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4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均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联想学习以及对照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 )、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评分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视觉再生、联想记忆的评分分别为(23.2±1.3)、(9.0±1.5)与(11.2±1.6),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19.9±1.0)、(8.0±1.3)与(10.1±1.5)(P<0.05)。在术毕、术后1 d、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为(0.092±0.024)、(0.072±0.026)与(0.060±0.016)μg/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0.146±0.042)、(0.116±0.034)与(0.073±0.021)μg/L(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仅能够改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程度,同时也能够减少术后血清S100β蛋白的水平,对患者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每组30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和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6.7%和23.3%,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和13.3%( P<0.05)。术后1、3 d 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显著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注乌司他丁降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n =30)和对照组(C 组,n=30)。两组麻醉方法相同,U 组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第1~3天将乌司他丁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静滴,20~30 min内静滴完毕,C 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静滴。分别于术前1天(T0)和术后第1天(T1)、第3天(T2)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 TNF-α、IL-6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行认知功能评分,评价患者 POCD 的发生情况。结果U 组 T1血浆 IL-6、TNF-α水平较 T0明显升高(P <0.05),T2基本达到 T0水平,且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 C 组(P <0.05);C 组 T1、T2血浆 TNF-α、IL-6水平较 T0均明显升高(P <0.05);U 组术后 POCD 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 C 组(16.7%,P <0.05);C 组MMSE 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5),而 U 组术前术后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MMSE 评分与血浆 TNF-α、IL-6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 =0.527、0.453,P <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老年人髋关节术后 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 POCD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针剂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次静滴1h,每8h1次,连续用药7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4,7天的血清TNF-α、IL-1、IL-6的浓度,观察治疗过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天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4天和第7天,观察组中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临床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效应性T淋巴细胞(Teff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外科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麻醉前15min给予40万单位乌司他丁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于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取患者肘中静脉血送检,流式细胞仪检测Telf细胞和Treg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和IFN-γ。结果:对照组Teff细胞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d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Treg细胞术后1、5d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Treg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GF—G术后1、5d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5d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IFN-γ术后1、5d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5d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腹腔镜手术,可以增强Telf细胞免疫功能,维持Telf细胞和Treg细胞免疫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TGF-β和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围生期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行围生期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剖宫产后立即行子宫切除27例作为对照组,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子宫切除5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和孕产妇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5822.2±438.5)mL 大于对照组的(5610.0±562.1)mL (P <0.05)。观察组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14.5±3.1) U 与对照组的(14.2±3.3) 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输注血浆(1560.6±200.0)mL 多于对照组的(1452.4±215.2)mL(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71.8±83.2)min 长于对照组的(219.3±76.5)min(P <0.01)。观察组孕产妇1例死亡,对照组孕产妇无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 3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6.9±2.0)d 与对照组的(7.1±2.2)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9±2.8)d 与对照组的(7.8±2.7)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后先行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方案不会增加患者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对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加用乌司他丁40万U+生理盐水50mL微量泵24h泵入,连用1周,监测病人体温(T)、心率(HR)、呼吸(RR)、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及SIRS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T、HR、R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也明显减少(P<0.05)。说明乌司他丁可改善SIRS的临床症状,阻断SIRS向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5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传统开放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3±10.4mL)少于对照组(100.7±20.6mL),住院时间6.8±1.4d短于对照组(10.3±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IL-6水平(21.45±1.42)和TNF-α(26.58±1.62)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1.45,35.51±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3%)明显小于对照组(6.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美容效果满意度(8.9±0.8)高于对照组(4.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尤其是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分析84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进行对照观察,以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 及30 d 时,记录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及黄斑区容积(PM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资料。结果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258.06±23.34)μm,对照组(259.88±21.01)μm,P >0.05;术后7 d,观察组(270.94±20.26)μm,对照组(260.54±20.88)μm,P <0.05;术后30 d,观察组(275.46±25.38)μm,对照组(260.68±22.95μm),P <0.05。黄斑区容积(PMV):手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8.29±0.55)mm3,对照组(8.28±0.54)mm3,P >0.05;术后7 d,观察组(8.68±0.68)mm3,对照组(8.32±0.62)mm3,P <0.05;术后30 d,观察组(9.46±0.73)mm3,对照组(8.34±0.58)mm3,P <0.05。判定术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新增/加重者观察组有15只眼,对照组有2只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水肿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预防癫痫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并于2个月后随访。分别观察2组第3、7、14天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用药1个疗程后脑水肿吸收情况,比较2组14 d、30 d神经功能评分(NDS),并评估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血肿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虽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治疗组的血肿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65.4%;治疗组脑水肿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71.2%)(均P<0.05)。(4)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对照组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逐渐降为正常;治疗组2例治疗过程中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剔除,3例病情恶化死亡,对照组7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随访时已死亡。