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 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 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按穿刺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和股静脉置管组(B组)。比较其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5d组(Ⅲ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最高;股静脉置管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结论: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发生与中心静脉留置时间有关,颈内静脉置管组优于股静脉置管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围静脉留置针(PIV)、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中的效果。方法 将250例应用电子泵输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周围静脉留置针组(PIV组)70例,Ⅱ组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组(PICC组)80例,Ⅲ组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CVC组)100例。比较三种静脉通路在操作、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CVC、PIV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种静脉通路应用中虽PIV组操作较简单方便,但PICC组在三种静脉途径中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且留置时间最长。PICC组病人满意度及舒适最高为98%,CVC为85%,PIV为50%。结论 PICC安全可靠,可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静脉穿刺的次数,结合应用电子泵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提高了化疗效果,降低化疗反应,方便了病人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化疗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将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PICC导管通路、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NP),比较3种通路的优劣,予以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与CVC置管组相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血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PICC置管在控制发生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损伤.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可能发生导管阻塞漂移及肺栓塞,是其潜在的缺点.结论在NSCLC化疗静脉通路中,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利于保护血管,但其远期的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桔 《上海护理》2007,7(5):68-70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静脉输液通道,现已广泛应用于TPN、新生儿和肿瘤化疗及长期输液的患者。随着广范的临床应用,导管堵塞已是PICC置管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它不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护理的工作量。近年来,护理同仁们对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现将此方面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导管堵塞的判断1.1 PICC导管堵塞的表现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推注时阻力大或无法推注,抽不出回血[2,3]。导管堵塞还可出现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VAP是肿瘤化疗的理想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PICC组)75例,对照组(CVC组)79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时照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00±0.56min)显著少于观察组(16.00±2.0min);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4%);平均留置时间(199.0±29.3d)明显长于对照组(28.0士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了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华中阜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肠外营养支持,根据肠外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深静脉置管组(32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34例)和浅静脉留置针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免疫功能、留置时间及置管成功率,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局部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深静脉置管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浅静脉留置针组,且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10 d后三组患者CD3^+、CD4^+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三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及局部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种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均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过相较于浅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更长,且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化疗输液途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2组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如置管堵塞脱落、静脉炎、药物渗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6.0%(3/50),低于对照组的52.0%(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增加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静脉输液港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外周静脉穿刺静脉置管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几率、导管并发症情况以及导管置留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5)。观察组导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 82.5%,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0±0.5)月vs(8.2±0.7)月,P0.05]。结论: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 目的:探讨IVAP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于我院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经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B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用时、带管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74%和100.00%)和单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84%和88.10%)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导管维护用时(11.22±2.37)min短于A组(15.28±3.75)min(P<0.05);B组带管舒适度情况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A组(21.05%)(P<0.05)。结论:与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导管维护用时较短,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外周静脉和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经外周静脉置管组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优于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 118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经外周静脉和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并发症及留置时间。 [结果 ]经外周静脉置管组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操作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 ,留置时间长。 [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优于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VAP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8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和B组(42例)。A组化疗予经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B组化疗采用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用时、带管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置管成功率和单次置管成功率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导管维护用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且带管舒适度优于A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时,与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维护用时较短,能提高带管舒适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1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便携式化疗泵在胃肠道恶性肿瘤FOLFOX6化疗方案中的应用.方法 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行FOLFOX6方案化疗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结合便携式化疗泵给药,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及指导.结果 5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完成580次FOLFOX6化疗,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1.3%,留置时间5~180 d,平均置管时间为62 d;其中10.3%出现静脉炎,3.4%出现导管堵塞,5.2%出现导管移位,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PICC管结合化疗泵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不仅提高化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