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经验效穴"溯源 "经验效穴"现代针灸辞典解释:即取穴法之一,对于某些病症医生根据本人或他人的临床实践经验而选定有关穴位进行治疗,如癫痫取腰奇,小儿疳积刺四缝等.专业古籍著作中对经验效穴无直接记载,近现代针灸辞典中也未统一录入,笔者查阅《中国针灸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实用汉英针灸辞典》等辞典中均无此词条.根据其含义推查,最早相关雏形应源于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治病要穴"一词,该书中针灸篇总结治病要穴一节,分部列举出临床对症经验要穴:头部:百会、上星等9穴;胸腹部:膻中、巨阙等15穴;背腰部:大杼、神道等19穴;手部:肩井、肩髃等21穴;腿部:环跳、风市等26穴.  相似文献   

2.
李春琴  赵红 《吉林中医药》2012,32(4):413-413
海泉穴为经外奇穴,十三鬼穴之鬼封,主通利舌窍,清热降逆,祛邪开窍,生津止渴,临床常用于舌缓不收、重舌肿胀、消渴等.武连仲教授选用此穴治疗抑郁症,意在开窍醒神,从阴引阳,与其他鬼穴等使用,可调一身阴阳,通五脏六腑之气.  相似文献   

3.
臂臑穴乃临床常用穴,除用于局部病症外还可治疗瘿瘰、目疾等.本文通过古籍溯源并结合临床实践探究其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从臂臑穴具有一穴多名、多经交会、标本所在等特点究其穴性.因该穴为手足太阳经及阳维脉交会于手阳明经之处,且为手阳明经脉之本部所在,故被赋予独特的穴性,穴性特点决定了其善泻阳热以助津行、标从本治以疗目疾、行气散...  相似文献   

4.
针刺足三里等穴治疗胃下垂52例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针刺足三里等穴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对52例超声诊断胃下垂的病人进行针刺足三里等穴治疗2到5个疗程,观察胃位置和功能的改变.结果52例病人针刺足三里等穴前、后对照,超声显示胃位置有不同程度的上提,胃张力增高,蠕动及排空加快,同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针刺足三里等穴治疗胃下垂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 结徐福老师的经验穴--腰肌穴治疗腰痛痛的临床体会.方法:从腰肌穴的定位、解剖、经络相关性和临床结合电针、拔罐治疗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并附相关典型病例.结论:腰肌穴具有适应症广,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选穴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对腧穴的选择,明.高武《针灸聚英.百症赋》曰:"百症腧穴,再三用心。"《席弘赋》云:"凡欲行针须审穴。"就是强调临症选穴的重要性。通常选穴方法包括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不断地深入,针灸选穴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7.
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中医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禤达科  毋桂花 《中国针灸》2013,33(5):460-462
对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中医理论进行探讨,为石门穴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挖掘中医古籍中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相关记载,从古籍记载、注文考究、石门穴与女子有子的生理联系、其解剖位置及与奇穴“绝孕穴”关系等角度对石门穴“女子禁不可灸”的相关中医理论进行深入探究.研究提示,石门穴作为禁忌穴,临床中应用石门穴为女性患者治疗要引起重视,针刺手法宜补不宜泻,且谨慎选择石门穴的艾灸疗法,尤其孕妇慎用石门穴.  相似文献   

