1.013~2.645)、患者术后过早活动(OR=2.628,95% CI=1.123~2.457)、带锁髓内钉长度过短,或者远端锁钉锁定失败(OR=2.121,95% CI=1.126~2.311)、术后早期功能锻炼(OR=2.218,95% CI=1.091~2.349)、术前骨折是否进行牵引及复位(OR=1.199,95% CI=1.237~1.781)是影响患者术后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患者术后过早活动、带锁髓内钉长度过短,或者远端锁钉锁定失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前骨折是否进行牵引及复位是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愈合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韩艳超  杨文静 《安徽医药》2020,41(12):1451-1454
目的 探讨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儿269例,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分析此类患儿基础疾病和尿路感染再发情况、病原菌分布特征,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9例患儿中,复杂性感染206例(76.58%),其中男患儿109例(52.91%),女患儿97例(47.08%);复杂性感染疾病中最常见的为肾病综合征45例(21.84%),其次是肾炎综合征33例(16.02%);269例患儿中,尿路感染再发21例(7.81%),其中18例(6.69%)合并泌尿系统基础疾病。269例患儿共检出278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191株(68.71%)[其中大肠埃希菌144株(51.80%)]、革兰阳性菌83株(29.86%)[其中屎肠球菌41株(14.75%),粪肠球菌35株(12.59%)]、真菌4株(1.44%)(均为白假丝酵母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尿管时间(5天~和10天~)、存在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是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尿路感染多为复杂性感染,其最常见的基础性疾病为肾病综合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先天畸形和感染疾病是小儿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113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按TURP、TUPKRP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分组,比较两组高龄高危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TUPKRP相对于TURP,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的暂时性尿失禁、术后继发性出血、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时,TUPKRP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祥琨  江波 《安徽医药》2019,40(12):1356-1358
目的 探讨单纯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瘘管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299例单纯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门诊随访,分析术后瘘管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299例患者中,术后瘘管形成67例,发生率为22.4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后未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吸烟人群在术后瘘管形成的概率更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术后瘘管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12),而术后规范性应用抗菌药物则是一项独立的保护因素(OR=0.371)。结论 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予以规范性抗菌药物治疗,是预防瘘管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性别是术后瘘管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梅  余海云 《安徽医药》2016,37(3):356-358
目的 探讨亲情服务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亲情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天的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前一晚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4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情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BPH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改善睡眠状况及降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邓如明 《安徽医药》2016,37(4):435-438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n=50)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50),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通过单因素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再以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都能较好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高度重视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BPH患者99例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15)和非感染组(n=84),分析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留置尿管时间≥6周等因素与术后感染有相关性;这些因素是导致BPH患者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非感染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患者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治疗中应合理控制血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最大限度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薛亚辉  宫小勇  郑伟  李永强 《安徽医药》2016,37(11):1418-14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设为TUERP组;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设为PKRP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前列腺切除率、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TUER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09±13.14)min较对照组(56.87±12.43)min下降(P=0.045),术中出血量(115.34±31.34)mL 较对照组(135.45±41.14)mL减少(P=0.037);前列腺切除重量(42.34±16.34)g高于对照组(33.56±14.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45±5.78)h较对照组(11.12±6.98)h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结果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RP术式与PKRP术式治疗BPH均有显著疗效,TUERP术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彭涛  祝黎洁  邵红宝 《安徽医药》2015,36(12):1507-1509
目的 研究非那雄胺与度他雄胺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运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TUPKP的147例患者分为非那雄胺组(45例)、度他雄胺组(39例)和对照组(63例).非那雄胺组:术前服用非那雄胺5 mg/d超过6个月;度他雄胺组:术前服用度他雄胺0.5 mg/d超过6个月;对照组:术前1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抗雄药物.比较各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各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那雄胺组和度他雄胺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生理盐水冲洗量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那雄胺组与度他雄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运用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均可以减少大体积前列腺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用药安全性良好,但是短疗程及围手术期用药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徐逸昕  王一波  丁蔚  谭玉林 《安徽医药》2017,38(11):1448-145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普外科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7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普通组(65~74岁)146例,高龄组(≥ 75岁)1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应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普通组相比,高龄组的麻醉风险评分(ASA)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更高,输血以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更多。术前合并症中,高龄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贫血和消化性溃疡更多、营养情况更差。高龄组的术后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和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ASA评分、CCI评分、贫血、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高血压和COPD可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评分(OR=8.140,P=0.000)和贫血(OR=2.424,P=0.013)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R=0.225,P=0.00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随着年龄上升,直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增加、营养状况变差,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CCI评分和贫血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青松  张文俊 《安徽医药》2019,40(7):790-792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急性胆囊炎LC术的1 0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LC中转开腹,1 005例未中转成功行LC。以37例LC术中转开腹患者为中转组,在1 005例顺利完成LC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11例作为LC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手术史(OR=0.093,95% CI:0.030~0.289,P<0.005)、急性发作病程(OR=0.203,95% CI:0.078~0.531,P=0.001)和胆囊壁厚度(OR=0.165,95% CI:0.059~0.459,P=0.001)是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菌分布特点,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05%),其中尿路感染15例(占65.22%),呼吸系统感染6例(占26.09%),切口感染2例(占8.70%);23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0株(占32.26%);合并糖尿病、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前列腺体积≥45 cm3、术前导尿、手术时间≥1 h、留置尿管时间≥5 d、住院时间>7 d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019)、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OR=1.937)、前列腺体积≥45 cm3(OR=2.694)、术前导尿(OR=2.162)、手...  相似文献   

13.
