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别以及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常见的菌株在痰标本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尿液标本中以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粪便标本中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在大多数科室送检的痰标本中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较MSSA和MSCNS耐药,耐-药率>80%;产ESBLs菌株对包括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株;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优于头孢噻肟,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内科系统9年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使用Whonet5.4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调查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消耗量,采用SPSS16.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科患者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2%,且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与其它部位感染的该菌,在耐药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9年间所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氨基糖苷类外,均呈上升趋势;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于30%,可作为我院内科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经验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005-2006年间使用达高峰,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发现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现负相关,其余抗菌药物使用对其耐药率的增加均呈正相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率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定期监测本地区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对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致病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大幅度增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8,(2):203-20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验结果资料,统计其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DDDs,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2年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由2015年第3季度DDDs 421.88增至2017年第2季度DDDs788.7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长,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14.36%增至34.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9.88%增至41.18%;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茵耐药机制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6株铜绿假单胞茵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70铜绿假单胞茵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测定.结果 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茵活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茵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ESBLs、AmpC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6.
11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毅  郑晖  谢文 《医药导报》2007,26(10):1239-1240
[摘要]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16株铜绿假单胞菌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70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测定. 结果 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的产生(ESBLs、AmpC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7.
曾庆源  熊珍英 《中国药事》2009,23(8):822-82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为防治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计算2001-2008年6月烧伤病区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各类抗菌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平均住院日以及同期导致烧伤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近年来烧伤病区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氨基糖苷类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量上升幅度较大;同期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在烧伤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减少大环内酯类的使用量可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水平;调整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也可以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玲  林慧  韩方璇 《中国药房》2009,(35):2747-2750
目的:了解我院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变迁和现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治疗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的使用量与下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呈线性关系(P<0.05),环丙沙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其的耐药性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2011~2012年本医院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率.方法 采用VETEK2 Com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出274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来自住院患者各类标本,按照CLSI各年度标准判断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22种常用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半数以上的药物耐药率>40%.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上升较快,对其他类抗生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出现多重耐药,2012年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2011年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木斯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3):116-116
目的:分析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部分从医院采集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测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抑菌环直径测量及统计.结果与分析:4年间分离出86株铜绿假单胞菌,其对11种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是妥布霉素、喹诺酮、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9.3%、4.7%、12%: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曲松59.3%、头孢噻肟37.2%,氨苄西林53.4%,羧苄西林36%.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明显耐药并呈逐年增高,而对氨基苷类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但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BRSSG)2001年、2002年的统计结果,还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计划地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11.
赵建平  周秀岚 《中国医药》2012,7(12):1603-16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监测方法,分析MDR—PA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591株,将11种抗菌药物分为6大类,筛查MDR—PA,分析MDR—PA的耐药性。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结果在6大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为氨基糖苷类(34.2%、163/477),最低的为碳青霉烯类(12.9%、76/591)。除碳青霉烯类一氨基糖苷类-力口酶抑制剂复合类外(18例),其他含有碳青霉烯类的9组,MDR—PA监测结果均≤9例,而非含有碳青霉烯类的10组,MDR—PA监测结果均≥22例。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在6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均〉95.4%;左旋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35.1%),对其他5类非耐碳青霉烯类的PA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13.7%-24.0%);对其他5类非耐氟喹诺酮类的PA抗菌活性中,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尚可(耐药率27.6%~49.0%)。结论筛查MDR—PA时,应优先选择耐头孢菌素类、加酶抑制剂复合类、氨基糖苷类、单环β-内酰胺类,少选择耐碳青霉烯类,以便提高MDR—P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呼吸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滨  周光 《中国药业》2008,17(23):47-4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呼吸科病房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常用抗菌药物的年消耗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该院呼吸科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04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8株,分离率最高(19.85%);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等的耐药性3年间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吡肟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消耗量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菌较普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戴滨  张成志  房德敏  王学民 《中国药房》2008,19(11):878-880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他啶使用量的变化,探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情况的影响。方法:统计某院2005~2006年用药人/次排序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使用量与PA耐药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孢他啶使用量与下季度PA对头孢他啶和其它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线性关系(P<0·05),其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他啶的使用量与P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医院HIS服务器中提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茵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含酶抑剂)(3种)、氟喹诺酮类(3种)、青霉素+酶抑剂(1种)、碳青霉烯类(1种)等;两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情况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黄峰  王伟 《中国药房》2012,(26):2442-2445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4种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这些药物的使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各季度多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下季度耐药率呈正相关;庆大霉素的用药频度与大肠埃希菌下季度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卢岩 《中国药房》2009,(29):2274-2277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并对同期病原菌培养分离结果和药敏试验中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抗菌药物临床治疗对策。结果:药品用量DDDs排序为β-内酰胺类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本院病原菌感染动态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较高,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抗感染治疗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抗菌药物用量,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8.
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感染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多种机制可以促使革兰阴性杆菌形成多重耐药或泛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葡萄糖非发酵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些耐药菌的治疗策略,可以采用新的抗菌药物,如替加环素、多利培南,也可以应用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及舒巴坦等老药,同时还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多方面入手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