8.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共四穴.历代文献记载,四神聪主治头痛、眩晕、癫痫、狂乱等症.笔者以四神聪穴为主,配合有关腧穴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涌泉穴,又名地冲,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为开窍之主穴,补肾之要穴,清热之良穴;既能清退虚热,又能清泻实热.临床应用广泛.涌泉穴独用,对癔症、晕厥、鼻衄等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焦氏头针的简易定位为出发点,从穴区部位、进针点、处方选穴、针刺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将其穴区分为额部3区、颞部8区、顶部1区、枕部2区,进针针体与皮肤呈30.角,临床选穴分交叉选穴和对应选穴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临床应用作进一步探析,以规范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原发性痛经经穴温度特性研究现状.方法:利用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以"原发性痛经""穴位""温度"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文献并筛选,按非干预状态下、针刺、艾灸及其他治疗方法干预下原发性痛经经穴温度特性进行归纳.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左右同名经穴易出现温度失衡现象,部分经穴在月经期前后温度存在差异;针刺、艾灸等方法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左右同名经穴温度失衡,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结论:原发性痛经经穴温度特性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为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 经穴命名的涵义 经穴各有确定位和名称,而经穴的穴名则各有其内在的涵义,其中包括了经穴所在部位的局部解剖牲特征,穴位与脏腑经络的联系,穴位的功用及经报的流注等多层次的涵义,且取类比象于天文、地理、音律、八卦等,故对针灸经络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疗等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戢杨  吴沅皥  赵锦声 《新中医》2008,40(4):110-111
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因其部位在颈总动脉搏动处,为安全起见,临床上针灸医师较少取用此穴.赵锦声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善用人迎穴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头面部功能障碍,效如桴鼓.现将医案2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胆囊穴当属胆经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倩  赵晓峰  王舒 《中国针灸》2010,30(5):426-426
经外奇穴是传统经络腧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经外奇穴的归经,是经外奇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外奇穴规范化的最终形式.其中胆囊穴在<经络腧穴学>中被归于经外奇穴一章,但是对照该穴所处位置、主治病证以及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等,笔者认为其应被归于足少阳胆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研究文献中的选穴与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将纳入研究的临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常用主穴、主穴归经、主穴分部、特定穴应用及组方规律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52篇,常用主穴55个,累计使用频次375次.针灸治疗PCOS最常用的5个主穴为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主穴归属经脉主要为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主穴的分部以下腹部、下肢与背部为主;特定穴以募穴、五输穴与背俞穴的使用频次较高;治疗处方多由5~7个腧穴组成,用穴数量平均为(6.9±3.6)个.结论:现代针灸医家治疗PCOS,以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气海穴最为常用,选穴以经络及脏腑理论为重要依据,以辨病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采用近部(病位)加远道(病机)选穴法.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古代推拿著作13部,涉及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16个,其中大肠频率最高,其次为龟尾和阴阳;涉及泄泻复穴方的古代文献共8部,其基本分型为寒泻和热泻,共涉及特定穴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主要有龟尾、阴阳、三关、六腑、脾土、大肠、八卦和肾水.结论 大肠穴在小儿腹泻推拿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寒泻和热泻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分型,其取穴也大体相同,并多集中在上肢,尤其是手部;除选取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外,还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散寒等作用的特定穴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浅议胃脘下俞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冬 《世界中医药》2007,2(5):294-295
胃脘下俞穴(现代临床常称为“胰俞“),位于背部,属经外奇穴,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穴位.笔者将从该穴的名称及定位、局部解剖和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其虽属奇穴,但与背俞穴较为相似,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密切,应将该穴归入膀胱经.……  相似文献   

18.
背俞穴概述     
<正>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1背俞穴名称及位置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  相似文献   

19.
三阴交穴的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阴交穴是临床中的常用穴,对各科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其中对妇产科的崩漏、痛经等病证,泌尿生殖系统的尿潴留、小儿遗尿等病证,以及骨伤科病证、五官科病证、皮肤科病证等更具特效.实验研究表明三阴交穴可以通过免疫、神经体液等机制起作用,对人体功能具有特异性的调整作用,目前对于三阴交穴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机制研究甚少,今后应多学...  相似文献   

20.
戚沁园  王频  陈长青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03-604,609
通过对近年来人体经穴电学特征探测研究的回顾,总结了目前研究关注的研究热点,并重点分析了经穴电阻抗特征研究、经穴多变量电学特征研究、经穴伏安特性研究等领域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现阶段经穴电学特征探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