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制备标本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快速老化小鼠对照小鼠(SAMR1)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胞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楚,细胞器清晰可见。SAMP8组海马CA1区可见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出现凋亡细胞,很多胞核固缩深染,胶质细胞增多,有较多脂褐素沉积。低、中、高浓度MT3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结构较清晰,排列较整齐均匀。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脂褐素,胶质细胞减少。高浓度MT3组的超微结构最接近于SAMR1组,但仍处于老化状态。结论 SAMP8海马有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MT3对SAMP8海马锥体细胞有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的A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4区及齿状回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神经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大豆异黄酮及雌激素治疗组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胞质浓染神经元少见。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少,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膜皱缩,胞体缩小,核膜完整,核染色质电子密度增强。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异常神经元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有效地改善Aβ25-35所致AD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卵巢后痴呆大鼠模型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tau蛋白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倍美力(Premain)对其的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制备AD模型鼠,切除穹窿海马伞、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Aβ及tau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倍美力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海马CA1区Aβ及tau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低于正常组及模型组。结论倍美力有助于改善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去卵巢后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变化及倍美力(Premarin)对其的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叶、海马CA1区ChAT及BDN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倍美力组大鼠额叶、海马CA1区ChAT、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倍美力可同时增加额叶、海马CA1区ChAT、BDNF阳性神经元含量,从而改善中枢胆碱系统的功能,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发病过程中神经元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应用被动逃避反应实验、神经元硫堇染色技术、膜片钳操作技术,对实验动物的认知功能及动物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和密度进行评价,进而观察神经元的兴奋性。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被动逃避反应实验成绩明显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未见明显改变,而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出现了显著降低。结论神经元电兴奋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VD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舒胶囊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双侧脑室注射Aβ25~35复制大鼠AD模型;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GSH-Px、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舒胶囊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改善,海马组织GSH-Px、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胞体形状不规则,胞浆浓缩,胞核固缩深染,结构不清,脑舒胶囊治疗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上述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脑舒胶囊对Aβ25~35所致AD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的AD模型大鼠,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4区及齿状回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神经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及雌激素治疗组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胞质浓染神经元少见.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少,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膜皱缩,胞体缩小,核膜完整,核染色质电子密度增强.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异常神经元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有效地改善Aβ25~35所致AD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的AD模型大鼠,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海马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4区及齿状回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神经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及雌激素治疗组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胞质浓染神经元少见。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较少,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膜皱缩,胞体缩小,核膜完整,核染色质电子密度增强。大豆异黄酮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异常神经元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有效地改善Aβ25~35所致AD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力增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CA1区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合并尾端放血法造成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HE及Nissl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稀疏,正常的锥体细胞明显减少;强力增智灵组细胞排列较整齐,正常锥体细胞数目增多,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强力增智灵可减轻海马锥体细胞的受损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基因凋亡蛋白激活因子(Apaf)-1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2、24、72 h3个亚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基因Apaf-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完整,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细胞器.模型2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凹陷,核染色质密度增高,线粒体轻微肿胀;模型24 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邹缩严重,核仁物质增多、偏移,线粒体结构松散、空泡状,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模型72 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固缩,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边集于核膜下,线粒体不同程度脱空.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假手术组Apaf-1蛋白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Apaf-1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这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Apaf-1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成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SD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6周后,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3周后,HE染色检测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中枢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重复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并尾部放血(放血量小于体重的6%)再灌注的方式,建立了小鼠卒中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病理学技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额叶、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变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重复缺血再灌注1d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胞核浓染、固缩,再灌注3d,额叶皮层少量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可见颗粒细胞呈空泡样变性。