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菌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延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补液、补充维生素等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口服布拉酵母菌,125 mg/次,2次/d。对两组出现腹泻的患儿均口服蒙脱石散,1.0 g/次,3次/d,并且补液,直至治愈。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其细胞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的发生率为38.89%,对照组为61.11%;治疗组腹泻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每天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腹泻的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4+/CD8+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CD8+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酵母菌用于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 年5 月—2015 年1 月天津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酪酸梭肠球菌组和枯草杆菌组,每组各40 例。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1 个月,0.125 g/次,2 次/d;≥1 个月,0.25 g/次,1 次/d。酪酸梭肠球菌组口服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菌片,<1 个月,0.05 g/次,3次/d;≥1 个月,0.07 g/次,3次/d。枯草杆菌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1 个月,0.5 g/次,2 次/d;≥1 个月,1.0 g/次,2 次/d。3 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观察3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次数、腹泻好转时间及脱水情况。结果 布拉氏酵母菌组、酪酸梭肠球菌组和枯草杆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5.0%、72.5%,布拉氏酵母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布拉氏酵母菌组的腹泻次数及腹泻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且布拉氏酵母菌的脱水情况轻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儿非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儿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微泵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腹部肌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0.1 IU/kg,1次/2 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D4+/CD16+、CD3+、CD4+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1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3+、CD4+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CD16+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香菊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在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就诊的12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 mL/次,1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香菊胶囊,2~4粒/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9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白三烯B4(TB4)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E、IgG、LTB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IL-4、IL-8、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香菊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槐杞黄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 000散治疗儿童便秘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分两次温水冲服聚乙二醇4000散,1.5 g/(kg·d),并根据患儿粪便嵌塞情况逐渐减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温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0 g/次,2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总分、生存质量评分(HRQO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低于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升高,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水平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次数、排便难度、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等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排便次数、排便难度、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总分明显减少,HRQOL评分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中医症候总分低于对照组,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便秘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内菌群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将60例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初始剂量25 mg/d,随后根据血小板计数(PLT)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LT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儿童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患儿PLT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盛玮  田玉珍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1):2065-2068
目的 考察川芎嗪联合阿奇霉素对红霉素耐药性大叶肺炎患儿的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180例红霉素耐药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90例。阿奇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10 mg/kg的注射用阿奇霉素,连用3~5 d,患儿体温恢复,且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后,给予口服10 mg/kg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次/d,连续治疗10 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40 mg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次/d,连续治疗10 d。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阿基霉素组的有效率为77.78%,联合组为87.78%,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L-6、IL-8、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阿奇霉素对红霉素耐药大叶肺炎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有关,能增加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采用2.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以氧气为驱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流量控制在6 L/min以内,2次/d,15 min/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P<0.05)。治疗后,两组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正向调节机体免疫水平,疗效确切,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胶囊,首剂量0.4 g,从第2次服用开始逐渐减少剂量,降至0.2 g/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3粒/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呕吐、腹痛和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诺氟沙星可显著缩短急性肠炎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方春茹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1):2247-2251
目的 探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滴剂,<6岁,0.5 mL/次,1次/d;≥ 6岁,1 mL/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鼻渊舒口服液,<6岁,5 mL/次,3次/d,≥ 6岁,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gE、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免疫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Th1/Th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渊舒口服液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系统及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41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嗜酸乳杆菌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免疫功能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AAD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相比之下,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AA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迅速改善腹泻症状,提高小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醒脾养儿颗粒,0~1岁1 g/次,2次/d;1~2岁2 g/次,2次/d;2~3岁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1岁0.5 g/次,3次/d;1~3岁1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大便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9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循环不良、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治疗组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肠安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食滞胃肠证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滞胃肠证急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胃肠安丸,4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侯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93.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纳呆、脘腹痞满等方面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腹痛、嗳气吞酸、舌苔厚腻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这些方面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纳呆、脘腹痞满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安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食滞胃肠型急性腹泻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6个月~1岁,1次/d,3 g/次;1~2岁,2次/d,3 g/次;2岁以上,3次/d,3 g/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小儿肠胃康颗粒,3次/d,5 g/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大便频次、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以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77.78%)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便频次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大便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CRP、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可提高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减轻主要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RG-034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活菌计数法测定RG-034菌粉活菌数,利用类“牛津杯法”确定植物乳杆菌RG-034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及植物乳杆菌RG-034胶囊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日ig5g/kg番泻叶联合隔日禁食,持续5周,制备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自造模第3周开始给药,植物乳杆菌RG-034组大鼠igRG-034胶囊(1×109CFU/粒,15mg),2粒/d;蒙脱石散组大鼠ig0.81g/kg蒙脱石散,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量生理盐水,给药3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变化,测定稀便率、稀便级以及腹泻指数,采用16S核糖体RNA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结肠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植物乳杆菌RG-034菌粉活菌数为2.5×1011CFU/g,对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5.90~25.06mm。与模型组比较,植...  相似文献   

16.
王芳  王森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478-1481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腹泻病患儿11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鞣酸蛋白酵母散,小于1岁患儿1包/次,1~3岁患儿2包/次,大于3岁患儿3包/次,均为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小于1岁患儿半包/次,1~3岁患儿1包/次,大于3岁患儿2包/次,均为1次/d。所有患儿均规律治疗5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体温、大便和呕吐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便次增多、大便稀软、呕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便次增多和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体温、大便、呕吐症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