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合酶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生物合成的专一途径——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途径,需依赖一族特异性的酶——一氧化氮合酶(NOSs)的催化作用〔1〕。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颌面部制式子弹致伤后伤道组织损伤、修复、愈合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s)细胞定位,证实和明确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途径在该过程中存在的形态学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 抗nNOS(神经型)、iNOS(诱导型)和eNOS(内皮型)多克隆抗体为兔IgG,SantaCruz公司产品,工作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在牙髓炎症中的mRNA表达。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牙髓炎24h、72h和120h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th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n,RT-PCR)方法,测定各组iNOSmRNA表达量。结果:大鼠牙髓炎早期,局部病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iNOS表达以各炎症组较对照组升高,其中炎症72h组明显增高。结论:牙髓炎早期,中性粒细胞可能是iNOS分泌的主要部位,并且iNOS的产生与炎症病程有关,表明它在早期牙髓炎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一种毒性强、易扩散、不稳定、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半衰期极短(3s~5s)的自由基。由源性NO是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以左型精氨酸(L-arginine,L-Arg)为底物...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头颈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代谢  NO是L 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的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 ,半衰期约5s。NOS分为 3型 :I型NOS(nNOS)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 ;Ⅱ型NOS(macNOS)最早发现于巨噬细胞中 ,近期发现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Ⅲ型NOS(eNOS)为内皮细胞所特有。根据NOS调节方式及特点主要分为两型 ,即原生型NOS(constitutiveNOS ,cNOS)和诱生型NOS(inducibleNOS ,iNOS)。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和核磷蛋白(FOS)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对牙齿加力刺激时三叉神经感觉核簇(Vcx)内的分布情况;NOS阳性结构与牙齿移动诱发的FOS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S阳性结构和FOS阳性神经元(FLN)在Vcx内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两者之间又有重叠。表明NO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的中枢调控,进一步阐明了牙齿移动性刺激在中枢内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合酶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舌鳞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OSI、NOSI和NOSII在55例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OSI、NOSI和NOS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400%和382%。在有颈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之间、5年生存组与5年内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NOSI在G1、G2和G3之间,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舌鳞癌组织中NOSI、NOSI和NOSIII的表达与其预后有关,NOSI对肿瘤的生长、分化、淋巴转移和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在牙髓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作用下生成胍氨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其中在牙髓血管紧张性调节,牙髓痛觉传递及牙髓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牙周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一种毒性强、不稳定、易扩散 ,化学性质极其活泼 ,半衰期极短 (3~ 5s)的自由基。它参与了循环、消化、神经、免疫等多种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1,2 ] 。 1993年Bodies[3 ] 首次在唾液中检测出NO的存在 ,至此 ,揭开了口腔NO的生物学研究。当前 ,NO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正逐渐成为口腔新研究热点之一。现就NO在牙周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1 NO的研究概况1.1 NO的生物合成及生物学作用NO由一氧化氮合酶 (NOSynthase ,NOS)由L—精氨酸和分子氧催化合成…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空气污染物质闻名已久,近十年来它在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作用使它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已知多种组织细胞可以产生NO[1,2],包括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皮肤[3]、粘膜[4]等组织细胞。NO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尚集中在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正常人、龋病和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进行检测,初步探讨NO在牙髓组织自身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亚硝酸根(NO2-)含量,以间接确定NO含量。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NO无性别差异(P>0.05),浅龋组与对照组NO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深龋伴慢性牙髓炎组NO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与其炎症反应有一定的联系,NO可能在牙髓炎症和自身修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常人,龋病和牙髓炎病患者牙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进行检测,初步探讨NO在牙髓组织自身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亚硝酸根(NO2)含量,以间接确定NO含量。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NO无性别差异(P〉0.05),浅龋组与对照组NO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深龋伴慢性牙髓炎组NO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组织中NO含量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牙龈组织中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合成酸(NOS)的分布及含量的变化与牙周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20例正常人和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ET、NOS等免疫活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观察分析。结果:在牙周病牙龈组织中NOS含量比正常组织中有所增高,ET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在分布特点上二者变化不明显。ET主要分布在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内,NOS主要包绕于血管壁周围。结论:在病变组织中,ET、NOS含量的增加,可能与牙周组织损害及牙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枪弹伤软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与组织细胞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D5.80mm制式枪弹致伤动物模型上的颌面部,于致伤后2、6、24、72h、7d取材,检测组织内NO的含量,并用HE和NADPH-d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伤后组织内NO含量明显增高,24h达到高峰,7d维持较低水平;24~72h组织呈进行性损伤,组织内可见大量NOS阳性细胞,7d组织内修复现象明显,NOS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果提示:颌面部枪弹伤后组织进行性损伤和修复愈合与L-精氨酸/NO途径的激活有关;NO的大量生成是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内皮素1(cndothelin-1,ET-1)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在牙髓炎中相关性的研究,探讨二者在牙髓炎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 大鼠牙髓炎模型制造、RNA抽提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the rever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结果 牙髓炎时,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舌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在伤害性刺激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对大鼠舌内NOS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损伤后舌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大,染色加深,由其发出的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在舌体、舌尖段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附近出现深染的细颗粒状物质,其神经纤维至终末沿途可见到梅花状的NO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在口腔扁平苔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Greiss方法测定了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一氧化氮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基/硝基(NO2/NO3)的含量。结果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NO2/NO3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一氧化氮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防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口腔扁平苔鲜的免疫发病机理中也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7.
冯雷  陈富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2):127-128,131,I006
利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核磷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对牙齿加力刺激对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分布情况;NOS阳性结构与牙齿移动诱发的FOS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OS阳性结构和FOS阳性神经元在Vcx内的分布有一定的有特点,两者之间又有重叠。  相似文献   

18.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是多形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慢性感染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活性较高的酶类,其合成及分泌受到众多细胞因子的调控。iNOS催化产物一氧化氮(NO)在尖周病理损害中起轴心作用,NO生成抑制剂可望作为根管药物用于尖周病的治疗。本文就iNOS的产生、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D5.80mm制成枪弹致伤动物模型上的颌面部,于致伤后2,6,24,72h,7d取材,检测组织内NO的含量,并用HE和NADPH-d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与一氧化氮合理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伤后组织内NO含量明显增高,24h达到高峰,7d维持较低水平;24-72h组织呈进行性损伤,组织内可见大量NOS阳性细胞,7d组织内修复现象明显,NOS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L-1和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人下颌髁状突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终末代谢产物NO2-/NO3-浓度的变化。结果:单独使用IL-1,软骨细胞培养液中NO2-/NO3-水平显著升高。给予地塞米松能降低细胞培养液中NO2-/NO3-的升高幅度,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IL-1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NO的生成,而地塞米松对这种效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