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与雷贝拉唑联合用于慢性胃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该院消化内科的慢性胃炎患者,共68例.将此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传统西药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用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替普瑞酮、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TH结论:替普瑞酮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时疗效显著,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当代医学》2021,27(18):34-37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对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胃动力指标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动力指标、改善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治疗前,两组餐后饱胀、食欲减退、上腹隐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餐后饱胀、食欲减退、上腹隐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17、胃动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胃泌素-17、胃动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餐后饱胀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显示愈合时间、食欲减退好转时间、幽门螺杆菌检验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CG效果优于替普瑞酮单一用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予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150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行替普瑞酮治疗,研究组76例在其基础上行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胃黏膜的EGFR表达及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7%低于研究组97.4%,且EGFR表达的水平低于研究组,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予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雷贝拉唑结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选取我院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替普瑞酮)与研究组(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检验指标:治疗后的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评分与EGFR阳性细胞百分率、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评分与EGFR阳性细胞百分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及1年内复发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慢性胃炎病症的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胶体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185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64)、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62),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胶体铋剂四联治疗,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林霉素、胶体铋剂三联治疗, 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 观察组、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2.19%(59/64)、84.75%(50/59)、76.27%(45/5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消化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9.06%(57/64)、71.19%(42/59)、为62.90%(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63%(58/64)、89.83%(53/59)、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胶体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疗效较佳,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消化道症状缓解率和溃疡愈合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柏春 《海南医学》2011,22(16):30-31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8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7d疗法,雷贝拉唑+替普瑞酮35d巩固疗法;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7d疗法,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讨论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在临床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克拉霉素治疗组50例和阿莫西林治疗组46例,两组患者的联合治疗中抗菌药都是左旋氧氟沙星,抑酸药是雷贝拉唑。治疗时长是10 d,对照组50例为单纯使用雷贝拉唑治疗。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的6周内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克拉霉素治疗组Hp根治46例,根治率为92%;阿莫西林治疗组根治41例,根治率为89.13%,对照组根治率为62%,得知克拉霉素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阿莫西林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是在临床是安全高效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ri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9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结束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随访1a后复发率。结果:①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1a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以及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6—12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随访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72.50%(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访1年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高,治疗后不易复发,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首选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患者143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47例患者、对照组(B组)48例患者、对照组(C组)48例患者。观察组(A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对照组(B组)给予胶体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对照组(C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是93.62%、83.33%、91.67%;幽门螺杆菌症状缓解率分别是93.62%、89.58%、91.67%;幽门螺杆菌症溃疡愈合率分别是91.49%、87.5%、89.5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缓解率、溃疡愈合率都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该卫生队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单药治疗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单药治疗组采取替普瑞酮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药治疗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比较:①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后患者胃黏膜组织炎症和疼痛的评分;③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①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38/39),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4.4%(29/39),联合治疗组对比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患者胃黏膜组织炎症和疼痛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胃黏膜组织炎症和疼痛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药物使用安全性高,均无出现严重不良的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给予替普瑞酮和雷贝拉唑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研究.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均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加用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用药后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及远期复发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雷贝拉唑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经胃镜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学检查(Warrin-Stary 染色),2项诊断均为HP阳性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66例),治疗组加服替普瑞酮,余治疗相同。服药1周内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检测HP,6个月后随访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42%和91.53%(P〉0.05);治疗组腹痛、嗳气、反酸、恶心、腹胀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胃溃疡总有效率(92.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P〈0.05);6个月后治疗组胃溃疡复发率(9.26%)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替普瑞酮在联合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中,具有用药次数少、药物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主要症状消失快等优点,可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复春片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Hp阳性胃溃疡患者8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胃复春片+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Hp根除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低,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P <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胃复春片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胃泌素水平,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观察组(n=33)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n=33)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2)观察组复发率是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突出,复发率较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替普瑞酮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黛力新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8、-3.02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76%)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χ~2=5.303,P0.05);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72例)和联合组(7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联合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65.5%,观察组根除率为96.4%,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74.5%;观察组总有效52例,总有效率94.5%,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阿莫西林、雷贝拉唑与呋喃唑酮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替普瑞酮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中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成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13-113,116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胃镜下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法)证实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共2周;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均2次/d,共1周;治疗组65例,除上述治疗外,加服替普瑞酮50mg,饭后30min内口服,3次/d,共4周。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治愈率为90.77%,优于对照组73.91%,P〈0.01。结论替普瑞酮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中可有效减轻胃黏膜损伤,促进胃溃疡愈合,提高治疗质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