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制溴吡斯的明(PB)的阳离子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PB脂质体(PB-L),以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为包衣材料对其进行包衣,制备阳离子型PB-L,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溴吡斯的明脂质体包衣前后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最优处方为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季铵化程度(DQ)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后,对司帕沙星脂质体(SFL)体外性质的影响。方法制备未包衣及TMC包衣的SFL,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EE)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与未包衣SFL相比,TMC包衣SFL的粒径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体外释药速率明显降低,而EE无明显变化。随着DQ的增大,呈现粒径、Zeta电位逐渐增加,而体外释药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DQ对TMC包衣SFL的体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胰岛素(INS)为模型药物,制备眼用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相关体外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INS纳米脂质体(INSL),并用N-三甲基壳聚糖(TMC60)进行包衣;根据胶凝温度筛选出泊洛沙姆407的最佳质量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凝胶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TMC60包衣前的INSL-ISG的平均粒径为(92.36±0.20)nm,Zeta电位为(-19.50±0.30)mV;TMC60包衣后的INSL-ISG的平均粒径为(93.93±0.19)nm,Zeta电位为(13.23±0.15)mV。泊洛沙姆407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5%,经模拟泪液稀释前后的胶凝温度分别为23.9℃和34℃。TMC60-INSL-ISG的药物释放和凝胶溶蚀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结论 TMC60-INSL-ISG兼有阳离子脂质体和原位凝胶的优势,延缓了药物的释放,为下一步探究提高其角膜滞留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载体沉积法制备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选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透析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性质.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278 nm,Zeta电位为-17.5 mV,包封率为(43.53±1.33)%,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葛根素前体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促进塞来昔布脂质体(CLXL)透皮吸收的作用进行体外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CLXL,并分别制成TMC60包衣和物理混合物;对TMC60包衣前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进行了比较;以氮酮为阳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CLXL 、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穿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量及速率进行考察.结果 TMC60包衣后,形态上呈现明显包衣层,粒径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CLXL相比,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氮酮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透皮渗透量及透皮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促进作用较强,与氮酮CXC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可显著促进CLXL的体外透皮效果,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青藤碱(SH)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SH脂质体(SHL),分别用季铵化程度(DQ)为20%、40%及60%的TMC包衣,再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透皮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与未包衣的SHL比较,TMC包衣SHL的粒径及Zeta电位均随着DQ的增大而增大;TMC包衣后,在体外透皮前期,透皮速率较小,呈现一定的时滞,且DQ越大,时滞越短;时滞后,透皮速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SHL,且DQ越大,透皮速率越大;包衣对SHL的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包衣后,SHL的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透皮特性均发生相应的变化,且与TMC的季铵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 所得脂质体包封率为(91.61±1.16)%;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41±10) nm,Zeta电位为(35.9±5) mV;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次酸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托氟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一乳匀法制备托氟啶脂质体,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托氟啶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等特性,对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将托氟啶脂质体分别进行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眼底静脉丛取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所制得的脂质体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400 nm,多分散性指数0.448.Zeta电位-6.4 mV,平均包封率86.9%;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数学模型.小鼠口服脂质体相对于口服托氟啶(TFu)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99%,小鼠静脉注射脂质体相对于注射TFu溶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15%.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乳匀法制备TFu脂质体,工艺简单,包封率较高,且稳定性良好;托氟啶脂质体经小鼠口服给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注射脂质体与注射TFu乙醇-水溶液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筛选出较优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醇注入法制备以丙二醇和乙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体外释药特征进行考察. 结果 较优处方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 ±0.53)%,Zeta电位为(-5.87±0.06)mV,粒径为(391.6±25.6)nm,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0.085t+0.739,r =0.995 8. 结论 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势和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药物,UV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1:25,磷脂和胆固醇比10:1,温度40℃,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542±0.04)μm,Zeta电势为-31.68mV,包封率为(77.23±2.51)%,栽药量为(3.60±0.29)%.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2h,释放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r_α=0.988 6和r_β=0.9874).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褪黑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