李昕  管世鹤 《安徽医药》2016,37(4):460-462
目的 探讨肾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肾脏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506例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分别进行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原发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13例,感染率8.5%,共分离病原菌株195例,以革兰阴性菌居多。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构成比为48.76%,其次为泌尿道,构成比20.25%;原发病为狼疮性肾炎时,医院感染率最高,占30.04%。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是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是否进行过操作性治疗等,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肾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几率较高、危险因素多样且病原菌多变。临床应合理采用抗菌药物、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肾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坤  任琳  王金霞  吴永贵 《安徽医药》2019,40(8):924-92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肺部感染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余148例设为对照组,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PD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CRP)升高及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OR=10.860,95% CI:3.290~35.843,P=0.000)、贫血(OR=1.041,95% CI:1.018~1.064,P=0.000)、CRP (OR=2.563,95% CI:1.074~6.116,P=0.034)是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在贫血、心功能不全及CRP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临床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太和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1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UKEP组与TUPKP组,每组6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临床资料。结果 TUK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7.08±26.03) mL、(1.27±0.52) d、(2.54±2.14) d和(11.44±4.37) d,均低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PSS、QOL评分及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UKEP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Qmax分别为(8.72±1.72)分、(1.64±0.32)分和(15.71±1.71)mL/s,TUPKP组患者分别为(9.10±1.41)分、(1.55±0.34)分和(1.55±0.34)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及其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KEP与TUPKP均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TUKEP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普外科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6例因胃癌接受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发生胃瘫,发生率为8.23%。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补液量、是否合并术前幽门梗阻、焦虑、糖尿病等患者的胃瘫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幽门梗阻(OR=4.989)、糖尿病(OR=10.402)、焦虑(OR=3.152)、年龄(OR=7.833)、术后镇痛泵使用(OR=9.681)、毕Ⅱ式吻合(OR=1.813)为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视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健康指导,合理消化道重建,降低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可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合并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resection,TURB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术后即刻灌注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对患者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及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NMIBC合并BPH导致下尿路梗阻的患者69例,随机分配为THP高浓度组(n=35)和低浓度组(n=34),术前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IPSS)评分、刺激评分、梗阻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ost-voiding residual,PVR)、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膀胱肿瘤体积。高浓度组手术结束6 h内灌注THP 30mg/5%葡萄糖注射液(glucose solution,GS) 30 mL,低浓度组灌注THP 30 mg/5%GS 50 mL。术后每周记录2组术前各项评分指标、Qmax、PVR及膀胱疼痛直观模拟分级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共4周。2组患者均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肿瘤是否复发。结果 2组术前及手术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第1~4周,刺激评分、梗阻评分、IPSS评分、QOL评分、PVR及VAS评分均逐渐下降,Qmax逐渐升高。在第1~3周时高浓度组刺激评分及IPSS评分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均<0.05),在第4周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术后第1~2周时高浓度组VAS评分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0.01),在第3~4周时2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第4周时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2组随访中位时间均为30个月,随访期内高浓度组肿瘤复发3例(8.6%),低浓度组复发4例(11.8%),2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期行TURBT+TURP并术后即刻膀胱灌注THP 30 mg/5%GS 30 mL较30 mg/5%GS 50 mL短期内尿路刺激症状加重,但在术后第4周时症状可自行缓解,随访中未发现2组肿瘤复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邓庆梅  李飞  赵华  计海芬  叶芳 《安徽医药》2016,37(8):962-966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NLR、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最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 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 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 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 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 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 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 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20.
杨秀娟  周芳 《安徽医药》2018,39(4):408-411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 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SI组(66例)和非SSI组(163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SSI情况,筛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否输血、术前预防性用药情况等高危因素。结果 SSI组平均年龄(62.1±13.7)岁,平均手术时间(186.4±86.3)min,高于非SSI组的(42.7±18.5)岁和(132.7±6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高于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ASA分级Ⅲ级>Ⅱ级>IV级>I级;切口分类Ⅲ类>Ⅱ类>Ⅰ类;不合理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高于术前合理抗菌用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机、性别、输血与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SA分级和切口分类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的发生与ASA分级、切口分类及是否有糖尿病有关,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