缺血再灌注7d,皮层多量的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堆;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变性,且部分坏死。缺血再灌注28d,皮层神经细胞明显减少;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大量缺失、变性、坏死,齿状回颗粒细胞变性呈空泡样。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中存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养血清脑颗粒组术前10 d及术后每天用养血清脑颗粒灌胃4.8 g/kg,共灌胃45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以及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的caspase-3阳性神经元细胞,蛋白印迹检测大鼠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含量的变化。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大鼠海马脑血流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表明,养血清脑颗粒组平均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大鼠脑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异常。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提高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蛋白表达(P<0.05),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增加大鼠脑血流量(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够增加实验大鼠海马局部脑血流量,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反应(cAMP)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的DNA结合活性改变。方法采用4血管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改变,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结果水迷宫检测:与假手术组术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均匀,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正常结构消失,胞核区域浓染,出现凝固性坏死及细胞脱失,海马CA1区正常神经细胞数目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EMSA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CREB和C/EBP的DNA结合活性下降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血管性脑痴呆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暴露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重复夹闭动脉3次,尾静脉放血建立血管性脑痴呆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有氧运动,连续7周。训练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术后30天收集小鼠脑组织样本(海马、前额叶、全脑和血清)。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Bcl-2、Ba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长相关蛋白(GAP-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乙酰胆碱合成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突触素(SYP)、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受体(NR2B)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僵直时间显著缩短,CA1区神经元细胞病变严重,凋亡细胞增加,MDA和ACHE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SYP、NCAM、NR2B、SOD、BDNF、CHAT、GAP-43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小鼠的僵直时间显著延长,海马区的组织病变情况改善,且凋亡细胞减少,MDA和ACHE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SYP、NCAM、NR2B、SOD、BDNF、CHAT、GAP-43和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有氧训练可能通过上调Bcl-2、SOD、BDNF、CHAT、GAP-43、SYP、NCAM及NR2B蛋白表达,下调MDA和ACHE蛋白表达,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6.
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形态学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VD动物模型;跳台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取脑组织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跳台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存在着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且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明显神经元脱失;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神经元脱失明显,可见胶质细胞增生,中、西药治疗组可明显减轻大鼠CA1区海马神经元脱失现象,使锥体细胞形态较正常,排列较整齐,接近假手术组。结论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γ-分泌酶组件蛋白单过性跨膜蛋白(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与表达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CNS内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NCT广泛分布于成年AD小鼠CNS各区域,包括大脑新皮质、海马、嗅脑、丘脑、纹状体、小脑、脑干和脊髓等;而神经元外Aβ的沉积选择性分布于CNS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NCT阳性神经元数量要多于Aβ阳性神经元,且神经元内的Aβ与NCT出现了共存;同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的NCT与PS1分布趋势高度一致,且在神经元内出现了共存.痴呆型与同窝野生型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内NCT阳性神经元排列致密;随着小鼠的发育,脑组织单位面积内NCT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但痴呆小鼠脑内NCT阳性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浓染;而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的NCT阳性神经元仅细胞膜周围染色较深,而胞质染色极浅甚至不着色.结论 NCT在痴呆小鼠和正常野生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出现差异,可能与Aβ的生成和A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MDA受体NR1、NR2A/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脑区和齿状回的分布与表达,以及丘脑前核-海马神经元的学习记忆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观测丘脑前核及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内NMDA受体NR1、NR2A 及NR2B mRNA的分布特点.结果 ①原位杂交阳性产物呈棕黄色,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胞浆中,胞核基本不着色.②在丘脑前核,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细胞形态较一致.③在海马锥体层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多,呈带状.在分子层、多形层分布少.④NR1、NR2A/B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均有表达,其中NR1在齿状回表达水平最强,NR2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和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结论 在丘脑前核-海马的局部神经元环路中NMDA受体NR1、NR2A及NR2B mRNA分布广泛.其中NR2B mRNA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可能与此环路学习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去卵巢痴呆大鼠行为学及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及倍美力对其影响,探讨倍美力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穹窿海马伞切除术及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痴呆及雌激素缺乏复合模型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的变化.结果 倍美力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 倍美力可通过增加额叶皮质、基底前脑、海马CA1区ChAT mRNA表达,改善模型鼠学习及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3(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为痴呆组、3种浓度的MT3组、MT1组、空白对照组.快速老化小鼠对照(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腹腔注射28 d后灌注取脑,进行海马CA1区原位末端标记(Tunel)试剂盒和免疫组化(SP)试剂盒染色.结果 痴呆组海马CA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浓度MT3组凋亡指数最低,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最低(P<0.01,P<0.05).MT3组对Bax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MT1对照组,而二组对Bcl-2蛋白表达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结构存在大量神经元细胞凋亡,MT3通过减少Bax表达和增加Bcl-2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并有浓度依赖关系;且作用强于M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