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为永久性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长RR间期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同时可有效避免长RR间期的发生,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慢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乙胺碘肤酮组(A组)57例、乙胺碘肤酮组(B组)55例、稳心颗粒组(C组)56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组总有效率为91.22%(52例),B组总有效率为69.09%(38例),C组总有效率为69.64%(39例)。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B级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稳心颗粒与乙胺碘肤酮联用治疗慢性房颤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鲁邦福 《大家健康》2014,(7):130-13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2例。三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A组予以胺碘酮口服,B组予以稳心颗粒口服,C组予以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口服,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A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1.3%、75.0%,B组分别为84.4%、81.3%,C组分别为96.9%、93.7%,C组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单独用药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爱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56-1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稳心颗粒+胺碘酮片,对照组(44例)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片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可减少胺碘酮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梁东  黄桂忠 《广西医学》2006,28(6):860-861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冲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Ⅲ级、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对照组30例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后复查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并测量QT离散度。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闻总有效率、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稳心颗粒组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减小(P〈0.01),胺碘酮组治疗后QT离散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心颗粒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胺碘酮0.2,3次/d,口服7d后减为0.2,2次/d,再口服7d后减为0.2,1次/d口服;B组患者饭后半小时给予稳心颗粒1袋(9g),3次/d;C组患者同时给予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剂量与A组、B组相同。三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A组总有效率85.3%,B组总有效率77.1%,C组总有效率89.2%。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在阵发性房颤复律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单用胺碘酮。B组18例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观察两组复律时间、胺碘酮累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用胺碘酮A组平均复律时间36.34±9.6天,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B组21.8±8.3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胺碘酮累计用量11.44±3.8g,B组8.64±4.1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房颤可缩短复律时间,减少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60例和对照组(胺碘酮)52例,治疗4周,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与胺碘酮相当,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夏华玲 《中原医刊》2007,34(5):76-77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戍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35例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34例,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内治疗组3例退出,完成观察32例;对照组4例退出,完成观察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1个月时即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68,7%、43.3%(P〈0.05),心房纤颤患者的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较胺碘酮单用既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复律率,又可缩短复律时间和减少胺碘酮用量,从而减少胺碘酮长期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  乔平  王圣  廖旺  林劲  郝一彬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3-1133,1161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58人,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可达龙治疗)和利多卡因组28例(在常规治疗AMI的基础上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组2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83.3%(25/30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例),病死率6.7%(2/30例)。利多卡因组15例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53.6%(15/28例),总有效率为85.7%(24/28),病死率14.3%(4/28例)。两组相比,胺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两种药物治疗的病死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利多卡因组较胺碘酮组为高(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相对于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及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63例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按指南给予可达龙+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10d,观察两组ACS病人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以及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ACS病人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而稳心颗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稳心颗粒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更为明显(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可达龙可以明显降低ACS病人的QTcd,减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戈睿佗  王曼虹  虞旭东  张利勇 《浙江医学》2011,33(4):523-524,5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7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空腹血糖(FBS)水平分为3组:A组FBS<5.6mmol/L,B组5.6≤FBS<6.1mmol/L,C组FBS≥7.0mmol/L.对3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30d内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ACS患者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与A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均P<0.01) B、C两组与A组比较多支病变增加,植入支架数明显增多(P<0.05或0.01),C组与A组比较B2、C型病变增多(P<0.05) 随着血糖水平的增高,B、C两组与A组比较心力衰竭、全因病死率明显增多(均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高(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提示AC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06—2011-06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使用心律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但是临床用药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心功能和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实际情况,注意用药个体化及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袁放  吴天凤  俞蔚  俞晓映  金行一 《浙江医学》2010,32(6):854-855,F0003
目的 结合尿碘水平探讨胺碘酮片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胺碘酮片治疗组和普罗帕酮片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测定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含量;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B超检查甲状腺形态及测定射血分数、尿碘含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碘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且较之对照组治疗后亦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对照组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甲状腺B超检查异常2例,均为甲状腺小结节;对照组未发现甲状腺B超检查异常者.结论 胺碘酮片使用者体内碘含量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片使用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也有所增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可能与本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不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妍 《中外医疗》2014,(20):8-9
目的比较静脉推注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92例快速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西地兰组各46例,分别静推胺碘酮和西地兰,观察房颤的转复、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胺碘酮组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西地兰,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硝普钠与欣维宁联合用药组(A组,n=32)和欣维宁组(B组,n=31)。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PCI手术方法,对术中判断为无复流的患者,A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B组注射欣维宁。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即刻及用药后5min的造影图像,分析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同时观察术中血压变化,术后1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A组患者TIMI3级获得率、CTFC值均优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患者NT-proBNP低于B组而LVEF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欣维宁能明显改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并可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敖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56-58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12年重庆九龙坡区中医院就诊的老年AMI患者432例,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把患者分为A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121例),B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205例),C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42例),D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64例).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结果 ①4组患者中肌酸激酶(CK)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P< 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患者之间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升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AMI治疗过程中应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AMI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