【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分为生理盐水组(Ⅰ组)与帕瑞昔布组(Ⅱ组)。比较两组术前1 d 及术后1 d、3 d、7 d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麻醉诱导前(T1)、术后6 h(T2)、术后1 d (T3)、术后3 d(T4)、7 d(T5)行血清 IL-1β、IL-6浓度测定,T2时测定血 S-100β水平,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3 d Ⅰ组 MMSE 评分较术前降低明显(P <0.05)。Ⅰ组IL-6与 IL-1β于 T2开始升高,T5降至术前水平,而Ⅱ组 T3开始升高,T4降至术前水平。Ⅰ组 IL-6在 T2、T3、T4时,IL-1β在 T3、T4均高于Ⅱ组(P <0.05)。Ⅰ组 T2 S-100β为(1625±364)pg/mL,Ⅱ组为(1263±17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下降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外周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江山  李鹏  兰志勋 《西部医学》2011,23(9):1689-169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方法选取骨科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手术,术前1d及术后1d采用MMSE行认知功能评价。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T2)、术后6h(T3)、术后24h(T4)行血清S-100β浓度测定,术后3天测定血TNF-α、IL-6水平。结果术后24h乌司他丁组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分值为(-1.23±2.73)分,对照组为(-4.87±3.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4血清S-100β浓度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高于T1,乌司他丁组T3、T4血清S-100β浓度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TNF-αI、L-6均高于术前,但乌司他丁组升高幅度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外周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例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麻醉;另选取38例作对照组,给予异氟醚麻醉,比较2组老年患者手术中采用不同药物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h、12 h、24 h MMSE评分分别为(27.68±2.08)、(23.18±2.26)、(25.74±1.65)、(27.92±1.97);对照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12 h、24h MMSE评分分别为(27.77±1.99)、(20.37±2.01)、(21.37±1.54)、(26.21±1.27),麻醉后的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中采用异丙酚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较异氟醚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肝癌病人术后炎症细胞因子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进行肝癌切除术的老年肝硬化病人52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各26例。Con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Dex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泵注Dex(0.5 μg/kg)10 min,并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至关腹。检测2组病人术前1 d与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血S-100β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等指标,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功能。 结果 2组外周血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P < 0.01);Dex组S-100β蛋白、IL-6、TNF-α水平在术后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48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Dex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 < 0.05)。 结论 Dex能降低老年肝癌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蒋宇飞  郑曼琳 《海南医学》2016,(19):3143-314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微泵注射(2次/d),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变化、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4.56±14.78)μg/L、(24.24±10.08)μg/L、(20.54±9.78)μg/L、(68.78±29.60) U/L和(2.58±0.99) mmol/L,对照组为(29.86±23.10)μg/L、(38.77±15.43)μg/L、(25.40±11.78)μg/L、(102.30±29.33) U/L和(3.96±1.35) mmol/L,其中TNF-α、IL-6、IL-10和MDA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3.6%(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36.4%(2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12/53),死亡率为40.0%(2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10.5±5.2)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5±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对行开胸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组(HU组)、盐酸戊乙奎醚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采集动脉血检测氧合指数(O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检测血清中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T3~4时TNF-α均降低,T2~4时IL-6和IL-8均降低,而OI升高(P<0.05);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患者T5~8时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降低(P<0.05);与H组和U组相比,HU组患者T6~7时MMSE评分升高(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可减轻开胸术单肺通气时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莫志伟 《中外医疗》2014,(22):123-12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静吸复合麻醉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该院实施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复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监测两组患者的BIS值及七氟醚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恢复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麻醉前、术后1、6、12、24、48 h的认知功能状态,并于术后1、6、24 h检测患者血S100β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毕恢复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组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4.5±1.4)、(27.1±1.2)、(28.0±1.1)分,术后1 h、6 h的血S100β蛋白分别为(0.093±0.021)、(0.069±0.015)μg/L,单位七氟醚用量为(17.7±2.2)mL/h;对照组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MMSE评分分别为(22.1±1.8)、(25.7±1.0)、(27.0±1.3)分,术后1 h、6 h的血S100β蛋白分别为(1.434±0.036)、(1.175±0.040)μg/L,单位七氟醚用量为(25.3±2.0)m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静吸复合麻醉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在老年胸科手术中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丙泊酚持续颈内静脉输注对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临床中型脑损伤患者适当病例6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分三组,各20例.A组:对照组,围术期未特殊处理;B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 昆合0.5 mg/(kg&#183;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C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混合1 mg/(kg&#183;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三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术毕12、24、48 h不同时间点取对侧颈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β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记录不同时间点各组患者神经反射变化和意识恢复情况,6个月后随访60例患者并进行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随时间延长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作用效应有剂量依赖性.B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2.26±0.52) μg/L,术毕48 h为(1.25±0.35) μg/L;C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1.12±0.25) μg/L,术毕48 h为(0.69±0.11) μg/L.B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 h为(7.26±1.12)μg/L,术毕48 h为(5.36±0.58) μg/L;C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h为(6.02±0.65) μg/L,术毕48 h为(4.78±0.81) 上g/L.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神经反射和意识恢复快,脑神经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意识恢复时间为(26.5±6.9)h,C组意识恢复时间(27.3±4.7)h;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1.9)分,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3±0.9)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MMSE评分,A组MMSE评分为(17.1±3.2)分,低于B组[(23.7±4.5)分]和C组[(25.5±4.7)分](P<0.05),但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4 h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越高对应其6个月后随访MMSE评分就越低,血清S-100β蛋白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18,P<0.05).结论 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对脑损伤围术期有明显的治疗和神经保护作用,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