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眶下孔闭塞术在治疗眶下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而使患者非常痛苦的疾病 ,治疗较为棘手。抗癫痫类药物及甘油或乙醇封闭治疗 ,效果均是短暂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疼痛支神经撕脱术 ,三叉神经第 2支 (上颌神经 )痛可行眶下神经撕脱术 ,开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等 ,但存在损伤大、易复发等缺点。 1 994年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翼腭窝上颌神经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6例(136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结果:135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经2~8年随访观察,118例患者无复发疼痛,但有轻度术侧上颌神经支配区麻木和感觉异常。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后进路翼腭窝内圆孔处切断翼腭窝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痛的患者,手术效果好,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面部、口腔或者上下颌某一点发作性剧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不清楚。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应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开颅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当仅为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时采用经上颌窦法神经切断治疗效果甚佳,其远期效果好,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危险。笔者2004年8月-2006年5月对22例(22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患者,采取经鼻内镜下上颌窦径路翼腭窝内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各异。1989年5月~1993年5月我们采用周围神经撕脱加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1~74岁,平均56岁。病程3.5~11年,平均6年。疼痛部位:左侧18例,右侧24例。第1支痛4例,第2支痛19例,第3支痛8例;第1、2支同痛4例,第2、3支同痛7例。患者均有面部三叉神经相应分布区发作性刺痛或灼痛,其中26例有明显的“扳机点”。神经…  相似文献   

5.
在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 ,偶尔会遇到无法完成减压的病例。因此对疼痛区在 、 支者 ,为保证手术效果 ,一般作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在全麻下行感觉根切断术时因无法观察患者的反应 ,其选择准确性较局麻下差 ,易造成神经纤维的过多损伤。 1 992年 3月~ 1 995年 1 2月 ,我们采用三叉神经根责任纤维微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 2 2例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 5例 ,女 1 7例 ;年龄 34~ 65岁 ,平均 50 .5岁。三叉神经第 支痛者 3例、第 支痛者 6例 ,第 、 支痛者 1 3例。1 .2   手术方法全麻。…  相似文献   

6.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阿霉素三叉神经局部注射加外周切断术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 0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33例 ;年龄 46~83岁。病程 6个月~ 30年。单纯第 1支疼痛者 2例 ,第 2支 1 4例 ,第 3支 1 1例 ,第 1、2支均疼痛 5例 ,第 2、3支 1 7例 ,3支均疼痛 1例。均经过临床治疗 ,其中 2例曾行三叉神经半月节部分切断术。均无明显致病因素。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和“扳机点”位置 ,初步找出患支 ;然后用 2 %利多卡因行患区神经干阻滞麻醉 ,如疼痛缓解则予确定。手术在局麻加心电监…  相似文献   

7.
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术治疗多血管挤压诱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B-FFE)序列检查,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术式治疗.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术中见3支动脉骑跨三叉神经,动脉间有较多细小吻合支;右侧三叉神经痛4例,其中3例三叉神经根受粗大动脉压迫、移位,张力较大;1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呈分支状,并有多条动脉血管伴行,压迫神经.由于神经血管关系复杂,本5例患者均不适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暴露三叉神经根后,在三叉神经根距出脑桥处远端约2/3处,用特殊的电凝镊行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电凝输出≤3 W,手术显微镜下可看到神经由淡黄色变为银白色.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痛、温觉存在,无明显后遗症,随访2.4~5年,疼痛均无复发.结论 颅内段三叉神经根外周浅层电凝术是治疗多血管挤压诱发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桥小脑角Ⅴ、Ⅶ、Ⅸ颅神经手术211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8例,半面痉挛27例,舌咽神经痛6例。对桥小脑角探查有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辅以神经梳理术;无血管压迫神经的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患者,只作神经梳理术;对显微血管减压和/或神经根梳理术后无效或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舌咽神经痛患者,均作舌咽神经切断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愈率分别是94.3%、92.6%和100%。结论神经梳理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的必要补充,神经切断术仍为治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 1 0年来 ,我们对 1 0例顽固性眶上、眶下神经痛患者 ,分别施行眶上、眶下神经离断术 ,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0例中 ,男 5例 ,女 5例 ;年龄 39~ 65岁 ,病程 2~ 1 0年 ,眶上神经痛 6例 ,眶下神经痛 4例。 1 0例均经多种保守疗法 (药物、封闭、针灸、纯甘油或乙醇注射、微波等 )无效后 ,才施行神经离断术。1 .2   手术方法对眶上神经痛者 ,取眉中切口 ,切开分离找出眶上孔 (本组 6例均为眶上孔 ) ,分离出眶上神经鞘膜 ,暴露神经纤维 ,断离神经自近端至远端约 5mm,分层缝合 ,加压包扎。眶下神经痛 ,取唇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腭孔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患者15例,病程7个月~20年,中位病程4年;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2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 ,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高频电切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的术后评价方法 ,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5例患者中治愈13例,有效2例.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孔入路行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微创手术,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初步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