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微创的新治疗技术〔1〕,它可以免除传统手术的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没有转移的早期肿瘤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剥离切除。但新技术的应用随之产生术后并发症,给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对ESD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4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成丽  栾琰  金茜  关静  张海燕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64-1265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份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没有转移的早期肿瘤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剥离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微创的新治疗技术[1],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9年3~10月对34例行ESD治疗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112例纳入研究中,随机分组为外科手术组与内镜剥离术组,各56例,外科手术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内镜剥离术组则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内镜剥离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等同于外科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外科手术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临床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较外科手术更佳,可体现为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为此类患者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没有转移的早期肿瘤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剥离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项微创的新治疗技术可以免除传统手术的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  相似文献   

5.
甘茂相  陈强 《西南军医》2011,13(6):1155-1155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微创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新技术,其优点是创伤小、疗效好,但由于ESD操作的局限性,在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其中最危急的是穿孔。下面介绍1例早期食管癌ESD治疗中穿孔的救治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97-189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对24例胃间质瘤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护理协助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4例未能剥离后接受外科手术。ESD手术时间25-140 min(平均62.5 min)。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术中平均出血量约60 mL,术后均未出现出血,亦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精细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时应用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靛胭脂混合溶液黏膜下注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收治的16例经电子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和黏膜下肿物的病例。注射溶液包括0.2%靛胭脂10ml、去甲肾上腺素10mg、玻璃酸钠20mg和生理盐水200ml。于病变处黏膜下注射混合溶液形成液体垫后,利用海博刀行ESD。记录注射溶液用量、切割满意度、剥离成功率、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随访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有无复发。结果本组患者切除标本最长径0.8~4.5cm,平均2.2cm;ESD操作时间45~240min,平均95.4min;黏膜下注射总量平均为102.4ml。剥离成功率87.5%。切割满意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孔,仅2例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术中发生较难控制的出血,经热活检钳止血后出血停止。所有病例创面喷洒磷酸铝凝胶,部分创面利用金属夹缝闭。ES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d。结论黏膜下注射玻璃酸钠、去甲肾上腺素和靛胭脂混合液行ESD的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张海艳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28-122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症的有效手段。我科15例手术患者应用PICC行围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高危急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6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术治疗,实验组(32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9/32),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其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逐渐成为多种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如消化道早期癌症、粘膜下病变、巨大广基息肉等均可以行ESD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部位,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能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率。现将我科2009年3月至9月行ESD治疗的2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2-04收治的67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2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差别,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共50例,其中21例行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设为治疗组;另29例,行传统开放性手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及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治疗组(48.34±13.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36.31±12.15)min;术中出血量治疗组为(10.35±5.83)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23±8.2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9.52%,对照组10.34%;术后住院时间治疗组为(3.45±0.51)d,显著低于对照组(4.24±1.06)d。术后1年随访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复发病例。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均对切口瘢痕满意,对照组有15例患者对切口瘢痕不满意。结论单侧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相对传统手术在切口美容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入院到出院1年全程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46例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与43例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短)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复发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足于基层医院的固有条件,尝试将快通道外科技术应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手术)护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以2011年1~12月行胃肠手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快通道组,Frs),围手术期进行快速通道治疗和护理。以2009年5月.2010年12月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误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急性胃扩张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切口感染减少,肛门排气快,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误吸、吻合1:3瘘、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基层医院尝试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围手术期(胃肠道手术)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指导价值。方法 56例EGC患者事先行EUS检查后,行EMR或ESD治疗,作为研究组;未行EUS检查的32例行EMR或ESD治疗的EGC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EUS对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情况,比较两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并发症、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56例患者经EUS检查后,发现m癌36例,sm癌20例;与病理结果对照,m癌诊断符合率94.4%,sm癌符合率90.0%;无论是EMR还是ESD,研究组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非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5年内复发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P〈0.05),5年存活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P〈0.05)。结论 EUS有助于EGC患者EMR或ESD适应证的选择,能指导术者对切除范围的了解,保证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提高了EGC内镜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达90.7%,死亡率达4.7%,再出血率达11.6%。对照组则依次为69.8%、23.3%、32.6%。两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再出血率的比较,均(P〈0.05)。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行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栓塞组)和16例未行化疗栓塞(对照组)骶骨肿瘤患者手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术后1年内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栓塞组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变性、液化、假包膜形成。结论: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有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淑华 《西南军医》2010,12(4):630-63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施护,将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患者满意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对照组平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手术室择期手术患者中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效果较好,对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