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典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均匀或环形强化;局限炎性可形成肿块类似良性肿瘤,弥漫性炎症表现为腮腺普遍肿大、密度增高,炎症累及邻近组织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袭性,多呈分叶状、不规则或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结论 CT扫描对区分腮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3.
腭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合理选择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检查可获得符合诊断的影像图像,18例腭部病变者经MS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软腭10例,硬腭7例,软腭及硬腭交界处1例,MSCT的定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15例恶性腭部肿瘤的MSCT表现为腭部局限性肿块者15例,腭骨质破坏6例,邻近结构受累及者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3例腭部良性病变者MSCT表现为腭部软组织弥漫性增厚。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腭部肿瘤的形态特征以及侵犯途径,并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和特征。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鼻咽少见恶性肿瘤中,10例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多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病灶内出现小泡状低密度影,颈部淋巴结浸润形态多样,以密度与肌肉相仿、质地均匀的肿大淋巴结常见,邻近骨组织和颅底骨质侵犯少见;2例横纹肌肉瘤无特殊的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有不均匀的强化,可破坏颅底骨质;2例鼻咽腺癌与鳞癌的CT表现相似,其鉴别较难。结论鼻咽少见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抽取来我院经螺旋CT诊断后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脏恶性肿瘤19例,主要CT表现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其内见边界不清的不规则低密度影,多伴有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31例,主要CT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检查不仅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脾脏及脾内病变的大小、病灶的密度及形态,而且能显示出邻近脏器有无受侵及与脾内病变的关系、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通过强化扫描还能够显示病变的组织结构和血供情况,对脾脏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11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 11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90例(80.4%),恶性肿瘤22例(19.6%);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一致.良性腮腺瘤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而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周围组织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和MRI对腮腺肿瘤均有较好的定位、定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就组织分辨力及对腮腺内神经、血管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为pPNET的CT、MRI表现特点。结果:21例软组织pPNE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11例边界不清,15例密度/信号不均,以稍高或等密度/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11例不均匀强化,10例邻近骨质破坏,1例见静脉癌栓,7例有肺、淋巴结转移。13例骨pPNET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信号不均匀,12例边界不清,10例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3例出现死骨、肿瘤骨和钙化,2例见骨膜反应,8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椎管内pPNET 3例MRI信号均匀,呈等T1等T2信号,STIR呈稍高信号,3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椎体及附件未见骨质破坏。结论:pP-NET缺乏特征性CT和MRI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CT和MRI均能提示为恶性肿瘤,并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肿瘤的范围,对制定手术计划、评判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3例炎症,18例肿瘤)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腮腺炎及腮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炎症多为双侧性(17例),肿瘤单侧多见(18例),弥漫性炎症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缘清楚者30例,边缘模糊者11例,增强后炎症轻度均匀强化,混合瘤中度以上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不均匀强化并伴有邻近组织的侵犯和骨质破坏.结论:CT检查能够对大多数的腮腺炎症及肿瘤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能准确定位,病灶边界模糊不清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象,但对于良性肿瘤和炎性病变的鉴别有限度.  相似文献   

11.
邓仕军  孙青 《西部医学》2013,25(7):1065-1066,10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47例患者中,超声检出DVT左侧31例,右侧14例,双侧2例。急性血栓26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21例,47例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下肢DVT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疑诊为下肢DVT的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84例患者中,彩超诊断下肢DVT68例,左下肢49例(72.1%),右下肢19例(27.9%),左侧明显多于右侧;所有68例患者中,急性期39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9例。DSA检查诊断下肢DVT66例。彩超诊断68例中,64例DSA检查诊断为下肢DVT,4例DSA检查阴性。彩超检查正常18例中,2例经DSA检查诊断为下肢DVT。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超诊断DVT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88.9%,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快捷、具有可重复性,与DSA检查一致性好,在下肢DV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尽量提高该病的准确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67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点、范围、栓塞程度、急慢性特点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63例,占94.03%,漏诊4例;左下肢49例,右下肢17例,双下肢1例;急性血栓22例,亚急性、慢性血栓45例,可作出急慢性血栓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安全、准确、简便、迅速、无创性、无禁忌症,可重复,易于定位等优点,还可提供急慢性血栓的鉴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急性血栓16例(占50%),亚急性血栓4例(占12.5%),慢性血栓12例(占3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系统,对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进行诊断检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肢深静脉的检查与诊断,确保患者诊断结果.结果: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3例患者为左下肢血栓形成,6例患者为右下肢血栓形成,3例患者为双下肢血栓形成,通过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病史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均被诊断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对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很好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9例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本组资料中诊断急性血栓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97.44%,其中单侧血栓37例,双下肢血栓1例;左下肢静脉血栓27例,右下肢血栓1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本病的首选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DVT患者进行CDU检查。结果:下肢DVT左侧明显多于右侧,主要表现为静脉腔内血栓回声,探头加压时静脉不被压瘪或部分压瘪,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等。结论:CDU是诊断下肢DVT无创,实时而又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静脉疾病者 14 1例进行彩色多勒超声检查。结果 :14 1例中发现阳性结果 12 4例 ,其中静脉血栓 6 1例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 9例 ,其他静脉疾病 1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区分各种下肢静脉疾病 ,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是一种无创伤、实时而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月住院的AECOPD患者,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AECOPD符合人选者共28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共51例,发生率为17.9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式,对AE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